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之间存在的联系在最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得到了明显的突出,很多学者开始认识到在对宏观经济建模的时候已经无法将金融市场产生的冲击和摩擦忽视掉。本文对金融冲击的宏观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发现,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驱动作用的最为主要的力量就是金融冲击,其在对就业的波动、工资增长、债务增长、投资增长以及产出增长等很多方面进行解释的时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算是在其它多方面的冲击的同时,金融冲击也可以对超过五分之四的产出增长波动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石油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国际油价波动这种外部冲击对经济可能产生各种影响。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RBC(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通过引入石油价格冲击和技术冲击,解释了中国实际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并探讨了石油价格冲击对于中国实际经济波动的作用机制。相较于已有研究,该模型更好地模拟了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特征。同时,研究发现,除贸易余额冲击外,石油价格冲击对经济也产生负向影响。因此,能源价格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防范石油价格波动对实际经济产生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时变通胀目标和非平稳技术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基于中国1992-2010年的季度数据,采用贝叶斯推断方法,估计了模型的结构参数.模拟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构建的DSGE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中国经济,主要经济变量的理论波动相比较而言与实际经济波动更为一致.从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来看,时变通胀目标和非平稳技术冲击对主要经济变量的波动都具有相应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逐渐全球化的背景下,引入外部冲击对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高频波动率进行建模和预测,有利于提高对中国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的预测能力。本文将外部冲击信息引入HAR-RV-CJN模型,以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高频数据样本为例,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并基于自举法的SPA检验,评估高频波动率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变量在长期内对期铜已实现波动率的预测产生重要影响,引入外部冲击信息后的HAR-RV-CJN-ES模型相比于HAR-RV-CJ模型和HAR-RV-CJN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在长期都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利用产出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度量了宏观经济、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并简要分析了1978~2002年间我国宏观经济、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特点,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线性回归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经济波动对于投资波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冲击的动态反应,投资波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力度和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表明,(1)1978~2002年间我国的产出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都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其中投资缺口波动更为剧烈且变化步调相对超前;(2)投资波动冲击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冲击对于解释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成因都非常重要,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力度更大但时滞较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金融市场的冲击(innovations)分成有信息冲击和无信息冲击,构建了一种新的非对称GARCH类模型,区间均值GARCH模型(sectional mean GARCH,SM-GARCH).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中发现:SM-GARCH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波动率特征和预测波动率;条件均值预测误差用于描述新到来的冲击对条件方差的影响,所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在无信息冲击的情况下可以忽略它在波动率预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包含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研究金融冲击下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最优配合问题,并在异质性金融冲击下拓展分析结论。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应关注金融因素,泰勒规则盯住信贷价格优于信贷规模,逆周期资本监管熨平经济波动的效果显著优于顺周期监管;(2)基于"保增长、稳物价、控风险"三重目标,外源性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力度与资本监管强度高低搭配可明显降低福利损失,双高搭配导致福利损失最大化;(3)内源性金融冲击下,福利损失最小化要求资本监管从紧而货币政策具有更大灵活性。本文认为,货币政策须更加关注金融价格波动、同时要加快完善资本监管逆周期调节机制,此外能否准确识别金融冲击来源会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整体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石油价格冲击的DSGE模型,基于经济波动风险的最小化,研究了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货币供应机制的影响。在模型结构参数贝叶斯估计的基础上,通过货币政策前沿的比较分析,回答了中国货币供应机制是否应该对石油价格冲击做出反应以及应该如何反应的政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当前的货币供应机制并没有对石油价格冲击做出显著的反应,但为了减小经济波动的风险,中国的货币供应机制在对产出增长和通货膨胀反应的同时,对石油价格冲击做出反应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2001~2009年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产品的月度价格数据,构建了向量自回归模型,以产业链的视角研究外部冲击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产业链中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有重要影响,短期内可使初级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扩大3~5倍,但对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影响存在差异。水稻、小麦等粮食产业链主要受气候、自然灾害等对产业生产自身造成的冲击,其对稻米、小麦的价格波动的解释程度均达到95%左右。大豆、生猪、肉鸡等产业链市场化程度较高,除受生产影响外,国际贸易、汇率等外部冲击的影响也较大,解释程度达到10%~30%,且产业链中的价格波动范围较广。