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宋艳双  刘人境 《管理科学》2016,29(4):94-103
组织学习可以提升企业对动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已有的组织学习影响因素研究,更多地关注组织结构、信息技术、环境动态性等外部情景因素对组织学习的影响,很少考虑组织内个体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不同个体由于教育背景、专业领域、认知模式等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知识距离的存在使个体获取、吸收和使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并将对知识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 基于个体认知视角,运用多主体仿真方法,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知识距离,对经典的组织学习计算模型进行补充和扩展,引入知识阈值限定知识距离的波动范围,分别在阈值相同和阈值异质性两种情况下,探讨知识距离的不同阈值对组织学习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阈值相同情况下,组织平均知识水平随阈值变动参数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当初始有近一半的个体有机会发生知识交互时,通过学习最终能够实现网络中几乎所有个体的充分交互,从而使组织知识水平达到最优;阈值异质性情况下,由于社会分类效应的存在,不同类型个体之间很难发生交互,从而限制了个体对最优知识的搜索能力。在相同的平均阈值变动参数下,阈值异质性组织的平均知识水平低于阈值相同组织,但随着平均阈值变动参数的增加,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随着知识交互范围的增大,个体间的理解和沟通不断增强,知识也将逐渐趋于一致。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放松模型主要控制变量的假设之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研究结果厘清了知识距离与组织学习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为组织学习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组织学习实践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如优化人员构成、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组织学习方式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知识的基础观理论,尝试从外部知识获取的视角出发,探索组织学习方式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内在机理,根据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信息偏重的不同,构建组织学习方式影响组织创造力的外部知识获取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275个有效的企业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通过影响市场知识获取进而推动技术知识获取,最终影响组织创造力的作用路径,利用式学习则主要通过对技术知识获取的促进影响组织创造力,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获取在组织学习影响组织创造力过程中扮演不同的中介角色,探索式学习能更有效地推动外部知识获取,从而对组织创造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虚拟企业中知识流动与组织间学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虚拟企业既是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相互学习的有效模式,也是组织获取外部新知识的重要源泉。文章不仅对虚拟企业中的知识流动规律和组织间学习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对丰田知识联盟中影响知识流动与组织间学习的四个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晓东  朱占峰  朱敏 《管理学报》2013,(9):1345-1351
用知识与规则标度的企业组织结构,考察了不同知识能力与规则密度下组织结构的形态,从价值性与适应性2个维度对个体行为展开分析,构建了组织结构对个体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建设智慧型组织对于优化个体行为、提升企业绩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知识、组织学习与中国企业集团跨国经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席酉民  葛京 《管理评论》2002,(6):37-40,45
知识是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方式和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知识存量与跨国经营行为之间存在重要关系。由于目前跨国经营相关知识的缺乏,企业集团应当注意国际化进程的渐进性安排,将其视为知识获取、转移和创造的过程。同时为了提高过程效率,应积极构建组织学习机制,在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安排组织学习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孙锐  陈国权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1):67-74,83
知识分享是组织学习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跨部门心理安全对组织内部知识分享以及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实证研究发现,组织跨部门心理安全与组织知识分享、组织绩效之间均存在"倒U"关系,而知识分享会对组织绩效的提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分享在跨部门心理安全对组织绩效的作用中扮演中介角色。研究发现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跨部门心理安全与组织知识分享、组织绩效间作用关系的深入了解,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关于知识与创新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多强调不同类型知识对创新总体绩效的影响差异,较少关注同一知识基对创新微观过程的不同阶段是否具有同等影响。针对这一理论缺口,本研究首先建构了知识积累与基于创新微观过程的企业创新能力间关系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419份国内企业数据、利用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知识积累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并且这种积极效应贯穿在创新的整个微观过程中;分别以内、外组织学习为特征的不同知识激活机制在促进知识贡献于创新不同阶段能力提升过程中具有不同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及局限。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组织中知识共享的智障及治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可军  廖建桥  文鹏 《管理学报》2009,6(5):580-586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出组织学习的2个层次、组织学习过程的2个阶段及知识共享不畅的3个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组织学习智障的分析框架.认为从知识共享的角度,动机不足造成个体与组织认知智障,机会缺失与能力匮乏造成个体与组织行为智障.然后针对以上4种学习智障,提出了相应的HRM策略,以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克服组织学习智障.  相似文献   

9.
