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非完备市场框架下,研究了时间一致的鲁棒最优投资组合选择问题。首先,假设金融市场由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构成,其中风险资产的价格过程服从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且投资者面临一个不可控的外生负债。其次,应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给出并证明了验证定理,建立了相应的拓展Hamilton-Jacobi-Bellman(HJB)方程组,通过求解拓展的HJB方程组,得到了鲁棒均衡投资策略和值函数的显式解。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模型参数变动对均衡投资策略和效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1) 当风险资产的价格和其波动的相关系数大于零时,股票方差的波动越大,越不利于投资。否则反之。(2) 当风险资产的价格和其波动的相关系数越大时,风险资产的风险就越大,投资者会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减少投资。(3) 负债的波动率变大,投资者会面临更大的负债风险,为了对冲风险,投资者会增加风险资产的投资。(4) 当投资者考虑模型不确定的影响时,采用鲁棒投资策略能显著提高投资者的效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假设投资者风险厌恶、且其风险厌恶程度受其情绪影响的条件下,以投资者效用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建立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投资组合模型从理论上研究投资者情绪对投资组合结构及其收益-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投资者过度乐观时,其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等方式购买超额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相对理性状态时,其将合理分配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其将卖空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过度乐观和相对理性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正相关;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负相关。论文研究结果修正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是对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静态线性损失厌恶下的最优资产配置策略模型及其性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TGARCH-EVT-POT-GPD的动态市场风险测度方法,提出了时变损失厌恶条件下基于动态条件风险约束的ETF基金最优资产配置策略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实证研究发现:当参考收益率及CVaR置信水平固定时,随着损失厌恶系数的增大,投资者采用大幅调整资产权重的方式来获得盈利的行为将逐渐减少;当参考收益率及损失厌恶系数固定且CVaR置信水平变化条件下,置信水平越高,损失厌恶投资者更偏好风险较低的资产,其对于投资风险的估计将更加敏感,投资策略更为保守;损失厌恶系数较高置信水平固定时,随着参考收益率的增加,单项资产的CVaR逐渐减小;在置信水平较高时,随着损失厌恶系数的增加,即使参考收益率增加,但投资组合的超额损失平均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考虑投资者损失厌恶的心理特征,建立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动态损失厌恶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以我国股票市场为依托,将市场分为上升、下降和盘整三种状态,研究动态损失厌恶投资组合模型的最优资产配置和绩效表现,并与静态损失厌恶投资组合模型、M-V投资组合模型和CVaR投资组合模型进行比较。最后,在具有交易成本的条件下对动态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结论:不同情况下,动态损失厌恶投资者具有不同的最优资产配置比例,且动态损失厌恶投资组合模型明显优于静态模型、M-V投资组合模型和CVaR投资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5.
现有投资组合优化研究普遍假设投资者之间相互独立,且假定标的资产在不同阶段的收益序列不具相关性.然而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是相互影响,资产收益序列也存在相依特征.基于多阶段投资组合优化和纳什均衡理论,利用相对绩效来刻画投资者之间的博弈现象,以每个投资者的相对终端财富的期望效用水平为目标,构建多阶段投资组合博弈模型.在资产收益序列相依情形下,给出了纳什均衡投资策略和相应值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以及纳什均衡投资策略与传统策略的关系.采用累计经验分布函数和夏普比率等指标,对纳什均衡投资策略与传统策略进行仿真比较,分析了纳什均衡投资策略随投资者反应敏感系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投资策略,当考虑竞争对手的相对绩效时,纳什均衡策略投资者更愿意冒高风险去追求高收益;并且投资者的反应敏感系数越大,其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中,大规模交易者往往面临着价格冲击的内生流动性风险,因此交易者往往将其头寸进行分割、选择最优策略进行交易。我们对价格冲击模型作了一般性拓展,在交易对价格的影响为更接近于市场一般情况的随机、非线性价格冲击,建立了随机非线性价格冲击模型;以投资者的头寸变化作为交易策略的反映,结果表明在随机条件下考虑非线性价格冲击(二次价格冲击函数)时,投资者的变现速度明显地受到限制,在变现期的绝大部分时间内以恒定速度变现,同时对最优策略进行了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价格波动系数σ、风险厌恶系数α越大,则前期变现速度越大、资产头寸减少越快;价格冲击系数γ、β及瞬时价格冲击波动率θ的增加,变现头寸的减少越接近于直线的形式。另外我们强调在决定最优变现时间时既要考虑内生最优变现时间而且也要考虑外在条件的要求,最终最优变现时间应是内外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产品,更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避险工具.如何选择最佳的避险比率成为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此外,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也是避险决策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GARCH-M模型估计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厌恶系数(RRA),在此基础上运用OLS和VAR-MVGARCH模型计算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效用最大化避险比率,并与常规风险最小化准则下的避险比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RRA的效用最大化避险比率高于风险最小化的避险比率.并且,除了时变样本外预测,无论是静态避险比率,还是时变避险比率,引入RRA的避险策略表现均优于风险最小化标准下的避险策略.  相似文献   

8.
资产负债管理多阶段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多阶段随机优化模型.对基金公司的多阶段资产配置问题、个人财务计划问题、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以及养老金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对未来不确定的经济因素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进行预测,得到了最优资产配置,使得与负债选择和投资者财富相联系的资产投资决策通过多期随机规划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9.
