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年俗文化是苗族人民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历数千年而创造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物质创造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蕴着深刻的苗族民众意愿和风俗信仰。本文以花垣县排料乡芷耳村闹年大会为例,对之活动背景、仪式内容作简要介绍,并着重分析了苗族年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湘西苗族银饰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展成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其品种丰富,形式多样,造型精美,色泽洁白明亮,让人们从头到脚,无处不饰,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刻的民间崇拜和信仰,成为民族文化的独特象征,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淀的文化结果,也是苗族民族性的重要表征和苗族的一种普泛性文化现象。湘西苗族银饰的产生和发展与苗族本民族发展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不可分割,其制作与工艺明显带有浓厚的湘西区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罗庆康 《民族研究》2001,(1):104-105
最近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伍新福的新著、近 5 0万字的《苗族文化史》。此系作者在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 ,继《苗族史》、《中国苗族通史》等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苗族 ,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 ,苗族形成了自己优良的民族传统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近一二十年来 ,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热潮中 ,我国学术界的苗、汉学者及各方有关人士 ,都十分重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苗族文化史》集学术界和作者本人多年研究之大成 ,对苗族文化和风俗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研究和历史阐述 ,自成体…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口有500多万,主要分布在黔、滇、川及两湖、两广等省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她同各兄弟民族一道,创造了丰富多采的物质、精神文明,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请参看本期彩二——编者).它不仅有性别、年  相似文献   

5.
贵州作为苗族聚居最多的区域,融合了苗族各方面的元素特点,而苗族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过程当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纹饰特点,并具有极其独特的意义以及深厚的文化特点,因此本文对贵州苗族文化中的各方面元素进行剖析,通过历史性的分析以及深部内涵的透析将其合理地与现代设计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延续民族文化,并进一步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阐述苗族妇女与"麻"之间的互动—互构关系,揭示了"麻"与妇女在切冲苗族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更凸显出妇女在民族文化的创造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贵州作为苗族聚居最多的区域,融合了苗族各方面的元素特点,而苗族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过程当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纹饰特点,并具有极其独特的意义以及深厚的文化特点,因此本文对贵州苗族文化中的各方面元素进行剖析,通过历史性的分析以及深部内涵的透析将其合理地与现代设计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延续民族文化,并进一步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吕洞山地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水田河、葫芦、夯沙三乡镇苗族聚居地,这里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苗鼓文化。它以其多样的表现形式,丰  相似文献   

9.
国恩 《民族论坛》2002,(9):9-11
<正>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几千年来,苗族人民创造出了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婚恋习俗,正揭开她神秘的面纱,闪现出璀灿夺目的光彩……初识,陌路相逢歌为媒苗族青年男女从相识到相爱,都离不开对歌这个环节。苗族青年大都能歌善舞,对歌是他们成长中必修的一堂课。青年男女长到十来岁时,就要向寨子里的老歌手们学习情歌,以便向异性表达爱恋之意。《永绥厅志·苗峒篇》记载:苗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男女邀约于野,以歌传意,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学艺术(续) 景颇古风与“木脑示洞” 《民族文学研究》第4期第37页 哈尼族神话中的不死药与不死观 《民族文学研究》第2期第52页 色—哈尼族神话中生命、创造、再生 的象征 《恩想战线》第2期第43页苗族民间口头文学反映的胚胎状态 的无神论 《贵州民族研究》第2期第86页苗族神话与巫楚神话之比较 《贵州文史丛刊》第3期第144页论苗族古歌繁荣的文化渊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第91页苗族古歌《开天辟地》哲学思想 再研究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第44页苗族古歌所体现的价值意向探讨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第38页论《苗族…  相似文献   

11.
刘莲玉 《民族论坛》2008,(10):18-19
<正>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生活在湘西地区崇山峻岭中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语言、生活方式和民族风情。如,祭祖仪式类的土家族社巴日、毛古斯、梯玛跳神、苗族椎牛、苗族椎猪、接龙跳香;舞蹈类的苗族鼓舞、土家族摆手舞、侗族多耶  相似文献   

12.
<正>"石老师的研究很有价值。"——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这才是苗族文化的研究专家!"——湘西画家黄永玉"救活苗族文化的功臣。"——《湖南日报》他,一名普通的苗族农民,却成为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记者及各级领导、各方专家的探访。他,近30年来,凝聚几代人努力,投入30多万元,收集、挖掘、译注、编撰反映苗族主流文化,字数达1400多万的巴代文化系列丛书,以及上千张(件)的文化影像、图片和其他文物资料,为苗族文化正本清源,传承、推广、展示苗族巴代文化的事迹令人震撼。他,对苗族巴代文化的独到见解和传承精神,使苗族文化走出了"重巫尚鬼"的误区,对传承苗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他就是被许多人称为"苗族文化牛人"的石寿贵。近日,笔者走访了这位年逾花甲的神奇老人。  相似文献   

13.
"石老师的研究很有价值。"——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这才是苗族文化的研究专家!"——湘西画家黄永玉"救活苗族文化的功臣。"——《湖南日报》他,一名普通的苗族农民,却成为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记者及各级领导、各方专家的探访。他,近30年来,凝聚几代人努力,投入30多万元,收集、挖掘、译注、编撰反映苗族主流文化,字数达1400多万的巴代文化系列丛书,以及上千张(件)的文化影像、图片和其他文物资料,为苗族文化正本清源,传承、推广、展示苗族巴代文化的事迹令人震撼。他,对苗族巴代文化的独到见解和传承精神,使苗族文化走出了"重巫尚鬼"的误区,对传承苗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他就是被许多人称为"苗族文化牛人"的石寿贵。近日,笔者走访了这位年逾花甲的神奇老人。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其苗族人口在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中占首位。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贵州苗族人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的学术界对"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探讨与研究已有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多是从历史学、文化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等角度进行的分析与研究。本文则主要从苗族饮食文化族内与族际传播模式入手,具体阐释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传播状况,大力弘扬苗族传统饮食文化,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铃木正崇是继鸟居龙藏之后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苗族研究学者。与日本老一代学者"文化寻根型"苗族研究不同,铃木正崇以苗族为本体,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西南苗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历时研究,不仅大范围、多点式地动态呈现了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且为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现在四川东南部的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石柱五个自治县为黔江地区,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人中260万,其中苗族40万,占六分之一。 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历史上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开发、经营这块土地,曾经创造了优秀的“黔中文化”。  相似文献   

17.
铃木正崇是继鸟居龙藏之后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苗族研究学者.与日本老一代学者“文化寻根型”苗族研究不同,铃木正崇以苗族为本体,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西南苗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历时研究,不仅大范围、多点式地动态呈现了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且为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发展,求同存异促进民族大团结。由于种种因素,少数民族的文化却消亡得更快,尤其是像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苗族。挽救苗族语言、苗族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苗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发展要从教育抓起,而且要从学前教育抓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现状,提出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策略。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对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提升全民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苗族文化的传承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发展,求同存异促进民族大团结。由于种种因素,少数民族的文化却消亡得更快,尤其是像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苗族。挽救苗族语言、苗族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苗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发展要从教育抓起,而且要从学前教育抓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现状,提出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策略。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对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提升全民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苗族文化的传承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苗族是一个传统的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苗族虽然没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但其悠久的历史背景,浓厚的文化沉淀,独特的服饰艺术使苗族文化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黔东南苗族银饰文化的变迁,分析提出开发传承黔东南苗族银饰文化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