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尿失禁系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又称张力性尿失禁,指腹压增高时尿液不自主地自尿道口漏出,是最常见的女性尿失禁类型。即在咳嗽、打喷嚏、屏气用力等腹压突然增加时,症状加重,且往往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老年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运用艾灸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13例,疗效尚佳,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改良的布里斯托问卷,ICIQ-FLUTS)调查老年女性耱尿病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计收治891例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其中98例患者发生尿失禁,尿失禁发生率高达11.0%,中位年龄61岁(范围在55-89岁),包括Ⅰ型糖尿病患者59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39例.根据发病机制不同进行分类,压力性尿失禁34例(34.7%),急迫性尿失禁22例(22.4%),混合性尿失禁19例(19.4%),膀胱过度活动症12例(12.2%)和充溢性尿失禁11例(11.3%).结论 由于年龄、绝经、尿失禁家族史、糖尿病病程等原因的影响,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尿失禁,应重视对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尿失禁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问:老年妇女尿失禁该如何防治?答:绝经后年龄在60岁以上的妇女朋友,我们称她们为老年妇女。这个年龄段的妇女,尤其是有多产史、产伤史的老年妇女,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抬重物时,腹压突然增高,常常出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流出,尿湿裤子。这种病症我们称它为压力性尿失禁。产生这种病症主要是因为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尿道及膀胱三角区黏膜下静脉变细,血液供应减少。黏膜上皮层退化,尿道和膀胱的浅层上皮组织张力减退,尿道及周围盆底肌肉萎缩。膀胱与尿道解剖关系改变,尿道缩短。有的老年妇女阴道前壁膨出、合并尿道膨出。附着支持膀胱颈和尿道肌肉、筋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丸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45例患者应用盆底肌训练、补中益气丸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口服,同时食用质量上乘的大枣;对照组45例患者只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两组共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95%;对照组显效20例,好转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44%。结论补中益气丸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临床效果较好但是要配以大枣食疗和盆底肌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程序对老年尿失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尿失禁患者9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基本治疗和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的认知干预、心理及行为干预。结果1年后干预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对老年尿失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55例门诊就诊老年压力性尿失禁妇女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方法连续选择近年前来在解放军第二零二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老年压力性尿失禁妇女(老年压力性尿失禁组,55例)为观察对象,她们接受了"尿失禁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估,并与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结论健康同龄女性(对照组,52例)测试结果比较。结果I-QOL各维度分及I-QOL总分比较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组各维度分及I-QOL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压力性尿失禁妇女特异性生活质量明确下降,有针对性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的和多向的下尿路障碍,是医学研究的国际热点。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而且易受环境影响。基因的变异会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风险,如胶原蛋白I A 1、5-羟色胺2A等基因的多态性。但相关基因的研究并不多,不够深入,本文就目前已有研究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及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有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象,为此必须加强对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并且要注意女性文化的德育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1898年近代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创刊至五四运动前的二十年间,我国共诞生了百余种妇女报刊,它们或由女性创办,或与女性生活休戚相关。以1898—1918年间出现的妇女报刊为对象,重点关注其在女性觉醒与独立方面的作用与地位。这些报纸的创刊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女性的关注,见证了中国最早一批女性的觉醒,既促进了近代以来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又在改善社会风气、推动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出现翻开我国妇女报刊事业的崭新一页,成为近代女性建立话语权的最初尝试与生动实践,在近代以来的妇女运动发展史和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透视弱势群体——中国离婚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其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中国目前尚无对离婚母亲提供子女抚养资助费的社会保障政策,但近九成的单身母亲是子女抚养的主要承担者。大部分离婚妇女的年龄段为35岁到50岁,其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自己。月实际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数;六成的离婚妇女认为她们离婚后的生活“极为清苦”和“比较清苦”。半数以上的离婚妇女认为她们目前的生活状况是在“维持生存”。