最后,提出了应对外部冲击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季度依赖(Quarter-Dependent)可变系数VAR模型,首次对我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季度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存在显著的季度效应,不同季度的货币政策冲击,会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存在季度效应,可能是名义工资刚性和价格粘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企业部门债务风险不断暴露,其是否会引发系统性信用危机正成为焦点。本文着眼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累积与暴露背后的宏观经济现实,在简约模型中引入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将经济冲击区分为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以此研究各宏观经济因子对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期限结构的影响特征,从而揭示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定价的宏观经济机理。本文发现,正向的总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但正向的总需求冲击则会推高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自2011年以来持续处于高位水平的信用风险溢价的主要根源正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扩张性总需求,因此欲从根本上降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水平,应紧缩社会总需求,并通过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改善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总合模型,研究了总产出、最终需求、最初投入和中间投入的部门结构系数之间的转换关系,给出了转换公式,证明了结构转换的总量无关性。  相似文献   

1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论证了真实冲击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根源,尤其强调以技术冲击为主,对经济周期波动成因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利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技术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兴市场利率期货的引进,对现货市场的动态波动和信息传递一定的冲击效应。本文针对香港市场90天利率期货,应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和方差比模型(VR),检验利率期货推出前后对现货市场的波动冲击与消息传递效果。实证结果显示,利率期货推出后波动性干扰所造成的影响效果有更快速地向正常水平调整的现象,波动性干扰半衰期大幅减小,但波动率显著增加。同时,利率期货引入后现货市场的收益率序列几乎接近于随机游走过程,所有的信息都立即反映在价格上,信息传递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阴渝生  郭耀煌 《管理学报》2009,6(8):1077-1082
研究企业中资源配置部门的剥离条件问题.首先,建立了企业资源配置部门的控制模型,并定义了效率概念;然后,分别对企业中的单一资源配置部门和多资源配置部门的剥离条件进行分析,给出判断这2种资源配置部门的剥离分界点公式.由此得到结论: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根据剥离分界点,把要配置的资源分为稀缺程度较高和稀缺程度较低2类,前者应由企业资源配置部门来配置,后者应由市场来配置;如果市场配置某种资源的效率低于企业部门的配置效率,则企业部门是市场的替代,反之,市场则替代企业部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将宏观尾部风险引入包含生产网络的多行业均衡模型,通过理论建模分析宏观尾部风险如何通过投入产出关联影响行业产出波动,并在非理性预期框架下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然后采用OECD披露的中国44个行业1995~2018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结构估计与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第一,相对于宏观尾部风险冲击对行业产出增长的直接效应,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传导引发的网络效应更大,且宏观尾部风险冲击主要沿着生产网络向上游传导。第二,相对于宏观尾部风险冲击影响行业产出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渠道,劳动效应渠道更为显著。第三,相对于普通风险冲击,宏观尾部风险形成的偏态冲击能更好地解释我国实体经济波动。尾部事件会造成经济主体预期的过度反应,并经由该机制导致产出增长更大程度地下降且影响持续期更长。第四,上游度更大、网络中心度更低和中间品投入结构调整更缓慢的行业受到宏观尾部风险冲击的负向效应相对更大,且投入产出网络连接的非对称结构是网络效应放大冲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扩张性货币政策下的产出超调、消费抑制和通货膨胀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讨论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消费和通货膨胀的动态效应和传导机制。首先,基于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得到产出、消费和通货膨胀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产出呈驼峰型增长后,经历倒驼峰形态的"超调"过程,具有很强的产出持续性;消费温和下降,呈倒驼峰缓慢回到稳态,呈现较强的消费平滑性;通货膨胀率上升,表现出很强的通货膨胀惯性,但在中远期会出现通货紧缩。然后,模拟了一个基于工资刚性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发现该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上述3个经验事实;同时表明:在投资效率底下、产能严重过剩的经济条件下,扩张性货币供给冲击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产出的同时,倾向于抑制消费、提高通货膨胀率,因此需要配合其他经济政策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财政政策、分配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经营、投资和筹资现金流动态交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系统现金流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PVAR)考察经营、投资和筹资现金流三者间的动态交互影响效应。该模型不但解决了变量内生性问题,并且有效刻画了系统变量间的冲击反应。敏感度分析与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对经营现金流具有突出的敏感性,而投资现金流的波动则更多地受到筹资现金流的波动影响。正交冲击反应分析则进一步表明:经营现金流对投资、筹资现金流冲击的反应不显著,而投资现金流对经营、筹资现金流冲击的反应要持续较长时间,并且筹资现金流与经营现金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短期替代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分别从现金流敏感度和现金流波动性两个角度说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外部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二元混合分布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一种能捕捉非对称效应的二元混合分布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997年之前,在中国股市中相同强度的冲击,收益为正的冲击与交易量放量的冲击对波动的冲击分别大于收益为负的冲击和交易量缩量的冲击;而1997年后情况则相反。另外,本文的实证结果还表明,二元混合分布模型能够捕捉收益波动的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文提出了新的波动率模型Realized GAS-GARCH,并推导了该模型的QMLE参数估计.该模型结合了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Score (GAS)模型的基本思路,把Realized GARCH 模型扩展到包含厚尾分布的情形,并采用了与厚尾分布参数相依的冲击响应函数.与简单的厚尾分布扩展模型相比,这种设定对于回报率中的极端值更加稳健.在基于沪深300指数高频数据的实证结果中,使用GAS冲击响应函数的模型对“在险价值”VaR的预测能力显著的超过了传统的厚尾Realized GARCH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