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经济制度变迁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变迁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变迁的动力产生的原因、来源和作用方式。1)基于民族文化形成的民族集体认知模式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变迁的一般动力,通过一般动力的作用,可以形成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性的经济制度,这些秩序化的经济规则有助于降低民族经济活动不稳定性预期,但因为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之间本身充满了矛盾和张力,这一作用过程没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的外部适应性。2)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技术)存量增加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的创新动力,但受民族文化结构中人文和科技的结构性失衡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在创新选择中对知识(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认定与把握有所不足,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变迁受民族文化自我创新驱动的作用不明显,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制度创新多数属于"搭便车"现象。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弱势地位的自我误读主要表现为: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忽视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主体民族普遍歧视和排斥少数民族;暴力反击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误读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分布地区与汉族分布地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我国少数民族城市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历史上民族不...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根源,有民族外部的原因,也有民族内部的原因。关于民族外部的原因,例如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地理环境的恶劣、自然经济结构的束缚,以及旧社会民族压迫和各民族内部旧制度、旧意识的阻碍等等,学术界不少同志作过探讨,许多论文作了很好的论述。关于民族内部的原因,却少见论述。依我之愚见,探讨少数民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根本原因,还是应从民族内部的机制中去求索,这样才有可能发现问题的真谛所在,从而从根本上采取措施,真正达到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为自然灾害高发区。社区是民族地区防灾减灾的基础。“5·12大地震”之后,由非政府组织在丽江拉市海和北川县的羌族社区开展的社区实践证明,参与式的“社区灾害管理”有助于提高民族地区的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此外,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本土少数民族适应不同生境及气候变化的地方性知识。民族地区的社区防灾减灾,要群策群力,整合政府、非政府以及社区多方面资源,将“社区灾害管理”进行本土化调试,纳入区域发展框架,充分调动社区主体参与,并与民族地区减灾文化相结合,从而切实提高民族地区社区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孙继新 《延边大学学报》2011,(6):112-115,126
对目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出制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针对问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做到: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结合的实践并总结经验;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培训;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学校体育教育为基础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利用优秀的、民族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使学校体育呈现多元化和小型化;拓宽经费来源,形成多渠道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我国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人口现实,阐述了党和国家制定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依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但其人口绝对数量达9000多万,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的民族问题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过去我们的民族工作对象和重点主要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下称民族地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日渐明显和重要,这种情况在城市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具有区内流动率高于跨区流动、跨区流动性别比高于区内流动、经济性流动已占据主体地位等特点,形成了少数民族人口向非传统聚居区、汉族人口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双向流动"格局.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原因的分析发现,区内经济和资源压力大是基本原因,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区域落差大是直接原因,国家相关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是诱导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不仅对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日益增多,表现为包括民族分裂活动在内的多种形式,并呈现出诸多特点,破坏了民族团结,危及民族地区现行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方面探讨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缩小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的经济差距是一个很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概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等较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分析了地区差距存在的原因;指出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提出了缩小地区差距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湘西土司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地区从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王朝都不断加强对边疆僻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以期建立和巩固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制的国家。但是,由于历史上我国各民族社会历史、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远、生产落后、风尚习俗各异等各种原因,中央王朝不可能把内地的一整套统治机构和政治制度照搬到各少数民族地区,因而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各少数民族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特征,便逐渐地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内地的,且带有封建性质的统治制度——土司制度,或称之为“怀柔政策”(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近几十多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系列问题.文章结合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就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意义、问题、原因及解决途径等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虽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发展中贫困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发展并不意味着就能消除贫困,如何消除发展中贫困问题,这是当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又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陆路边境线最长的区域,少数民族问题与边境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在全国既有代表性,又有典型性。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是我国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战略门户,而且还是我国贫困人口比例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欠发达地区。"民族问题、边境问题、贫困问题"相互交融,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问题。从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两方面深入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的贫困问题,可为消除发展中贫困问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状况,从总体上看还比较落后。人们注意到: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资源开发不易、建设资金短缺等等。除此以外,民族地区的劳动者素质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过去我们比较注意从发达地区引进各种有用人才(有人将其称为“科技移民”),来改变民族地区劳动者的文化结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地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面貌仍然没有多大改变,地区优势没有能够充分发挥,温饱问题虽然缓解,但仍未走上富裕道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特点,建立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为此,本文就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问题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部民族地区指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及黔东南、桂北、粤西北等地区,该地区石灰岩溶地貌特征十分明显,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比较聚居的地区,属全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以后,中部民族地区的贫困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诸多因素的制约,中部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财政十分困难,特别是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形势非常严竣。本文就下阶段民族地区扶贫问题作如下分析。一、困难与问题通过近十年的扶贫开发,中部民族地区在扶贫攻坚…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 ,积极致力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提出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 ,他们提出的思想观点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主要表现在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位 ,从毛泽东经济工作是民族地区第一位的工作到邓小平民族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 ,从毛泽东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到邓小平的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实行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 ;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 ,从毛泽东要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到邓小平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能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孙懿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新疆、内蒙等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回顾,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和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估,指出做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习惯法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惯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我国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民族成员之间的和睦团结及民族地区社会关系的和谐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习惯法中也存在着一些阻碍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消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科学地看待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造、摒弃其中的消极因素,批判地继承其中的积极因素和优秀成分,充分发挥其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