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何差异?本文试图采用Logistic平滑转换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以央行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来度量通胀预期,基本结论如下:(1)短期来看,在低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相对更有效;(2)而对于通货膨胀影响方面,在高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冲击相对更快显现出来,而在低通胀预期状态时,货币冲击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存在通货膨胀惊吓现象,即初期表现为低通胀,甚至通货紧缩,然后显现正向效应,在大约11期之后正向效应达到最大,且对物价影响力度往往大于高通胀预期状态下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2.
菲利普斯曲线刻画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是宏观政策分析框架中的核心环节。最近十几年来,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经济周期指标与通胀率之间的相关性减弱,这种变化似乎暗示真实经济周期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弱化甚至消失,菲利普斯曲线出现了迷失现象。然而,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表现进行细致求证、科学甄别其变化特征后却有不同发现。本文将有限理性通胀预期形成机制嵌入具有微观基础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分析通胀动态机制和通胀预期形成机制变化的内在逻辑联系。基于中国2000~2019年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菲利普斯曲线刻画的经济周期对通货膨胀的驱动作用在样本区间内保持基本稳定,并未出现迷失现象。同时,2010年后前瞻性通胀预期对通胀驱动作用减弱,反映出微观企业对前瞻性定价方式偏好下降;而居民和专家通胀预期的理性程度减弱,更多锚定于官方通胀目标。进一步基于结构化模型的分析表明,微观企业定价和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变化能够解释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减弱的表象。  相似文献   

3.
针对通货膨胀风险,以盯住通胀率为目标,基于随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SMIP)构建了具有通胀保护功能的大宗商品期货投资组合,实现对通货膨胀率的动态跟踪.结果表明,基于盯住通胀率所构建的动态调整的商品期货投资组合能够以较低成本跑赢CPI指数,从而保证获得高于市场通胀率的较稳定的超额投资收益.对通胀保护能力的检验结果表明,商品期货投资组合具有良好的通胀保护功能,能够有效对冲通胀风险,有助于建立长期价格稳定机制.研究结果为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在既定通胀水平下对冲通胀风险提供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微观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和养老金缺口的不断扩大,以及通货膨胀上行的压力,养老基金如何投资实现保值增值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一个两因子连续时间定价模型,求解出风险中性测度下通胀指数债券的理论价格,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通胀指数债券对通货膨胀的抵御作用,以及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波动率和债券期限等因素对通胀指数债券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胀指数债券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波动率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且波动率对通胀指数债券的影响系数要大于通货膨胀率,更大于利率;当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于利率时,通胀指数债券会溢价发行,而且期限越长价格越高。本文的研究为养老基金多元化投资规避通胀风险、实现保值增值提供了可能,也为国家推进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企业存货调整策略的准确识别是有效管理通胀预期的必要条件。本文基于非线性交互效应面板误差纠正模型、从微观层面研究在通胀周期不同阶段,企业存货调整的具体特征。实证结果与反事实对比仿真实验均表明:主导企业存货策略性调整的是通胀预期而不是实际通胀水平。与社会的经验判定不同,企业存货调整对通胀表现出逆周期特征。对大部分行业而言,低通胀阶段,通胀预期的收益效应强于存货调整的成本效应,货币调控无效;高通胀阶段,通胀预期弱化,成本效应凸显,货币调控才有效。两种机制的阈值通胀率约为3.4%,所以,将通胀调控上限定为3.5%符合企业市场行为的特征。各行业存货策略对货币调控、通胀预期的灵敏度有显著差异,房地产、批发零售、机械设备较为敏感,最不敏感的是食品行业。  相似文献   

6.
