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文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73-83
清代浙江海宁查氏家族是一个享有盛誉的文化望族,一门红妆闺秀也是一个活跃的诗歌群体。其创作题材突破传统闺阁之音,延伸到自然与社会的广袤空间,在情感表达的深度与广度上取得新的超越,表现出觉醒的女性意识和关注民生疾苦的厚重思想内涵。其艺术风格既沿袭柔婉纤美传统,又不失清雅韶秀特质,还不时发出沉郁遒劲的变声异调。查氏家族闺阁诗人群体的创作,为研究清代女性诗歌的特点和女性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及重要的文本,其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金文凯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54-60
母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社会家庭普遍重视母教。清代海宁查氏家族是一个享有盛誉的文化望族,家族女性多受到良好教育,学养较高。家族中诸多优秀的母亲或是助夫教子,或是在夫亡后身兼严慈课子读书,努力从道德和学业两方面对后代进行教化。海宁查氏家族母教不仅对家族文学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而且对家族的诗学观念和创作手法也有所影响,对海宁查氏文化世家的兴盛有重要贡献,其文学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陈玉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145-154
清代海宁查氏家族在政治风浪中浮浮沉沉地一路泅渡,族中闺阁之生态也随着家族的浮沉而起起落落,经历了曲折多变的心路历程。其中查慎行母钟韫是山河变色的时世造就的母师女宗,她以体贴夫婿、鞠育子女的妇德和自身的文学成就被族人奉为典型和模范。在其垂范作用下,查氏闺阁诗群崛起,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易代之际、承平时期、家难之时及"天上人间"的落差之后,表现出不同的生态、心态特征,但共同体现为以德为主、才以副之的家族特性,体现为以诗笔的抒述和表达为家族文学的荣光添色增彩。与特定的生态、心态相关合,不同阶段的查氏闺阁的诗歌作品形态也表现出异时而趋的不同的题材好尚和艺术取向。 相似文献
4.
汪孔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清代麻溪姚氏是桐城著名的文化世家,其姻娅网络是当地望族婚姻形态的典型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从缔姻对象看,姚家主要是与桐城境内外的著姓望族结亲;从婚姻形态看,以中表婚为主,且多累世婚姻甚至连环婚姻;从文化功能看,姚家与联姻家族之间交相师友,文艺交流频繁,共同推动了地域文化的发展。概言之,姚氏的联姻行为,不仅对桐城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有促进作用,也对桐城派文人群体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6):160-165
清代嘉兴文学家族丛生,地域文学独具特色,文学家族内部教育模式促成地域文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在家族内部,传统家族文学精神召唤起家族成员的身份认同,重视家学、以儒为业、传承家族文学精神成为家族成员的自觉意识。在延展家族文学影响力上,母系教育融合了传统家学和外家文学资源,丰富了文学家族的优良品性内涵。清代嘉兴鲜明的家族文学特色,对江南文化和文学地域特色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1):80-86
南宋笔记作品形态、风格呈现出与以往创作的迥异之别,叙写无关宏旨的内容,集中于日常、个人的问题,注重表现主体的心灵、人生体验与感受,凸显了文体独立的文学品性。其题材方面表现出多托往事而避近闻,主题寓意反映道德理想的特征;叙事方面,不再如历史著作那样叙述宏伟阔达的场面,而表现出淡化故事情节与背景的倾向,采用第一人称限知叙事,提供多种情节发展的可能性,叙述更具真实感;审美精神方面,文以自娱的创作倾向明显,体现出轻实用而又重情趣的审美精神。其文化成因与宋代散文创作繁荣的大气候,科学考古学、史学领域重实录又考虑道德意义的新趋向以及心性儒学思想高度发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清代广西临桂出现了一个以陈宏谋、陈兰森、陈元焘、陈继昌等为代表的文学家族,其成员在科举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在清代广西无出其右,在文学创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其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远不如在科举和政治上取得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与这一家族的文化特点有密切关系.因此,这在清代广西的文学家族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巨传友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109-113
江苏在清代词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论在词人还是词作数量上都占有优势,但在地域分布上它又呈现出南多北少的不均衡性。通过对苏南梁溪等地词学形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苏南词学的兴盛与地域的自然环境、教育观念、乡邦文学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家族文化对词人群体和词派的形成、对女性词人群的成长起了内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小说《秦腔》描写的乡村家族文化在现实中的遭际。受社会、文化、道德等因素的制约,家族及家族文化体系从根本上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所以,当下的乡村家族文化处于一种历史性的消解过程中,最终导致了乡村象族文化精神的丧失。 相似文献
10.
