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土家族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及种类繁多的风土人情,它的民歌艺术也颇有特色,是当地居民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和日常的生产生活而汇集而成的独特艺术形态。同时它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善良、质朴、热情大方、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其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土家族民歌是一本百科全书,它完整地记录了土家族的历史起源、审美内涵、优秀的淳朴民风及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民歌     
挂在怀中记在心七色丝一线绕彩云,土家姑娘绣围裙,绣个山寨四化图,挂在怀中记在心。登攀不怕路坎坷科学门前一架坡,登攀不怕路坎坷,有心打双铁草鞋,山石板踏起灯盏窝。土家放下一片心六月天旱望乌云,禾苗干枯盼雨淋,如今政策落实了,土家放下一片心。土家族民歌@颜家文!土家族~~  相似文献   

3.
审美文化在19世纪西方社会提出以后诸多问题就成为学人讨论的话题:审美文化属于哪个阶层的文化?审美文化如何产生?审美文化与其他类型文化的区别和联系,等等.这些问题因不同学科背景的学人的智慧对深化审美文化研究均做过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民歌中,恩施土家族民歌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整个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和保护,可以赋予民族强有力的文化生命力,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进而绽放出恩施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针对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和保护调查展开深入研究,希望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5.
鼓本身是一种民俗事象,土家族的信仰、礼仪、生产和生活习俗、节庆、娱乐等等,无不涵蕴着鼓文化的内容。鼓与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和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本文通过对鼓文化事象的研究,试图深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哭嫁习俗孕育了内容丰富的哭嫁歌,独特的教育时间、鲜明的教育特征,公开的教育场域、亲密的教育关系和实用的教育内容构成了土家族哭嫁歌的教育内涵,是土家族传统教育的特殊形式,实现了生存智慧和道德伦理的世代传递,维系了土家族的传统社会,具有突出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有着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民歌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产生活中聚集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源泉。土家族作为56个民族中唱跳俱佳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民歌发展方面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入挖掘土家族民歌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对于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湖北地区的土家族民歌,来探讨它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和学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声乐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李静 《民族论坛》2006,(6):38-39
在湘鄂渝黔结合部约10万平方公里的武陵大山中,繁衍生息着一支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土家族。湖南桑植县就在这大山的腹地之中。土家族人民素以大山的子民著称于世,吃苦耐劳,剽勇强悍,重义尚武,朴实善良,爱国爱家。从土家先民助周武王伐纣,到随刘邦平定三秦之乱,从明代土司率湘鄂西4万土兵慷慨悲歌抗击倭寇,到清代刘明灯等镇守台湾,拒荷、英、日殖民者于国门之外,乃至孙道元、罗荣光为抗英、抗日保国壮烈捐躯,还有覃子斌、张国勋、戴晓南为抗日战死长城、台儿庄、密支那丛林,宋绪清、金珍彪等两万多人参加志愿军,随47军赴朝参战,英勇杀敌,视…  相似文献   

9.
<正>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植根甚古的民族。在她发展壮大过程中,其文化走势呈现出多元化。在民族文化的涓涓长河中,早期民间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无疑为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而民间文学作品(口头传承、文字记载)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反映了现实生活,其故事情节虽有虚拟和夸张的成分,但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仍是其本质和主流,成为我们今天  相似文献   

10.
向阳 《民族论坛》2007,(12):20-21
土家族孝亲思想主要是指善待父母,它的核心内涵是"顺"与"思"。忠君也是土家族孝亲思想的重要方面,它是土家孝亲思想的扩展。土家族孝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意识,它是生命意识在亲子血缘关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原生态民歌和后现代民歌做出比较的基础上,从审美人类学角度,即运用人类学的实证方法从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做出阐释.由此得出,在当代社会,民歌面临一个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民性、民族性的基础上着重凸现民歌的现代美.  相似文献   

