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居在今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土家族是以古代巴人的一支为主体,融合汉、僚等多个民族而形成的单一民族,土家族文化则与巴、汉、僚等多族文化有着天然联系。本文拟就土家族文化与土家族先民巴人文化的关系作总体考察,探讨巴文化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和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一、巴人和土家族“巴”最早见于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巴方”的记载。巴人最早生活于今陕西、甘肃一带。“西南有巴国,太皞(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放厘),乘(放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他们在那里渡过了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时代。母系社会末期,巴人迁居到今湖北长阳一带,过着“未有君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土家族没有文字,古代社会生活,一直没有记载下来。汉文献的记载又零星分散,特别是音独提到土家族名称,史书上一直没有看到,直到宋代和宋代以后的史书上,才把居住在湘鄂川黔边境的土家族人称做“土人”、“土丁”、“土民”或所谓“土蛮”。所以,土家族的族源问题,至今还议论纷云。众说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一种意见认为:是以居住在湘鄂川黔边土著居民为主体,融合了巴人和乌蛮中的一部分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再一种意见认为,是古代乌蛮的后裔。这里,我就土家族的族源问题,谈点自已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巴人早期南迁,后进入了湘、鄂、渝、黔边区地带,在当地考古文物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巴文化发展的脉络。土家族文化是古代巴文化的承接,从土家族文化所反映的一些特征来看,它体现了古代巴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的主要面貌,也是古代巴人族源、文化发展演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五年,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教授在其《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巴人》一文中,曾经对土家族的族源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他明确指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这一基本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问题并未得到完全解决。由于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致使湘鄂西土家族在习俗和宗教信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在土家族的民族认同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族源、文化等问题的争论和整合现象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民族认同当中,实践的偶然性往往大干理论的规范性,实践丰富了理论,理论又为新一轮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即以土家族的认同来说,随着土家族的人群越来越多,土家族的族源就已经从潘光旦的古代巴人说发展为多元说。而为了使族源说符合一个“民族”的规范,就出现了整合巴人说和多元说为一体的巴人主体说。在土家族当中存在着的文化差异现象,也伴随着土家族的认同进程而不断被弥合。这种整合的结果使得土家族的认同标准被不断宽泛化,标准宽泛化的结果可能将会导致新的认同实践的发生,而新的实践又必将引起新的理论上的整合。民族学就是因为这样的实践和整合而成为一门与时俱进的活的学科。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史书记载、考古发现为主要依据,通过对有关民族的体型、习俗以及语言文字等的比较,提出(1)土家族源于巴人,巴人源于东夷。(2)东夷在西迁过程中又分化为西戎、商、濮等民族。西戎的一支又发展成氐羌系民族先民。(3)由于彝族是昆明人与濮入融合后形成的民族,而土家族源于巴人,巴人又是东夷中的氐羌、濮为主体的民族,故土家族在其语言、习俗上与彝族接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对土家族及其文化的认识谈到《土里巴人》的创作思想,共分五个部分:先写土家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次写土家族的族源;三写土家婚俗,转入交代《土里巴人》从婚俗切入的选材、构思和意蕴的依据;第四部分重点论述土家婚俗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且缕述《土》剧的艺术构想;最后陈述创作意图及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族源,众说不一。主要有:一说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二说是古代由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一部,三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公元910年前后)由彭瑊率领的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 笔者认为,“南入”、“东来”都不能成其为土家族族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任何民族不可能不与其他民族交往和互相影响,甚至有一部分融合于别的民族,成为另一个民族的成员。“南入”、“东来”的因素不能说没有,但研究某个民族的族源,把加入的部分作为主要成份是不适合的。特别象自称“毕兹卡”(本地人)的土家族族源,应该从这个民族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古代文人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以前的土家文人创作 众所周知,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文人是借助汉语进行创作的,这就要求土家族志士勤学汉文,掌握较高的汉文知识和写作技能。历史上的战乱、商贸、技艺交往和民族融合,又为学习汉文和汉文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土家族从“巴人”到“华滋卡”的民族发展历史,与汉族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秦至隋,土家族先祖巴人受治于汉廷的时间尚短,民族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兼容的优先领导--土家族古代学校教育史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特殊的地缘条件 ,使土家族文化对汉文化的汲纳 ,成为其文化兼容的最重要的方向 ,而这种兼容具有导向意义的优先领域就是教育 ,尤其是学校教育。一部由巴人时期、羁糜时期、土司时期和改土归流后封建统治时期四个阶段构成的土家族古代学校教育史 ,就是一部土家族与汉族文化互动、特别是土家族文化对汉文化汲纳兼容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鄂西土家族民间舞蹈肉连响与佛教关系密切。它延续古代巴人军乐舞遗风,融汇打莲湘的动律节奏,秉承"泥神道"的舞姿形态并吸纳莲花落的曲调唱腔,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源性和承继性特征,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理所当然成为我国南方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2.
