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研究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咱们不能忽略临沧市永德县特有的彝族支系俐侎人.长期居住在高山上的俐侎人,是一个把历史藏在黑色里的部落;一个把家书写在口头上的族群.他们与外界交流甚少,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原始而神秘的宗教信仰、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民俗与服饰等.本文对永德俐侎人的竹筒雷响茶、茶文化及婚俗文化、祭祖茶的发展演变等进行简析,旨在更好地推动社会对永德彝族支系俐侎人茶文化的认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弹起口弦寻情人,情人听到来会面。羞羞答答齐开口,谈情说爱真快乐……” 追寻着这首古老甜蜜情歌的旋律,我走进滇西纵谷高山丛林,来到俐侎山寨妥謇袢耸且恢衩氐拿?族,整个族群只有26000多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他们聚居在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和凤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等地。相传若干年前,这支俐侎人的祖先为了躲避仇家追杀,砍倒芭蕉林迷惑敌人,逃进山林才得以将族人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3.
杨明艳  鲁芳 《民族论坛》2012,(18):79-81
节日文化是俐侎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日文化具有周期性、群众性、民族性、稳定性和变异性,传承优秀的俐侎节日文化有利于俐侎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明艳 《民族论坛》2012,(10):91-93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独特的少数民族节日已成为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在引导部分民族节日开发时尽管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以永德县俐侎人"桑沼哩"节开发为例,分析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政府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芒景布朗族茶文化话语是布朗族世界农业遗产生境中衍生的文化再生产形式。布朗族通过茶的分类命名、茶魂崇拜、生态茶概念构建等话语形式积淀、存储了先民在茶文化生产、生活中生成的经验与认知,表征了布朗族发现自然、顺应自然、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观。茶文化话语还原了布朗族人茶共生生态理念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可为当前中国式新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维吾尔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民间甚至有着"无茶则病"和"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从这两句谚语中,就可看出茶文化在维吾尔族文化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茶在维吾尔族人的眼中已经超越了饮品的定义,上升为其所特有的文化与礼俗,彰显着这个民族的风情与特色。本文从社会礼俗与功能的视角出发探析维吾尔族茶文化,从饮茶礼仪与禁忌、茶文化的社会功能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茶和中国古典园林之间,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不论是在生活情境中,还是其相关的文化性质,或人们对其品赏的内容与方式等各方面,它们都具有关联性与统一性,茶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促进的关系,茶文化影响了中国的造园艺术,反过来园林又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8.
茶和中国古典园林之间,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不论是在生活情境中,还是其相关的文化性质,或人们对其品赏的内容与方式等各方面,它们都具有关联性与统一性,茶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促进的关系,茶文化影响了中国的造园艺术,反过来园林又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9.
从"禅与茶道"、"禅与饮茶"、"禅与种茶、制茶"、"茶禅文化及其传播"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其主题是:禅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是相当深入且广泛的,"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藏族茶文化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尤其悠久、丰富。由于茶在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藏族的茶文化丰富多彩、饶有特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园地中一枝奇葩。为什么不产茶的藏区却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藏族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哪些?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茶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茶的熬煮方式非常生动、具体 ;茶礼丰富多彩 ,饶有特色 ;茶具样样齐全 ,无所不有 ;茶的名称繁多 ,品种各异。《格萨尔》中的茶文化不仅丰富了藏族茶文化 ,而且也丰富了中国茶文化  相似文献   

12.
禹虹  李德宽 《回族研究》2011,(3):101-107
回族饮茶历史源远流长,饮茶在各地回族带有普遍性,本文对此现象,用回族茶文化概念,探索回族茶文化的差异性与共同性。首先采用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丛”研究分析方法,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资料再发现,对茶文化基本“要素”重新分类,试图建立回族茶文化的内容、特点等基本知识。然后引入现代人类学的视角,着重从茶在回族社会生活中的礼仪所包含...  相似文献   

13.
茶与少数民族素有不解之缘,各民族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少数民族和中国茶文化"一文通过大量的引证,论述了少数民族与中国茶文化的关系,以及各民族对中国形成茶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资料翔实,见解不乏独到之处,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中的茶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措吉 《西藏研究》2004,1(4):52-60
文章试从民俗学角度出发,结合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品类繁多、名称各异的茶类、茶具,多姿多彩、特色独具的茶礼,以及茶类烹煮方式的具体详尽、生动形象地描绘和研究,不仅说明了藏族茶文化经古代汉藏民族交往而传播到藏区且在博大精深的藏族文化基础上,经过选择、吸收与整合而成的事实,以及茶的贸易对加强各部落之间的经济交往,发展繁荣社会经济起到的推动作用,而且探究并揭示了史诗《格萨尔》中藏族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旅游餐饮的设计和安排是旅游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茶文化旅游设计中,品尝茶宴是一种既传统又时尚的项目。本文对中国传统茶宴的历史沿革、种类作了研究和总结,就如何做好福建茶文化旅游中的茶宴设计、在旅游饮食文化中发挥茶元素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可以融合地方特色与茶文化元素开发设计多款不同类型的茶宴,使福建地区的旅游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可以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采访彝族支系倮人,是个计划外的偶然。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国内还有个至今尚保留着许多神秘而奇特的原始生活形态,且鲜为人知的倮人部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旅游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旅游的灵魂是文化,茶文化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茶文化旅游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事物。云南省作为我国普洱茶的唯一产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开展茶文化旅游。将普洱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促进茶叶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双向发展,对我国普洱茶文化的宣扬和传承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古丈县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古丈种茶制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1920—1930年代传教士陈心传在古丈传教时对古丈茶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其所著的《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中辑录了古丈茶商许介眉的《茶封广告》并加案语,同时还辑录了四首古丈采茶曲,这对于研究古丈茶文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蕴含丰富的物质美和精神美,是提升美学修养的渠道之一。认识茶之美要求理解茶可俗可雅、自由活泼的多样性,融合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兼顾美的规则性与风格差异;喜爱茶之美要求多渠道体验茶的本体美,多角度领悟品茗意境,多层次理解茶道思想;创造茶之美要求掌握泡好茶的基本功夫,促成茶道精神的体悟与传播,借由茶境四妙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在种茶、制茶、饮茶、颂茶的过程融入了儒家礼仪、佛家禅道和道家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出发,浅议公共图书馆徽茶文化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和搜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