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关系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存在关系,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征手段或处理方式。本文仅从现代汉语方位名词“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出发,分别对在具体语境中“上”和“下”所表示的具体位置关系进行解构,希望对汉语教学尤其是汉语二语教学中的方位名词细节的教学提供一个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照Chomsky生成语法的"格"理论和动词被动化理论,综述了各家对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的主要研究,认为在汉语的"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中,领有名词词组移位至表层主语位置后,隶属名词词组作为保留宾语从被动化的动词上获得部分格,而中心语"的"字在前移领有名词词组的时候删除了.  相似文献   

3.
日语语言学中,除了普通名词,还存在着与它起同样作用却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名词。"こと"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而同为形式名词的"の"与"こと"用法类似,但两者在使用选择上会受到主句谓语动词的限制。并且,根据与"こと"的连接成分不同,如"~だ"或"~ができる"等,会表达不同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こと"的基本意义,其次探讨"の"与"こと"的关系,最后试论"ことだ"的意义及与"こと"相关的惯用表现。希望对于形式名词"こと"的正确使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相似文献   

5.
广西葡萄平话的名词后缀la33及湖南宁远平话的名词后缀l(е)、t(е),语法意义与普通话名词后缀"子"的语法意义相当.本文结合汉语的内部材料及外部材料,对"子"字的上古音声母进行了探讨,认为"子"字上古音声母为复辅音,la33、l(е)、t(е)应是"子"字的上古音遗存.  相似文献   

6.
汉语介词框架"PX时"通常在句子里中做状语,常被看做是汉语的同时性时间结构。通过对一系列的语言事实考察发现,它在表达时间范畴时既可以与句子的主要谓语动词是同时关系,也可以是非同时关系。在语义虚化的促动下,这一介词框架还能表达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7.
汉语青海话名词的特点李克郁,李美玲多语环境中的青海汉话是汉语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它除与普通话(或汉语书面语)有共同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范畴外,还有诸多自己独有的语言现象。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乍看起来,使人不可理解,因为都是一些为汉语所不能容忍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傣语名词短语的词序相对复杂,试通过分析傣语名词短语几种基本词序及名词短语中多重定语修饰关系,来深入探究傣语名词短语的词序。  相似文献   

9.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相似性,表达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本文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了1""了2"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相似性,表达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本文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了1""了2"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语气词的特殊性使语气词无疑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又因各个语气词都具有特殊性,故本文挑选出一些在句中只可以用"呢"的情况进行讨论,最终形成A、B、C、D四式,分别是"名词性成分直接加‘呢’表位置询问""动词性成分直接加‘呢’表反向假设""在有前文的情况下,一成分后加‘呢’,表示对与情况适用对象的推移""主谓短语加‘呢’表对于正在进行的提问",其中留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于B式。  相似文献   

12.
傣语名词短语的词序相对复杂,试通过分析傣语名词短语几种基本词序及名词短语中多重定语修饰关系,来深入探究傣语名词短语的词序.  相似文献   

13.
尤太民族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汉语中称呼尤太民族的译名也多种多样。不同的汉语译名,是不同时代的反映。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一直通行"犹太"这个译名;现在,"尤太"这个新的译名脱颖而出。新译名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尤太民族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兴的"格"语法理论为基础,从把字宾语名词与谓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角度,根据语义格理论中受事格、施事格、系事格、处所格、工具格来对把字句进行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词汇的历时演变史中,"于是"由上古汉语的介宾短语逐渐演变成一个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本文对"于是"的虚化轨迹及虚化机制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于是"的虚化在先秦时期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不像其他欧洲语言,它的名词一般不分阴阳性.但随着词义不同,有部分名词也可以分阴性和阳性,表示男人或雄性动物的名词属于阳性,表示女人或雌性动物的名词属于阴性.一些中性词可以通过加后缀或具有阴性或阳性别意义的词使中性词具有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胡蓉 《民族论坛》2005,(12):60-61
会同方言存在AA式重叠名词,本文分析了重叠式名词与构词语素的关系,指出重叠式名词的音韵特点,总结出重叠的作用,并与本方言中的“子”尾词、与典型西南官话中的重叠式名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符号学框架下的多模态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多模态英语学习词典中的图文释义模式。通过对《柯林斯COBUILD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图文结合释义词条的抽样调查,发现了科普类表示可视事物的具体名词倾向于采用图像释义,以及图像类型和词目词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叙事图像通常适用于事件名词释义,概念图像常辅助事物名词释义;另外,文字释义和图像释义存在举例、类属等六种不同类型的关系,主要采用"段落+图像","单词+图像","段落+单词+图像"等三种不同类别的图文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瑶族勉方言中的方位介词"ka~(42)su~(33)(上)""ka~(42)ti~(35)(下)"做一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研究"ka~(42)su~(33)(上)""ka~(42)ti~(35)(下)"在瑶语使用中的图式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的历史方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出新要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方位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目标,培育目标回应时代挑战。历史方位与培育目标从两端框定了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机制:首先,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居于核心地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文化都不能被过度符号化,否则最终只剩下没有血脉和生命力的“躯壳”,要继承历史,立足当下,承认差异,理性包容;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要在现代国家框架下稳步推进,促进中华民族内在构成机制的及时更新。用历史方位与培育目标时刻审视当下凝聚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努力,偏离历史方位与目标的共同体意识培育不仅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会偏离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