利率期限结构的三因子高斯动态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于仿射模型在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中的应用,对高斯动态期限结构模型(Gaussian Dynamic Term Structure Model, 简称GDTSM)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基于JSZ规范化形式,本文首次构建了三因子高斯动态期限结构模型,并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法给出了模型参数的估计过程。利用该模型对2008年1月4日至2012年4月2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 Bank Offered Rate, 简称SHIBOR)的期限结构展开实证研究,同时对模型估计误差项进行多层次分解,重点探讨了利率期限结构的内在结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三因子GDTSM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和预测SHIBOR市场利率;(2)水平因子和斜率因子是短期利率期限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曲度因子是长期利率期限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的技术基础,三因子高斯动态期限结构模型为国债及其衍生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股权激励能够使得公司与高管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并且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高管不可观测的工作控制着公司股票价格。由于高管的真实财富受到市场通胀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通胀环境下,以风险厌恶和工作努力效率为特质的高管,在银行无风险资产账户、市场投资组合和公司股票间寻求最优配置以达到个人终端真实财富预期效用最大化。首先利用伊藤公式得到了高管的真实财富过程;其次利用动态规划原理构建了满足最优工作努力策略和股权激励问题的哈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HJB)方程,并找到了解析解;最后对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通胀风险对高管的股权激励和工作努力策略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由于通胀不确定性影响着高管财富的实际价值,当高管财富效用服从对数函数时,公司股票占高管个人财富的最优比例不受通胀风险影响,但是高管在市场投资组合的投资比例随通胀波动率的增加而下降,进而影响到高管对市场投资组合账户和银行无风险资产账户的投资比例。高管的财富效用服从幂函数时,对于长期契约,股权激励代表的长远共同利益引导着高管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激励着高管付出更高水平的努力,此时通胀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对高管的的影响较小;而对于短期契约,长远共同利益的缺乏和通胀风险的变大诱导着高管的短视行为,高管将减持公司股票并且减少努力。本文所得结论对公司的股权激励理论做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刻画了以房价和股价为代表性的资产价格波动与实际产出和通胀率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我国股价和房价对产出和通胀率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央行考虑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会显著降低产出和通胀率的波动,而不考虑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更大损失。相对股价而言,房价波动对产出和通胀率的影响更大。相对于严格的通胀目标制而言,混合通胀盯住制有利于降低产出和通胀波动,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9.
基于通货膨胀持久性视角的通货膨胀动态波动机制对于更好地理解体现通胀持久性的现代新凯恩斯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利用一个带有单位根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对我国通胀率的波动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通胀率是一个具有局部单位根的门限自回归过程,并且可以划分为加速通胀状态和减速通胀状态。在减速通胀状态,通胀率是一个平稳自回归过程,而在加速通胀状态下,通胀率是一个具有单位根的自回归过程。同时发现,我国通胀率在两个状态下都具有高持久性,并且加速通胀阶段的持久性更高。那些能够体现通胀持久性特征的现代新凯恩斯模型都可能成为解释具有高持久性特征的通胀波动路径的理论机理,同时高持久性通胀的结论也可以为那些体现通胀持久性特征的现代新凯恩斯模型提供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郭凯  孙音  邢天才 《管理科学》2018,21(1):31-47
逆序构建了 LSTR-NLRE 模型, 并利用 2000. I ~ 2016. III 的季度数据对我国 LSTR 货币 政策规则的非线性与非对称性、最优阈值、阈值和转移速度对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 究. 逆序建模表明,对于 LSTR-NLRE 系统, 若使最优非线性货币政策规则具有 LSTR 的形式, 则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具有指数形式. 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货币政策呈现非线性与非对称特 征, 且我国通胀预期的阈值与通胀波动幅度相关, 当通胀波动较大时, 通胀预期的阈值较高, 2000. I ~ 2011. III 的阈值为 3% , 当通胀呈趋势变化且波动较小时, 通胀预期的阈值较低, 2011. IV ~ 2016. III 的阈值为 2. 33% . 同时,合理的通胀目标( 区间) 对非线性货币政策调整至 关重要. 进一步,我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效应受阈值影响较大,受转移速度影响较小. 在高机制 状态下,LSTR 规则更易稳定产出,但却易导致通胀不确定性; 在低机制状态下,LSTR 规则不仅 有较长滞后期,而且易导致产出不确定性,但却更易稳定通胀. 中央银行应依据稳定产出和通 胀的意愿程度,来管理通胀预期: 如果中央银行更倾向于稳定产出, 则应使通胀预期位于阈值 水平之上,以使货币政策处于高机制状态; 如果中央银行更倾向于稳定通胀, 则应使通胀预期 位于阈值水平之下,以使货币政策处于低机制状态.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size and dynamics of inflation risk premia in the euro area, based on a joint model of macroeconomic and term structure dynamics. Information from both nominal and index‐linked yields is used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flation risk premium on euro area 10‐year nominal yields wa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20 basis points on average over the 1999–2007 period. The inflation premium has also been subject to moderate, b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For the post‐2003 period in which reliable index‐linked bond prices are availabl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creases in the raw break‐even inflation rate above 2%, the upper bound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s definition for price stability, have mostly reflected variations in the inflation risk premium, while long‐term inflation expectations have remained well anchored.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间尺度下,供给和需求驱动型原油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本文结合小波变化及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影响方向、影响强度及影响持续时间三个角度对这种差异性展开研究。