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通先生的新著《丝绸之路上的穆斯林文化》已经付梓,作为先生的弟子,欣喜之余,不禁为先生笔耕不辍之精神所感动。三年求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又浮现于眼前。借此之际,聊作小文,祝贺先生。当然,为先生撰文的人很多,我只想写写我眼中的“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研究的奠基人”——马通先生。为此,我拾起珍藏在记忆中的几枚贝壳,串起了以下文字。  相似文献   

2.
金秋八月,欣闻“马通先生从事民族宗教研究50年暨著作再版发行座谈会”在金城兰州召开,我因接待国家新闻出版署领导来宁视察、指导工作,不能赴会,深感遗憾。在这里,我谨代表宁夏人民出版社,向会议遥致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穆哈麦德·苏尚洛教授是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著名学者,毕生致力于东干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硕果累累。他曾到甘肃访问,与我所回族学者马通先生等进行了座谈、交流,马通先生也曾应邀前往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学术访问,与穆哈麦德·苏尚洛教授等东干族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明年是穆哈麦德·苏尚洛教授逝世十周年,我们谨发表与穆哈麦德·苏尚洛教授相知相交近半个世纪的我国著名回族学者胡振华教授的这篇文章,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4.
哈宝玉 《回族研究》2003,(3):103-104
综观20世纪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令我们欣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硕果累累,堪称伊斯兰教研究的“黄金时代”。然而美中亦有不足,比如对伊斯兰教思想的专题研究就是一个例子。至今国内能看到的著作仅有日本学者井简俊彦的《伊斯兰思想历程》(秦惠彬译,1992年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这是很遗憾的。2003年2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国著名伊斯兰教研究专家马通先生的新作《伊斯兰思想史纲》填补了这一空白。还是师从先生的时候,我从他那里汲取了不少关于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知识。虽然大部分是耳食之学,但究竟有转益多师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新书讯     
《回族研究》2012,(3):8+16+32+49+54+62+83+102
《边塞纪事》出版由著名伊斯兰教、回族学研究专家马通先生著的文集《边塞纪事》一书,于2012年3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文集收辑了马通先生撰写或发表于1981年至2007年的26年间的48篇文章,既有撰写于各个时期的学术论文,也有怀人、纪事、纪行、会议发言等散文、杂著以及序文。依照主题,作者将之大致分为三类:"民族  相似文献   

6.
余振贵院长代表社科院向杨怀中先生赠台匾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左一)发言马通教授(中)发言马维良教授发言著名作家张承志发言东干族学者伊玛佐夫发言林松教授(右一)发言沙鹏程总裁向杨怀中先生祝贺杨怀中先生学术活动四十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在西北地区回族研究界中,冯增烈(已故)、马通、杨怀中三位先生是当代回族学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并以各自独特的研究领域和风格成为三座凸显的山峰.冯增烈先生以回族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和新领域的研究著称;马通先生以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调查与研究著称;杨怀中先生以回族史研究和创办并主编<回族研究>著称.  相似文献   

8.
马通先生是全国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专家,其从事民族宗教研究50年暨著作再版发行座谈会2000年8月18日在省民委六楼会议室举行。这次会议由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和宁夏人民出版社联合主持召开。这次会议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30余位从事民族宗教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民族宗教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妥进荣主持座谈会并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相似文献   

9.
马通先生是我国当代伊斯兰教史、回族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是我国苏菲派研究的开拓者和推进者,也是当代中国伊斯兰教、回族学学科建设的倡导者和奉献者.我国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白寿彝(1909-2000)先生曾评价他所著<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时说"有开拓性的贡献".这一评价是对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了60年的著名学者--马通先生从事伊斯兰教学术研究掷地有声的肯定.因此,有必要追述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通先生,原名马春华,经名阿布&#183;尤素甫,1929年生于甘肃省张家川山区马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幼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山区的贫困,经济文化的落后,使他从小练就了坚韧、执著的性格。在张家川那个回族人口比较集中,民族宗教气氛浓厚的地方,他受到一定民族宗教思想的熏染,这也许就是他日后立志从事民族宗教研究最初的思想动机。  相似文献   

