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刀舞是朝鲜族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民族的迁徒,作为人体文化的民族舞蹈也被带入中国,迁入这片土地之后,不仅传承了本民族的传统舞蹈文化,而且根据中国的社会生活、文艺方针发展了 民族舞蹈,使朝鲜族舞蹈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其中朝鲜族舞蹈"刀舞",以快速敏捷、穿刺有力、细腻中有粗犷,其刚柔并济的舞式、洒脱的风格,使刀舞具有表现朝鲜族民族英勇气概的典型性,也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本文以朝鲜族刀舞为研究对象.对朝鲜族刀舞的由来,历史演变过程、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们朝鲜族是一个善歌善舞的民族,凡节假日,有群体活动的地方总是离不开歌舞这个“伴侣”。这种歌舞习俗已经相传了2000余年。朝鲜族音乐分唐乐、雅乐、乡乐。乡乐发展成为民谣、新民谣、现代音乐。舞蹈大致分民俗舞、宫廷舞、祭礼舞等三大类。据记载,传统舞蹈有360多个,其中一部分舞蹈随朝鲜族人民由朝鲜传入中国。对朝鲜族舞蹈古人曾作过三句概括:静如垂柳,柔如腊焰,动如飞鹤。它以屈伸美、曲线美、动静结合美、内在美为主要特征,以简单的多变连续动作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不象西欧芭蕾那样以庄美的外  相似文献   

3.
鼓是中国乃至世界各族人民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鼓的记载,在许多民族舞蹈中都可以看到鼓的身影。如朝鲜族的长鼓舞,彝族、布依族的铜鼓舞,佤族、苗族的木鼓舞、藏族的龙鼓舞等等。位于洮河领域的卓尼鼓舞文化中,比如巴郎鼓这种舞蹈道具就反映了该地区藏汉文化的交融,这种特殊性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4.
鼓是中国乃至世界各族人民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鼓的记载,在许多民族舞蹈中都可以看到鼓的身影.如朝鲜族的长鼓舞,彝族、布依族的铜鼓舞,佤族、苗族的木鼓舞、藏族的龙鼓舞等等.位于洮河领域的卓尼鼓舞文化中,比如巴郎鼓这种舞蹈道具就反映了该地区藏汉文化的交融,这种特殊性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北朝鲜族自治地方民族和睦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全面透视了中国朝鲜族自治地方民族和睦成因,特别强调了新中国和中国 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使朝鲜族获用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地位,使朝鲜族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并且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民族和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还认为, 汉、朝民族文化上的同质性和朝鲜族较高的文化素质也是民族和睦的基础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的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但事实证明,中国朝鲜族的中国国籍意识和国民意识在增强,民族和 睦的基础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6.
林英玉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舞协理事、四平市舞协主席、四平市第一个具有舞蹈专业高级职称的人、四平市朝鲜族艺术馆馆长。她很有名气。上过报,上过电视,还被收入吉林省《群芳谱》一书。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最恰当的称呼只有五个字:“大众舞蹈家”。林英玉自幼喜爱文艺。在朝鲜族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熏陶下,16岁时,她就显露出舞蹈方面的才能,担任了幼儿园的舞蹈教师。 1956年,她考进沈空歌舞团,从此步入艺坛,与舞蹈结  相似文献   

7.
敦煌,坐落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敦"是地大物博,"煌"是非常之盛的意思。在这座城市有着明珠般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洞窟中的壁画、彩塑仿佛令人置身于仙境般的佛国世界。艺术前辈们在20世纪中期前往莫高窟,克服了风餐露宿的种种困难,临摹彩塑,勾勒壁画,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其中,根据莫高窟壁画和彩塑创编的敦煌舞最鲜为人知,它以中原舞蹈文化为主要潮流,吸收了西域文化和凉州文化,既是"中原、地方、西域"的三结合,又能从中看出维族舞、藏族舞、鲜族舞等中国民族舞蹈,这也是敦煌舞民族性、时代性的体现。它以佛教中的人物为表现主体,结合西域和地方特色,表现出了天上神仙和凡间世人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景颇刀午     
《刀舞》,是一个欢快、热烈的情绪舞。它时而刚健潇洒,时而轻柔秀丽,景颇族人民乐观、勇敢、强悍的特点,在舞蹈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长刀,在景颇族人民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男子,都随身携带着它。长刀,在生产生活上是工具,在狩猎、自卫时是武器,跳起舞来,又是独具一格的道具。所有景颇族的男子,都会刀舞。享有盛名的景颇盛会“木脑总戈”,就既是歌舞盛会,又是刀舞的盛会,那时成千上万的男子汉举刀歌舞,祝贺自己民族的繁荣昌盛……这种民间传统舞蹈,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歌舞团成立不久就搬上了舞台。最近几年,编导和演员们多次深入景颇  相似文献   

