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草根慈善"近年来成为中国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当今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草根慈善"组织是自发成立并自主开展的活动,缺乏政府背景和市场背景,其发展也面临众多问题。本文以"南京爱心妈妈"为例,通过"以点带面"对"草根慈善"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国内"草根慈善"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中国"草根慈善"健康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慈善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并弘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文化体系,通过教育和实践对大学生进行慈善意识的培养、通过合作培养企业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实现自身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将会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NGO(尤其是慈善公益类NGO)的蓬勃发展,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繁荣搭建起了有利的平台。本文从慈善公益组织公共问责机制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主要就我国政府对慈善公益组织公共问责机制的主要框架进行论述,从中提出对慈善公益组织公共问责机制建立的一些思索和看法。以慈善公益组织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问责机制建立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中国NGO整体问责机制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慈善事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世界上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公民慈善意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从公民慈善意识、慈善机构、慈善资源和用途几方面来阐述。同时,此文又对我国公民慈善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表面、中间层和深层次做了简要的分析。尽管当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作为社会自助形式的福利事业,能够对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有益的补充;它也成为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之一,慈善事业在未来的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江丽 《经营管理者》2009,(3X):154-155
本文以四川省慈善总会为个案来考察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目前非营利组织面临的资金短缺,人才困境,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低和组织内部的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做了具体的研究,分析了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 为倡导慈善事业,近几年曾以制作富豪排行榜而闻名的英国人胡润及其团队5月10日推出了《2004中国大陆慈善企业家排行榜》。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两天后,也就是5月12日,福布斯又推出其在中国的以企业为主的第一张慈善排行榜——2004中国慈善榜,“最终出现在我们慈善榜上的企业,一共是100个。” 福布斯中文版负责人周鹏说。 与福布斯不同,胡润慈善排行榜把目光投向了财富人物,他的这个中国慈善榜榜单收录了中国50名向社会捐款最多的企业家,而初选人员是参考百富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以及民政部门等接受捐赠的机构的捐赠名单,从中选择出300个民营企业家作为候选对象。 据胡润的助手陈冰介绍,胡润及其团队很早以前就有推出慈善企业家排行榜的想法了。但胡润方面认为,在前几年,中国企业家的慈善  相似文献   

7.
大善高调、一往无前,构成了“中国首善”陈光标的角色符号。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质疑、指责甚至谩骂。《说不尽的陈光标》向我们展示了备受争议的陈光标及其慈善行为,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企业家慈善行为的思考。陈光标高调行善到底值不值得支持?慈善与诚信精神在我国当代企业家精神中孰轻孰重?到底怎样的慈善行为会更好的推动中国社会的道德文明进步呢?本文将沿循陈光标这条主线,思考与慈善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每周一图     
《领导决策信息》2012,(29):26-26
7月14日,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会在深圳召开。民政部与其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共同发布《中国城市慈善项目指数(2010—2011)》、《中国社区慈善服务报告》、《中国慈善会发展报告》。在此之前的6月28日,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2011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核心数据。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在中国慈善公益组织日益发展的今天,商业化行为渐渐的被带入慈善公益事业,两者看似"花钱"与"挣钱"般相互矛盾的感念是否应该被推广和应用使得引发社会各界深度探讨。中国近代最早的慈善公益组织是中国福利会,由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于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创建,迄今为止已发展了70余年。慈善公益组织的初衷都是为了集中善款善物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捐赠形式很可能满足不了大量的被捐对象,加之市场化经济的融入,慈善公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38):15-15
正倡导社会价值投资,提倡以社会价值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价值引导,是世界各国引领社会投资方向、有效应对转型期面临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慈善失灵"困境的共同选择。近日,国内首个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在深圳正式发起组建,同时发布"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倡议书"。财新网全程关注联盟成立,并刊发深度报道。联盟的使命:促进资本关注  相似文献   

11.
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因素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已经被广泛证实,本文考察了战略群组对企业慈善捐赠,及对企业慈善捐赠绩效作用机制的影响。通过对中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我们发现,具有相同战略群组身份的企业具有一致性的企业慈善捐赠,且企业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也具有一致性。研究不仅补充了涵盖行业层、战略群组层和企业层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综合研究框架,对企业的慈善捐赠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慈善组织在汶川地震中期间的表现出令社会认可启动速度、参与程度和发挥的社会作用,但随着而来的慈善丑闻也使社会对慈善组织产生了质疑。在现今"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趋势下,慈善组织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慈善组织的未来应当如何发展,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研究视角主要从社会学及经济学出发,社会学领域主要为慈善组织的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慈善行为、消费者响应等研究进行了梳理。简要分析了企业慈善行为策略、消费者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开展战略性慈善提供相关建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政府在慈善活动的缺位或越位问题,对政府在慈善活动中应有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对政府适当介入社会募捐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政府对社会募捐活动进行适当地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黄播 《经营管理者》2013,(16):108-108
慈善活动是企业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企业的慈善行为是一种经济德性。然而,仅仅凭借企业的爱心,不足以成为慈善行为的有力动机。本文试图从社会责任投资的视角,来为慈善行为寻找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特别的投资理念,是任何旨在考虑双方的经济回报和对社会回报的投资策略。通过这种策略,将企业的慈善事业看做企业对自身和未来的投资之一,从而建立一种"投资-慈善"型企业慈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结铭 《经理人》2006,(9):98-98
对慈善的漠视,就是对企业形象和个人品牌的漠视!在被称为慈善家乐土的美国,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几近散尽家财,某房地产大亨不但捐出了全部财产,甚至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脏。与之相比,中国企业家们难道不应该拿出点行动?企业家不是“赚钱机器”中国企业家们积累的财富中,有一部分是属于他个人的,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其领导和组织相关的人劳动获得的,因此,他应该肩负起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责任。投身慈善,是履行这种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慈善理念也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对慈善的漠视,就是对其企业形象和个人品牌的漠视!而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重庆市慈善基金会在募集社会资金、满足公益需要、启沃慈善意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起慈善基金会的监管与运作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企业慈善捐赠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说明慈善捐赠对公司绩效的正面影响,并结合5.12地震企业捐款数据分析结果证明了企业捐赠对公司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为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慈善捐赠提供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谆谆而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更是公开宣布把自己的所有身家全部捐于社会慈善,而在中国艰难走了3载的“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却无奈地宣告退出历史舞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黄伟  王旸 《管理评论》2023,(1):257-271
声誉是慈善组织重要的无形资产,声誉受损可能减少其社会捐赠来源,进而影响慈善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使用全国民营企业捐赠调查数据,本文从声誉惩罚的角度研究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如何影响民营企业捐赠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具有声誉惩罚效应,与其合作的民营企业捐赠金额显著下降,且这一效应溢出至民间慈善组织;此外,在慈善组织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声誉惩罚机制可能失灵,所属行业与政府关系密切以及具有政治身份的民营企业其捐赠金额受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的影响较小,即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对偏公益目的的民营企业捐赠金额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如地区慈善组织发育程度和社会信任程度)以及完善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缓解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对民营企业捐赠金额的不利影响。本文的结论对探索慈善组织声誉受损的微观影响机制以及慈善组织优化声誉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