学习和创新是影响动态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动态能力又是企业在越来越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中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但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对学习、创新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我国华南地区271家企业为对象,对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对动态能力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则需要通过以知识创新作为完全中介变量,才能增强动态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国企业如何运用组织学习、知识创新来增强动态能力和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小兵 《管理学报》2011,8(6):844-851,884
在中国情境下,构建了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组织绩效的整合研究模型。采取滚雪球抽样的方法获取221个有效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调查数据,知识吸收能力、组织学习和组织绩效的整合研究模型得到实证支持。研究结论为员工能力和员工激励对知识获取、信息分发、信息解释与组织记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复杂变化环境下人的学习能力:概念、模型、测量及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复杂变化环境下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及其对其绩效的影响。个人是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的最小单位和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中的重要主体。本文首先对个人学习的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然后提出个人学习的定义,基于作者以前的组织学习模型建立了个人学习的九种行为和能力要素,开发了个人学习能力的定义和测量问卷模型(ILCQ)。采用来自企业的244个样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所建立的个人学习能力的测量模型具有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初步发现了个人学习能力与个人任务绩效和情景绩效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希望这一研究为今后个人学习的深入研究建立概念、测量和逻辑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实证研究组织学习对员工—组织匹配的影响及知识惯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学习承诺、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对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验惯性和学习惯性在学习承诺、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对一致性匹配的影响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关系及IT对二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郭迟 《管理学报》2009,6(5):678-683
基于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理论,将组织学习过程的4I模型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进行整合与扩展,探讨了组织学习的个体、团队及组织3个层次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2类知识形式的对应关系,以及组织学习过程与隐性-显性知识相互转化过程的动态匹配关系.与以往研究中将知识转移、共享与扩散作为一个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所不同的是,认为知识转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是包含知识创新的持续学习过程,而IT将促进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结合.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以展示IT对企业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国权  李兰 《管理学报》2009,6(5):601-606
基于个人学习能力测量问卷获得的我国1 062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企业领导者个人学习能力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领导者个人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和绩效的显著影响关系,分析得出企业领导者提高个人学习能力的若干建议.最后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组织结构对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关系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依赖于组织学习。但是,知识如果没有在组织中被充分的分享,那么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为了实现知识的转化,知识分享的支持系统——有效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本文通过组织学习的角度,探讨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关系,以及组织结构的障碍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国权 《管理学报》2007,4(6):719-728,747
主要回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能力系统、学习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研究(70272007)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实际应用成果,包括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模型、组织学习能力测量问卷OLCQ;学习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概念、维度、测量问卷LOHRMQ;学习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其他与人有关的管理措施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所提出的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学习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及研究发现。最后,介绍了取得的学术成果和实践成就,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主体层次中组织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主体层次中组织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假设,采用向每个样本企业发放三份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相关的数据,进行深入地实证分析发现:需求-激励-联系是影响组织知识转化的最主要因素,信任和学习起到一种调节及保障的作用,而我国企业的组织知识嵌入程度不高;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在组织知识转化影响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各主体层次中的知识转化过程差异性显著;需求-激励-联系和学习对各个主体层次中知识转化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对个人层次知识转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团队和组织层次知识转化没有显著影响,嵌入对各主体层次知识转化都没有任何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组织的过程模型、本质特征和设计原则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6  
本文提出了更系统完整的学习型组织的过程模型(6P- 1B模型),认为要使组织从整体上具有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行为能力,必须在组织的运作中具备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反馈六个过程以及知识库。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学习型组织 7个方面的设计原则。本文还提出了反映学习型组织本质特征的七大比喻,即灵敏多波段收音机(发现)、人类大脑(发明)、筛子(选择)、军队(执行)、水中涟漪(推广)、飞机驾驶系统(反馈)、及水库(知识库),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加形象而深刻地理解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knowledge transfer and knowledge building at three technical support centers (TSCs) which have been offshored to China. Utilizing an interpretive case study approach, the study examined how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US-based onshore TSC to a China-based offshore TSC, and how China-based knowledge was built and expanded in a dynamic changing business context. A model is presented 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field data, and this model aids understanding of how knowledge was transferred and built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he group level and the organization level at the China-based offshored TSC. The shared mental models of the people in the organizations helped individual knowledge to be linked to group knowledge, and then to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The ongoing informal communication, close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group members facilitated the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onshore to offshored TSC. The model presented also demonstrates the knowledge flow through knowledge intermediaries in the offshored knowledge transfer and building processes, and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an offshored business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