<正>潘光旦教授在《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四辑上发表《湘西北“土家”与古代巴人》(以下简称《湘西北》)一文之后,在土家族族源研究上,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影响至深且远.我崇拜潘教授品德,也写过文章赞成他的观点,最近几年来,随着对土家族研究的日渐深入,特别是研究了地方志、族谱后,感到潘教授提出的某些论点,确有一些偏颇之处,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个人看法,并以此求教于土家族同志和关心土家族的学者.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民歌中的衬词群 ,是民歌的有机组成部分 ,已形成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来源于原始宗教的驱神咒语 ,来源于古代巴人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巴人的起源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巴人发源于湖北长阳武落钟离山,廪君是巴人的始祖,巴人是廪君的后裔.1982年,笔者同朴永子同志在《吉首大学学报》第一、二期上发表了《羌人、巴人、土家族》一文,对此观点进行了商榷,提出了“巴人是伏羲之后,伏羲是古羌人之后”、“古代巴人就是‘降处于巴’的古羌人的一支、“古代巴人是古羌人的后裔”的观点.因当时所掌握的资料有限,未能充分地展开论述,现就“巴人源于古羌人”问题作补充论证,请史家特别是巴蜀史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与古代巴人的渊源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要取得显著成果,除对整个巴史全面掌握外,还得对巴国被秦灭之后从汉到宋这一段历史作出精审无误的阐述。由于这段历史记载零星片断,措词含混,且时与“槃瓠之后”的史料交错在一起,以致“巴人之后”面目晦黯,常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因此,作一番细致的考证是完全必要的,否则当前土家族与巴人之后的具体联系再也分明不起来。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及现代民俗中的文化遗存.可证明盐对古代巴人兴衰的巨大作用:盐业使巴人兴盛.使巴人在与周边交往中有重大影响;同时.盐的占有争夺,又是巴人对外战争的主要动因.导致巴人的衰败分裂。盐经济产生的盐文化.也成为巴人文化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其主要后裔土家族中保存着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旋律是音乐三大要素之一,生动活泼的音乐艺术形象离不开旋律。古代巴人的音乐旋律以羽调式为主,其次是商调式,角调式偶有出现,但并不是一种主要的旋律调式。巴人羽、商旋律调式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三千多年的传承中,由于历史的久远、文献资料的局限以及记谱法的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巴人音乐旋律的遗失,只有地处偏远的武陵山区巴人后裔土家族的歌舞音乐中还保存有这种古乐的旋律因素。  相似文献   

18.
湘西土家“八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鄂、渝、黔毗邻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土家族的 形成与这一地区的民族变迁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土家族的著作多沿旧说,笼 统地把土家人都说成是古代巴人的后裔。本文通过对土家族宗教祭祀、姓氏 演变、迁徙路线以及历史语言学等方面证据的探讨,认为湘西北地区土家人历代祭祀其先祖 “八蛮”或“吴著冲”,直至元明时代仍用土家语姓氏,又传说其先民自长江以北南迁而来 ,并与春秋以来活动于楚国境内的戎人有联系,可能就是来源于先秦时期南迁的原始藏缅语 族群的后裔。  相似文献   

19.
虽有学者认为巴人有自己的文字,但学界总体却认为巴人及后来的土家族并没有独立的文字,起码是没有成体系的文字。实际上长期以来,土家族都习用汉字,故而其民俗中汉字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俗文化中一朵永开不败的奇葩。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毕兹卡,译成汉语就是本地人的意思,主要聚居于湘西、鄂西一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就有六十六万人。主要聚居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花垣等县;桑植、泸溪、吉首、凤凰、大庸等县,亦有少量的土家族。此外,湖北恩施专区的来凤、鹤峰、宣恩、利川等地有二十一万人;川东、黔东也有少量的土家族。据了解,目前我州在土家族来源问题上,存在两种说法:一是西来说:是古代巴人之后,世居川东、湘鄂西;一是东来说:来自江西。两种说法,各有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