基于Merton的最优消费和投资组合模型,通过假设风险资产的价格变化服从几何分形布朗运动,探讨了一类具有人寿保险的最优投资消费问题.首先根据投资者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和投保效用期望值最大的原则,利用贝尔曼动态规划原理,建立了最优投保和消费策略模型.然后在给定消费和遗赠评价效用函数的情况下,给出了最优投保和消费的闭式解,并获得了最优投资组合受模型参数变化影响的一些重要性质.最后,通过数值例子讨论了时间间隔、赫斯特指数变化时最优投保和最大期望效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契约是影响VMI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因素,这是近年来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着重研究了由供应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二级VMI供应链协调问题,在供应商存在不公平厌恶的假设下,依据Cui等提出的不公平厌恶模型刻画了供应商的不利与有利不公平厌恶,通过分析得到了分散VMI供应链情形下供应商的最优策略,同时分析了二级VMI供应链在批发价格契约下的协调情况。通过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在供应商存在不利不公平厌恶的情形下,供应商存在唯一的最优产品生产量,其不高于传统供应商的最优产品生产量且为不利不公平厌恶系数或零售商势力外生参数的严格减函数或减函数,批发价格契约无法使二级VMI供应链达到协调;在供应商存在有利不公平厌恶的情形下,供应商存在唯一的最优产品生产量,其不低于传统供应商的最优产品生产量且为有利不公平厌恶系数或零售商势力外生参数的严格增函数或增函数,批发价格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使二级VMI供应链达到协调。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分析验证了本文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EVT-POT-SV-MT模型的极值风险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融资产收益的异常变化,采用SV-MT模型对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做风险补偿并捕捉收益序列的厚尾性、波动的异方差性等特征,将收益序列转化为标准残差序列,通过SV-MT模型与极值理论相结合拟合标准残差的尾部分布,建立了一种新的金融风险度量模型——基于EVT-POT-SV-MT的动态VaR模型.通过该模型对上证综指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合理有效地度量上证综指收益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均值-方差模型的基础上,以改善估计误差为主线,选取了10种变动均值-方差的资产配置模型,以等权重策略为基准,运用了确定性等价收益和Alpha值为判断准则,同时考虑了允许卖空限制和非允许卖空的情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资本市场中配置模型并不能显著战胜等权重策略,但随着投资范围的扩大,模型开始显现配置效果,尤其在Alpha准则下,变动均值-方差资产配置显著。同时本文还将实证结果和目前我国投资者的实际资产配置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了现实配置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最后对4类常用资产进行了模拟研究,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受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及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对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点。考虑到当前基于"银行-资产-银行"间接传播渠道的相关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基于银行-资产双边网络模型来分析银行系统性风险。首先,使用中国47家上市银行2018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构建了中国银行系统的双边网络模型,研究分析各类资产遭受冲击时外部冲击、降价出售效应及银行所持有的各类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然后,引入系统性冲击方式,通过设置具有不同属性的两大类资产并生成四种冲击事件来构建银行的投资策略模型,从资产视角探讨银行最优的投资策略。研究发现,外部冲击与降价出售效应这两个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在一定区间值时会产生叠加效应,使银行系统性风险急剧增加;五种资产类中,贷款类资产对外部冲击最敏感;分析发现在各类资产冲击下都未倒闭的所有银行的资产组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系统中存在着最优的资产组合,使得银行在稳定的同时能获取最大收益,并且资产负债比越大的银行其风险承受能力越强,从而可以选择更激进的投资策略来追求高收益。  相似文献   

14.
待遇预定制养老金制度在中国应用非常广泛,缴费制定和资产配置是此类养老金管理的两大核心问题。由此,面对随机波动的现实市场,文章针对待遇预定制养老基金的资产组合管理问题,应用最优控制理论,选用对数效用函数,建立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在难以求解随机微分Bellman方程的情况下,应用Legendre变换,将原来问题转化为对偶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析解。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资产组合问题的随机最优控制模型的构建和随机微分方程的求解理论。在实践上,确定了养老金管理风险资产配置比例和缴费水平,给出了最优决策与总资产、发放待遇、净资产与风险溢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养老基金管理的最优资产配置和最低缴费水平的效用目标。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险是否影响家庭在金融风险资产中的投资决策呢?本文使用两期家庭最优决策模型得到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险不仅能够提高家庭在风险资产中的投资广度和深度,而且对于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承受更强家庭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省级层面得到的宏观实证检验结果和基于2011年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得到家庭层面的微观实证检验结果都支持了上述理论结论.本文的发现对于协调社会保险发展和建立多层级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把存、贷款利率视为常数,无法使资产配置的优化结果适应未来市场利率的变化。本文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模型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区间数的持续期缺口建立了区间型利率风险免疫条件,使资产的最优配置在资产与负债的收益率变化时仍能免疫利率风险。研究表明本文引入的持效期缺口区间的偏向选择参数γ决定预留缺口是赚钱还是亏钱。γ取值0.5时缺口区间两端点的绝对值最小;γ越大于0.5时,正缺口越大,在利率下降时就越赚钱。γ越小于0.5时,负缺口越大,在利率上升时就越赚钱。而区间长度选择参数γ决定损益的大小;揭示了在积极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中,选择较小的λ会获得较多的风险收益。另一方面,本文通过相关系数组合半绝对离差建立了非线性区间型组合风险的函数表达式,改变了现有研究线性区间型算法将各笔贷款风险进行简单线性加权、进而夸大了组合信用风险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平均年龄异质性家庭和创新异质性企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得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持有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上升、资本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而引起宏观金融结构的变动;中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金融结构变动将导致劳动减少、消费减少、产出降低,甚至影响企业创新投资降低,进而导致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劳动增长依赖、投资增长依赖、技术模仿依赖都难以为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应集中到创新方面,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是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导市场资金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投资支持,同时应避免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剧烈上涨造成经济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