中国150万个单亲母亲家庭形态的出现,意味着一种贫困现象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到离婚妇女的权益保障及中国未来的人口素质,不能不引起关注。离婚妇女的权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层次上是中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反映。是社会功能(给予弱势方援助)和执法能力(强制支付赡养费)不强的表现,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法律法规及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又是坚定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她关注妇女,对男权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她以学者作家敏锐的眼光,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以独到的视角写下动人的篇章,在其小说中体现了独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黄维新 《老友》2008,(8):58-58
《老友》专家门诊:我老伴患有尿失禁,每当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跑步等活动均有尿溢出。为此,我请问:人"盆底肌"的位置在哪?尿失禁应服何药?手术治疗是否方便?有无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女性文摘     
贾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1):15-15,46,72,84
王瑞芹在2005年第4期《妇女研究论丛》上撰文《妇女参政行为与政治行为文明》中指出,政治文明不是停留在深层的政治意识文明层面,也不是停留在政治制度文明层面,最终是要通过政治文明来体现,它是行为政治文明的外化。以往的政治行为文明主要是对男性政治权力的展现,近代以来,妇女参政行为的出现,对以父权为核心的政治行为文明将产生根本性的变革。所谓妇女参政,简单地说,就是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管理活动中的一种参与和发展的状态,是具体包括妇女参政意识、妇女参政制度、妇女参政组织和和妇女参政行为的一种复合存在形式,是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从人口学视角看妇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研究是一传统的命题,从人口学角度来研究妇女问题是人口学与妇女研究的结合,探讨不同侧面的妇女状况,探其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以改善女性人口状况和提高妇女地位。  相似文献   

15.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是中国式留守的又一典型代表。鉴于留守妇女在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者以2012年中国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调查为研究基础,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西方女性的幸福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条件、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是否乐观、夫妻关系、公婆关系等5个方面因素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而自由、工作满意度、婚姻状况及家庭生活的满意度、情绪以及年龄对西方女性幸福感影响较大。对比发现,情绪和夫妻关系是影响两类群体的相同因素,而在其他因素上则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文献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古代西方妇女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事实,分析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妇 女教育状况,以及维多利亚女性文学之兴起。由此得出结论,维多利亚妇女在教育的启迪下,自我意识初步觉醒, 不再满足于“安家育儿”的角色地位。以自己作为女性的感悟和体验,她们书写出时代相违背的新女性形象,为后 来的妇女作家开启了一扇写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的埃及政治剧变为女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契机。在此次政治剧变中,女性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走上街头,在穆巴拉克下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埃及政治重建的过程中,妇女主动表达诉求,参与国家政治建设,但是,其政治参与的道路充满着曲折。特别是埃及社会存在严重的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其参与宪法制定的过程也受到了各种限制。女性政治参与出现困境的原因在于,女性运动缺乏独立性而被当做是政治工具、父权制的限制、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来自女性自身的阻力等。但应该指出的是,埃及妇女的声音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外界听到,妇女自身的政治参与意识也在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尿失禁各年龄段的人均可能发生,其中以中老年人为常见。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地经膀胱以外或经尿道流出。尿失禁分为部分性尿失禁及完全性尿失禁。部分性尿失禁指患者能正常排尿,又有尿失禁现象。完全性尿失禁是患者无正常排尿,只存在尿失禁。尿失禁的诊断:首先要求患者或家属提供详实的病史。在病史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发病时间及伴阝水症状。患者自幼有尿失禁多为先天性畸形,往往伴有全身发育异常;自幼有尿失禁或是尿多为先天性神经性疾病;尿失禁伴排便障碍多为神经性病变;产妇有阴道脱垂、膀胱膨出者多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膀胱炎出现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妇女的命名有其特殊的发展过程。姓名中的女性气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文化赋予的,女性气质名字的从无到有反映了社会性别文化的深刻影响和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过程。先秦时期的社会性别文化尚未建立,妇女称谓与命名主要是标明她们的生理性别及附属于男性的社会身份,并不具备女性气质;两汉时代,随着以儒家纲常为核心内容的性别文化的建立,女性气质的名字开始凸显出来;在魏晋六朝时代,社会性别文化已经确立,女性气质的名字成为妇女命名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浅析《杨家府演义》女性群像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将故事在明中期以前的流传是以杨门男将为主的,主人公包括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等一批男性英雄,直到明代中后期的两部杨家将小说,才出现了杨门女将形象,特别是《杨家府演义》描写了余太君、穆桂英、杨宣娘等一系列女性形象。形成完整的女性群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杨门女性群像的出现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对之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