王小恒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116-128+236-237
明清之际遗民群体及其活动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具有政治认同、品操坚守、文化赓续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时至清代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已达百年之久,政治趋于稳定,明代遗民已凋零殆尽。基于文化固有的韧性,到了清代中期,因为种种原因,遗民意识并未彻底消弭,在诸多领域尤其是在某些诗人群体中,依然或隐或现地产生影响。杭郡小山堂赵氏家族是清中期浙派诗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族文化传统的熏染,在其人格取向、藏书渊源以及三十六鸥亭集咏活动等诸多方面,渗透着深沉的遗民意识和情怀,适可成为这一时期诗人遗民意识绝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
流民的文化现象——以清代淮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子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10-114
本文从文化社会学新视角审视清代淮北流民现象,认为淮北流民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淮北流民根据内在与外在的现实的生态条件,对生存方式所作的选择———文化选择。这种文化选择与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常昭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颜氏家族于曹魏时期迁居琅邪,成为琅邪一地的世家大族.魏至西晋的颜氏家族仕宦清明,代传恭孝.永嘉南渡后颜氏家族政治地位得以提升.东晋时期由于颜含雅重行实,抑绝浮伪,秉承了仁政爱民的家族传统,又坚持雅操、贤明智慧,自觉追求理想人格,使得东晋门阀政治背景下的颜氏家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颜含制定家族清规,以学术传家,反对贪求世位,对颜氏家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大勇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107-108
相对于繁美丰腴的文学史程本身而言,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常常显得过于苍白单调,枯槁浮浅了。在单纯朝代标准的线性叙事中,在生平、内容、艺术三段论的模块堆垛中,在文学史天经地义从来如是 相似文献
14.
路海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
清代常州府是江南文学家族的一大渊薮,在这些家族的身上有着一些类似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以文化为立族趣尚、家族文化成就丰厚,重视人才培养、家族科举发达,文化家族联姻、人才汇聚繁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风雅成为家族标尚,妇学兴盛、母教突出等五个方面.文章以常州府恽氏、秦氏、刘氏、张氏等为中心,对这些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霍有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4):464-470
《钦定学政全书》是一部全面记录清前期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重要文献。由该书可以看出,清前期统治者对科举兼试策论十分重视,随时纠正只重文艺、不及策论的偏向。又严禁学子标新立异,以实行对文化教育界的思想钳制。清代科举关注考试文风,屡以“清真雅正”为鹄。对于科举制度的合理性,清人自己颇有质疑。从《钦定学政全书》的一些记录,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士人精神面貌。作为一部学政“全书”,《钦定学政全书》中还蕴含有八旗科举制度、书院教育制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清代徽州宗族聚居村庄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以祁门红紫金氏宗族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4)
位于祁门西部山区的红紫村,是徽州金氏宗族的聚居中心。清代,红紫金氏宗族在经济上以农耕、山林生产为主,兼有少量经商,其宗族经济发展反映了清代徽州宗族的一般特征。其文化则以祭祖活动为中心,通过会社组织祭祀活动,并致力于科第功名。但因该宗族既未产生显赫官员,也没有富商大贾,其发展更多地显示出清代徽州一般宗族聚居村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陈联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Z1)
研究和改造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应成为当今中国职业经理人必须着手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身十多年从事民营企业高层管理CEO-一职的实际体验,提出了自己对企业文化认定的最新观点。诸如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一种企业宗教,与生俱来非长期形成,可引发情死现象,无须员工认可。基于这些新的观点,一些行之有效再造民营企业文化的方法被详尽表述。大量的实例也有力验证了这些最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高利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6)
宋代是继魏晋以来越地家族文化兴盛的第二个密集期.以史浩代表的鄞县史氏家族和陆游为代表的山阴陆氏家族的崛起和发展,最典型地体现了宋代文化家族不同于六朝的文化家族诸多的特点.他们崛起于寒门,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或在政坛上有所建树,或在文坛上声名卓著.与六朝文化家族相比,呈现出进士起家和秉持耕读传家的传统、注重家学和诗书传家的特点.鄞县史氏属于科举、仕宦型家族,重要的建树在政治上,学术文化是这个家族的起点和归属.而山阴陆氏则属于科举、学术型家族,主要重要的建树在学术文化上,仕宦仅仅是其安身立命的手段.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为越地的文化家族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更直接更有利的机遇.这两个家族虽然起于北宋,但辉煌期都是在宋室迁南建都临安后,这与彼时越地已成为京畿之地,得天时地利人和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