11.
原彦平 《回族研究》2012,(3):139-141
一20世纪40年代,位于西安的国立西北大学为了方便校内穆斯林学生的就餐而设立了清真灶。为了管理清真灶而成立了"回民同学会"。"回民同学会"是由穆斯林大学生组成的学生团体,有理事数人,来自甘肃张家川(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法律系学生马通被推选为理事长。马通和中文系高年级的学生冯虚(冯增烈,1926—1996)等人,创办了一份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介绍穆斯林生活习俗与伊斯兰教的刊物——《新录》。该刊为不定期刊物,办刊经费依赖穆斯林学生的捐助,经费十分困难。1949停刊,前后出版四期。主  相似文献   

12.
许宪隆 《回族研究》2007,(3):100-102
十月金秋,我们迎来了答振益先生的七十华诞。作为先生的一位老学生,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先生的学术生涯和杰出成就。纵观其49年来的学术成果,不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回族研究领域的发展来看,还是从我校回族研究专业的发展和延续来看,先生都无愧于被余振贵先生激  相似文献   

13.
西部少数民族的农民是争着多要地,而东部的昆山农民却是尽可能少要地。这是我对东西部农村差距的第一次深刻印象。作为费孝通的学生,他的家乡江苏省吴江市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因为吴江不仅是先生的故乡,还有一个叫开弦弓的村庄,是先生的博士论文调查点,从那里诞生了著名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他的老师──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在该书的序文中,开章明义就指出:“我敢于预言费孝通博士的《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本出版于1939年的著作,迄今已经历…  相似文献   

14.
<正>钟敬文先生是我和在座很多朋友的业师,他以百岁高龄告别人生,跨越了两个世纪,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如今,又是11年过去了,他的音容笑貌、人格魅力,仍然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里。钟敬文先生是人民的学者。"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次最大的变革。从封建集权的帝制,到建设一个民主的国家,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爱国先觉的知识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人民斗争史上,咸丰同治年间的青海回族、撒拉族起义占有重要位置。 西宁回族撒拉族起义领导人的马归源,不仅自始至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而且最后壮烈地牺牲在清朝政府的屠刀下,是一位值得肯定的英雄人物。对其家世生平,曾作过一番考证。马通先生在《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中,根据“作者综合调查获得的民间资料”,第四章第二节对马归源的生平写道: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人的头箍、头披巾与中国穆斯林的黑、白布帽●马通中国与阿拉伯人早在两汉之际已有交往。公元七世纪中国李唐盛世出现在东方时,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也在西方崛起。两国的边境在中亚连接。那时中国人称阿拉伯为大食帝国,阿拉伯人称中国为大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有...  相似文献   

17.
李华英 《回族研究》2006,(4):119-121
著名的穆斯林学者马金鹏先生已归真5年之久。此时此刻,一种思念之情不禁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这位老前辈那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仰慕。我与先生只有3次接触:一次是1985年在海淀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另一次是1989年出席北京大学穆斯林师生开斋节庆祝活动;第三次是1993年我对先生的造访。尽管如此,先生的人、事对我来说却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就拜读过先生收录在《卫道理论》一书中的论文。再就是不少在北京大学受业于先生的高才生,是我的同行好友,他们对先生的赞誉,以及在和其长子博忠君的交往中听到的…  相似文献   

18.
(一)王希恩致熊锡元(199年12月10日)您好,近日修世华先生和杨荆楚先生分别向我谈到了您对我的文章《论中国民族理论的学科特色》(《民族研究》1997年第5期)的看法,非常感谢您能关注我的这篇文章,并对它作了那么多的肯定。也许二位先生已经告诉您了.我是去年才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正式从事民族理论研究的。以前,虽然注意民族理论的内容,但并没有真正介入这个领域。所以,在对这门学科并不十分熟悉的情况下写这样的文章,的确有些冒昧。其中,有一些批评很可能不够客观,这一点,您能非常坦诚地指出来,我是诚恳接受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振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1981年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篓春茶》斩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著名文艺评论家丁道希先生评价王振武是一个“把创作的根须延伸到石板岩坷、茶兜竹根之间,散发出泥土芬芳的人”。这片芳香的泥土就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  相似文献   

20.
“中国首先应当确立一个目标:是要将一个强大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还是将一个较弱的、四分五裂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这个问题现在正摆在我们面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木先生正是站在这个角度,谈到了一个我们熟悉的老话题: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张文木先生看来,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边,谈论“民族团结”这个旧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有意义———它关乎中华民族在下一个世纪的生死存亡。因为,目前世界正在激化的国际竞争实质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是由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三方面组成的。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