首先,在多时间尺度下识别供给和需求驱动型原油价格变动;随后,就不同类型原油价格变动对全球综合股指的动态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两类原油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在短、中及长期下均有显著影响,但需求驱动型原油价格变动在超短期(尺度1:2-4个月)和超长期(尺度6:64-128个月)下对股票市场没有显著影响;2)两类原油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方向在短期和中期下具有随机性,在长期下具有正向影响;3)两类原油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强度在短期和中期较在长期要高出至少60%;4)两类原油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时间随着时间尺度的增长而增长,由短期下的20个月左右延长至长期下的60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和指数化投资同时出现在金属期货市场上,且供需因素与金融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有色金属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复杂,呈现出非线性、动态性以及结构异化等特征。基于此背景,本文提炼供需因素与金融因素影响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选取2000年2月至2014年3月的月度数据,并构建MSVAR模型以铜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铜价波动存在显著的区制转换特征,即膨胀期、平稳期、低迷期三种状态;三种状态下,金融因素都可以很好地解释期铜价格波动,但作用机制明显不同,而"中国因素"则被明显夸大,与原有研究结论相左;短期内各个因素在不同区制下对国际期铜价格的影响在作用方向、持续时间、作用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这些研究结论与构建的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为解释大宗商品金融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马氏域变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宏观因素选取了工业增加值、消费、出口、通胀率、广义货币增速、利率以及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以反映实体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变动。本文首先利用马氏域变模型对所选变量不同时期所处状态进行识别,进而分析了各宏观经济变量周期与股市周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各序列绝对离差建立马氏域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利用其冲击响应函数研究各宏观经济因素波动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收益率和各宏观经济变量变动都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在大多数时间里实体经济变动和股市波动保持了较好的协同性,股市周期略领先于实体经济周期;M2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股市的大幅上涨,但股市大幅上涨阶段并不与M2的快速增长相伴;利率调节对股市周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通货膨胀对股市收益率影响显著;实际汇率变化周期与股市收益率周期相协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债券市场债券风险溢酬的宏观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从1997年8月至2005年12月,中国债券市场利率和债券的超额回报率与货币政策变量、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发现市场利率综合反映了官方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消费的增长率.根据金融理论,它们的不确定性变化可能影响到债券的预期超额回报率.实证分析发现它们可以显著解释债券的超额回报率.市场短期利率或官方利率越大,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大;通货膨胀率越高,债券的超额回报率也越大;实际消费增长率越大,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小;货币供给量增加越快,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小.由于各个债券超额回报率的样本区间不同,还基于MCMC方法提出一种合适的参数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真人被试的行为金融实验现象,本文构建了描述市场平均投资态度和股票价格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离散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了模型的稳定性,然后根据金融市场稳定与否对传染效应进行界定。数值模拟发现,在中度传染效应区间内,存在最优传染效应,它能使股票价格以最快速度收敛至均衡价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资产结构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在理性传染效应的作用下,当市场中满仓交易者数量与空仓交易者数量相当时,股价呈现小幅水平趋势波动;当满仓交易者数量远高于(低于)空仓交易者数量,股价呈现大幅下跌(上涨)趋势波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随机控制技术、Bellman最优性原理和HJB方程研究了通货膨胀、随机利率和交易成本等因素影响下的连续时间投资组合选择的最优化问题,将利率假定为服从Vasicek利率模型的随机过程,应用连续时间的动态均值-方差方法得到符合实际意义的HJB方程,通过多重网格的数值逼近方法求解相应的HJB方程得到双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投资策略。用实证方法与国内证券市场上代表性指数基金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以及经济环境和投资者的异质信念等因素均会对最优策略产生影响,有效前沿会随之发生变化,债券与股票之间的投资比例并不是简单维持固定比例就可以保证总资产最优,拓展了基金分离定理。考虑通货膨胀和交易成本等因素的资产组合选择模型可以实实在在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实践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确定条件下的资产配置问题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投资行为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选取广义范围上的现金、股票、债券作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产品,在CRRA(Constant Relative Risk Aversion)和HARA(Hyperbolic Absolute Risk Aversion)两种偏好假设下,分别求出了投资者效用最大化时的最优财富以及最优资产组合中各资产的权重,并比较分析了两种偏好假设下通货膨胀、风险偏好、投资期限三种因素对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通货膨胀会影响股票和债券的风险溢价,进而影响最优资产组合中各资产的权重;股票的权重不会受投资期限的影响,在通货膨胀率和风险偏好不变时,其值始终为一常数,但债券和现金的权重则由投资期限、通货膨胀和风险偏好共同决定;此外,在CRRA和HARA偏好假设下,以上三种因素对资产配置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HARA框架下存在买空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最近的研究表明,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与金融脆弱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这个视角,通过选取宏观经济面和微观金融两个层次的六个指标编制衡量我国脆弱性的指数,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金融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脆弱性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房地产价格波动在较短期内对金融脆弱性有一定负向影响,随后对其有正向影响;对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冲击,银行部门对其的反应更加敏感,且在较短期内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与银行部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随后会加剧其脆弱性,且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