9.
随着影视媒体的普及,朝鲜族舞蹈《长鼓舞》、《扇舞》、《顶水舞》等早已被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而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集《长鼓舞》、《扇舞》、《扁鼓舞》、《象帽舞》等舞蹈形式为一体的《农乐舞》,更是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集大成者,是朝鲜族民间文艺的奇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朝鲜族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到东北的移居民,在汉、满等民族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披荆斩棘,开山辟土,逐渐建立了家园,成为我国兄弟民族之一。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是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最完整的一个民族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研究朝鲜族民俗文化的时候,我们对中国朝鲜族所具有的文化的双重性特点应引起注意。虽然朝鲜族保存自己传统文化的成份较多,但生活在一个五十多个民族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1.
《吞口》舞是以古敢水族"吞口"崇拜为结构载体,融合水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在当代文化消费需求背景下创作的民族舞蹈艺术。从文化学角度来对其进行审视,我们会发现这一舞蹈艺术的产生是当前古敢水族社会文化发展的特殊需求,同时也是水族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必然结果,它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文化建设,在当前文化消费转型的背景下,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朝鲜族伦理思想,系指中国朝鲜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它在朝鲜族文化和日常礼仪、礼节及其风俗习惯中有着广泛而又生动的反映,既是朝鲜族文化和朝鲜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该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世世代代对朝鲜族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摩梭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基本单元,聚居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以四川和云南为主,摩梭族人口较少,至今不到10万人.摩梭族发展历史悠久,因其特殊的服饰风格、礼仪、母系家庭制、走婚制等民族文化被外界所熟知,尤其是摩梭族特殊的"婚恋"习俗中,民族舞蹈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要解析西南少数民族"婚恋"舞蹈现象,需要从最具代表性的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研究入手.本文将以探究摩梭人的"婚恋"习俗文化渊源、与舞蹈的联系、"婚恋"舞蹈中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以及摸索"婚恋"习俗舞蹈的文化价值等四个方面为重点,解析独特的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  相似文献   

14.
严格来说,民族舞蹈创编有程式性、规范性,亦有其艺术构思与独特语言特征。以本民族地语言元素融入舞蹈作品,从而塑造本民族舞蹈作品形态,是民族舞蹈编创的发展必然。故,为将多常见于舞蹈教材的民族舞蹈语言,切实应用于具体的民族舞蹈编创,笔者在本文以闽南族舞蹈为例,详细分析其舞蹈语言创作特点,提取科学合理的民族舞蹈编创“舞素”,为民族舞蹈编创提供参考,促使民族舞蹈编创可持续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效弘扬传承。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服饰蕴含了朝鲜族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特征,其面料及其制作工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简洁明快和色彩和谐统一的朝鲜族服饰更是成为朝鲜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文化的统一。讲究通过物象传神韵的朝鲜族服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特征,简洁和谐的自然美趋势也渗透到朝鲜民族的特征之中,成为一种服饰上的独特审美情趣,演变成为朝鲜族服饰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从远古走到今天,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舞蹈艺术一直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成长和完善。他们的民族舞蹈大多是狩猎题材的自娱自乐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语汇以模仿动物、鸟类、狩猎和采集活动为主,比如鄂伦春民族的《黑熊搏斗舞》、鄂温克民族的《罕日切舞》、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等等。这些民族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摹拟性特征,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的手段和方法去抒发舞者的感情,质朴无华、简洁自然,是对游猎生活的最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17.
朝鲜族服饰蕴含了朝鲜族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特征,其面料及其制作工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简洁明快和色彩和谐统一的朝鲜族服饰更是成为朝鲜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文化的统一.讲究通过物象传神韵的朝鲜族服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特征,简洁和谐的自然美趋势也渗透到朝鲜民族的特征之中,成为一种服饰上的独特审美情趣,演变成为朝鲜族服饰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朝鲜民族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朝鲜族舞蹈分外绚丽而又历史悠久,其中长鼓舞具有上千年历史,备受朝鲜族同胞们喜爱,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本文分为四部分,主要以长鼓舞简介、来龙去脉及形态来简单分析谈朝鲜族长鼓舞。  相似文献   

19.
朝鲜民族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朝鲜族舞蹈分外绚丽而又历史悠久,其中长鼓舞具有上千年历史,备受朝鲜族同胞们喜爱,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本文分为四部分,主要以长鼓舞简介、来龙去脉及形态来简单分析谈朝鲜族长鼓舞.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月5~7日,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年会以"新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史"为主题,交流和探讨建国以来朝鲜族社会在经济发展、人口、教育发展、民族史研究、民族认同、民族语言的使用与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问题。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