12.
土族服饰,是该民族成长史上不断继承和改造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互助、民和、大通、天祝、卓尼等地土族服饰由于地域、气候、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显示出特殊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审美认同是审美人类学的重要概念与理论关键词。审美认同作为一个学科概念,它不仅拓展了审美人类学的问题域,而且是文化认同的核心部分,为探索人类精神、情感、意义、价值以及审美观念提供理论的支撑。全球化视域下的审美认同对共同体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可提升认同的层次、形成审美共识、重塑审美共同体。审美认同理论的本土性、时代性与创新性已然成为审美人类学当前的重要研究问题域,基于中国文化实践的审美认同理论可以构成审美人类学针对世界共同问题所给出的有效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古风流行歌曲凭借唯美的曲调和古典的意境受到人们的喜爱,其歌词时常引用典故或以诗词作点缀,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元素。古风流行歌曲的创作可以说是基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内涵,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益处。它的流行得益于广大听众的喜爱,歌词中的文化底蕴更能为听众所接纳。歌词可以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而歌词本身也有值得关注的文化内容。本文将通过对歌词主题及内容的梳理,探究古风流行歌曲的歌词的特征和审美内涵,阐释古风流行歌曲歌词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     
土家族人民常常怀着感激的心情对人說:沒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不可能有我們土家族。的确,在过去那种民族压迫和执行着强迫同化政策的反动統治年代里,有誰知道在祖国大家庭中还有一个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土家民族呢?只是在解放后,在党的民族平等政策下,他們才从長期被埋没的状态中站了起来,于1956年10月,被正式确定为一个民族,并在1957年9月和湘西苗族共同建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享受着自治权利。土家族人口約在五十万以上,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区域內。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将近四十万人,絕大部分居住在沿酉水主流的龙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的四川省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土家族人口2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47.42%。当初,对我们酉阳县有这么多的土家族人口,不少人不知其来源。现据考证表明,酉阳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巴人是个很古老的民族,祖先最早生活在鄂西清江流域,从事渔猎牧耕。殷周时,巴人已扩展到今川东和鄂西北,并建立了一个奴隶制的巴国。春秋时期是巴国鼎盛时期,北边曾到达陕西汉中、河南邓县一带,南边到达湖南沅水、澧水流域和贵州东部。这时期,楚国也  相似文献   

17.
远在两千多年以前,土家族的先民——古代巴人就在鄂西一带定居了。巴人源于夷水畔的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县境),西周前大部迁徙入川。后来秦灭巴,巴人中有些又回到湘鄂西一带定居下来,并逐渐融合本地和外地迁入的其他民族,约在宋代形成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湖北鹤峰一带也称“贝锦卡”,意为本地土生土长的人)。自元代起,土家族社会长期实行土司制度,直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经过“改土归流”,才废除土司制度,隶属于中央集权制政府。此后,取消了“汉不入  相似文献   

18.
“条条银河盘山绕,颗颗明珠挂山寨”。如今的湘鄂西山区,青山迭嶂,绿水掩映,公路盘绕,梯田层层。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儿女,正在和当地苗、汉各族人民一道,用他们的辛劳和智慧,躯走那种“滴水贵如油,点灯用桐油”的艰难岁月,缔造美好富裕的天堂。土家族有人口77万,绝大部分聚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和鄂西的来凤、鹤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其余部分也都分布在湘鄂西地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语族。  相似文献   

19.
据史书记载,土家族人民在湖南省西部定居后,每逢年节,人们都要聚一聚,“摆手唱赋,祓除不祥”。喜庆节日中,大家常用一种诗歌、音乐、舞蹈三者合一的摆手舞来抒发感情。摆手舞中内容很多,有狩猎舞、军事舞、农事舞、宴会舞、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与众不同的时代,魏晋风度令后代世人无限神往。魏晋风度的审美内涵在《世说新语》这部志人小说中得到了绝妙体现。本文拟从魏晋风度的产生及其表现形式、魏晋风度审美内涵——《世说》中至情至性的人性之美、魏晋风度审美内涵——发现大写的“人”字、魏晋风度审美内涵——礼崩乐坏超脱之余的痛苦四个方面对魏晋风度的审美内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