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科学咨询》2004,(12):7-10
2004年是中考改革不同寻常的一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课程改革"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这两项改革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将实现"两改接轨".因此,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考试和招生制度体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胡晓 《科学咨询》2003,(16):7-8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的事物进行选择,对学习情况、工作成绩等做出判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日常习惯,而这一切的基础便是评价.评价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价值判断过程,教育评价则是基于教育的价值判断过程,它是实现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中国教育报>1984年3月"如何评价教师"的大讨论打响了我国现代教育评价的第一炮,我国的现代教育评价研究逐渐发展成熟起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的大背景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说,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构建素质教育理想运行模式的先导和内核,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教育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时期的课程又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古代课程的研究,可以厘清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脉络,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关于现代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4年是中考改革不同寻常的一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课程改革”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这两项改革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将实现“两改接轨”。因此,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考试和招生制度体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日前,教育部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项目组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课题组协调人、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贺斌,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畅谈了对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构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广周 《科学咨询》2005,(17):58-59
隐蔽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指通过学校的环境、设施、气氛及教风、学风所施加给学生的影响,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启迪、感染的一种课程.这一概念由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率先正式提出,但实际上其重要的教育价值早已为人类所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被揭示和运用.其中,我国古代教育传统中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孟母三迁"、"近朱者赤"等,在很大程度上已是对潜在课程(包括潜在环境)对人才成长影响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很多既有事物都在现代与理性的冲击下快速转型,为谋求自身的发展做出改变。社会工作和传统妇女工作的进一步结合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大重要变化,而这一结合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社会飞速转型的大潮流下,所提出的"妇女社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可操作性和与时俱进性,而研究社会转型期的妇女社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纪稳 《决策》2012,(11):73-75
伴随着试点的启动,被诟病已久的"劳动教养"制度正在被"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所取代。试点之后,工作重点将放在"教育"和"回归社会"上。2012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表示:劳教制度为维护我国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的一些规定和认定程序也存在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已经形成社会共识,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劳教制度的弊端日益突出,与中国人权  相似文献   

8.
周旭 《科学咨询》2005,(23):4-7
"十一五"是我国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阶段.面对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提出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部署,自主创新被提升到至关重要的位置.这一重大战略命题,对各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技管理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邓奇霞 《决策探索》2008,(10):70-71
新闻媒体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喻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重要的舆论作用.进入新世纪,新闻媒体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在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些新闻工作者出现了职业道德滑坡的现象,"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恶意炒作"等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 中国社会各领域正在适应,世界也在适应"中国节奏". 作为社会民生之首的教育事业将如何适应新常态,成为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所谓教育新常态,一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二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三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1.
当前 ,独生子女已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国社会出现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特别是教育问题 ,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本文将从当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入手 ,分析家庭在教育独生子女方面存在的弊端 ,从而造成独生子女的一些怪僻性格 ,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和谐教育需要优质教育,高等教育的资源非常有限,如何公平、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实施"考试制度"利大于弊,实施"考核制度"仍然是利大于弊,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社会建设人才,和谐社会建设人才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发展需要"考核"验收在竞争中公平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录用需要在"考试制度"中公平、公正、公示、择优的落实,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才能适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和谐教育需要优质教育,高等教育的资源非常有限,如何公平、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实施"考试制度"利大于弊,实施"考核制度"仍然是利大于弊,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社会建设人才,和谐社会建设人才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发展需要"考核"验收在竞争中公平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录用需要在"考试制度"中公平、公正、公示、择优的落实,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才能适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而考试制度作为教育评测的依据和"指挥棒"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指出我国目前考试模式的弊端,从考试目的、内容、方式和成绩评定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从提高创新能力这一视角提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试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周懋 《经营管理者》2014,(11):173-174
"城镇化"作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日益被各级政府和机构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6%。城市化实质是一个过程,是在由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中,把各种经济活动要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到城市的过程,它伴随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始终。城镇化发展所包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业以及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支出,这都需要巨额的融资作为支持。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银行业在支持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为探寻原因,谋求对策,笔者以河北省为例,对银行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找出了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4,(22):131-132
正《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罗斯·格雷戈里·多塞特著珍栎译三联书店2014年5月出版此书乃哈佛人亲历亲述,真实坦率且幽默有趣。对它感兴趣的读者不仅限于常春藤墙内,它的主要论点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它是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世纪之交美国精英教育的生动纪实,也是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作者在哈佛受到的教育不是他当初所期望的,他发现自己淹没在日益膨胀的美国统治阶级文化中——特权,野心,"理所当然"的资格。这种情况在中国的顶尖学府中也有存在。  相似文献   

17.
创业人才是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以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世界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为研究对象,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创业实践四个方面总结归纳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提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创业人才是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以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世界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为研究对象,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创业实践四个方面总结归纳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提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袁泉 《领导文萃》2015,(4):37-40
1924年,所谓"讨逆军总司令"吴佩孚成为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人。《时代周刊》创刊于1923年,如果早创个十年八载,想必这个第一不会是吴总司令。至少在1916年,有两个人可能成为这个"第一",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蔡锷。1916年中国的主角无疑就是这两个人。说袁世凯是主角应该无人反对,而说蔡锷是主角恐怕会有人质疑:难道唐继尧不是吗?孙中山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深入发展,其研究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逐渐清晰起来。除了高校和研究机构中的管理学者是重要的研究主体之外,诸如管理咨询机构、企业研究院等也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研究力量。研究主体与评价主体之间存在多种不同的对应关系,这其中蕴藏着关于客户的深层次问题。金蝶的管理研究实践,不仅对这一问题予以回应,也引发了对由实践客户驱动的评价路径与策略的探索。管理学者可以寻求社会中的多股力量,来共同推动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发展及其评价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