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关注从来都是舆论的焦点和政策的重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国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于保障城市低收入人口的最基本生活水平,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突出作用。然而,除了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对其政策对象的制度性社会排斥。本文将列举其中的主要要点进行分析,探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合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发挥着最后一道安全网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广州和深圳为例研究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现状为例,分析其保障广度、力度以及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公伤、生育等五个险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三大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 《决策探索》2008,(20):38-3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项制度是对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也是健伞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出发,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省初步建立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龚羡  李振华 《经营管理者》2013,(15):148-14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缓解城市贫困、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福利依赖、边缘性群体主动趋向贫困和贫困群体、"社会排斥"等一系列的显性负效应。本文从资产建设理论出发,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如何降低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带来的负效应,从而促进我国反贫困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6.
拥有百万市民的湖北省潜江市,把百姓冷暖时刻挂在心头,全面建立和实施了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1997年至2001年9月,共筹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22万元,其中筹集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55.5万元,保障标准为年人平480元.年保障对象2117人;筹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66.5万元,月保障标准为120元,保障对象已达5673人,占市直非农人口2.6%。城乡低保网的逐步完善和规范运作,促进了全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项制度是对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城乡分离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差异已成为制约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当前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差异进行深入考察,分析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统筹对策,以完善重庆市的城乡低保体系,进一步促进重庆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谢昌君 《科学咨询》2009,(23):8-8,19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城乡分离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差异已成为制约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当前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差异进行深入考察,分析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统筹对策,以完善重庆市的城乡低保体系,进一步促进重庆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实施了多年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以后,在农村建立全面的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的设想终于出现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这是三农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在农村建设最低生活保障系统,任重而道远.建设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确立适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是核心之一。没有一个适当的可执行的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谈。而我国农村人口一方面占有了全国总人口的七成以上,涵盖了国土的大部分面积,区域差异显著,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大量的农村人口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城市生活当中,人口结构复杂,而即使是农村地区的人口的结构也存在多种身份,这就为农村地区或农村人口的保障体系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建设重出了重大的挑战。而城市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们确立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村低保制度是以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中最基础的部分。自1995年以来,河北省就尝试在部分县(市)建立并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试点,2005年11月,全省162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建立起农村低保制度。通过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贫困群体提供了相应的基本生活保障,还有效地防止了这部分人返贫,承担起了"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王巍  张玲婧 《决策与信息》2009,(11):190-190
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俅障制度,是当前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西部农村由于贫困面广、经济基础薄弱和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等原因,一部分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已成为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构建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减少绝对贫困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是一种直接消灭绝对贫困现象的重要举措,是政府为农民设立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存在着农村低保对象介定标准困难、资金来源缺乏保障、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形势的变迁、法律制度上的不足等问题,建议采取科学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改进收入调查方法、增加农民收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管理监督、完善政策法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自1995年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以来已有13年。最低生活保障自1996年启动,至今也有12年。那么,在这十几年中,武汉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线发展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对就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如何鼓励救助对象积极觅职,实现自立就成为本文致力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目标的三步骤战略,认为应逐步改革现行城乡独立的低保制度,并对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黎明 《决策探索》2003,(7):23-24
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喻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一条"安全带".未被其他保障制度所覆盖或保障不足的人,以家庭为单位,只要人均收入低于最低标准,便可领取维持基本生活的补助.这项制度采取普遍性的全面保障原则,不需要个人承担任何的缴费义务,体现的是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国家的当然责任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7.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房。这种性质的住宅有两种属性,既是商品,也是保障品。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虽然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住房保障制度并未纳入其中。仅靠住房体制改革解决住房保障问题,很难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8.
背篼群体,是呈现于贵州省各座城市、县城的一批别样的劳动力队伍,他们行色匆匆,不辞辛劳,充当着城市发展和进步的阶梯角色,可以说他们是当代城市文明的基础缔造者。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衣食住用行等生活诸方面也都随之转移到城市,需要在城市中得到解决,这就给进城务工的背篼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单凭其微薄的劳动所得是不可能过上与其对城市的贡献所匹配的生活的,这就凸显出了城市群体间的起点不平等和不公正。人是生而平等的,同居于一城,同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和服务,却不能享有群体间最起码的待遇公平,这不能不说是现代社会的瑕疵之处。我们必须认定,作为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理应为此作出应有的努力,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与思辨的背景,笔者提出了旨在尽快解决背篼群体的生活状态故而仿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构建出适合背篼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以保证背篼群体社会保障权益的合法实现,进而有助于贵州省城市化和市民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张哲 《管理与财富》2008,(11):118-118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7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加强“三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其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地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文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本文拟从社会救助的角度出发,对宁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统筹路径进行研究,从而为在实践中加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创新,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生活,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