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民事执行领域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执行和解具有缓解当事人冲突、节约司法资源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分析执行和解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性质,对执行和解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与发展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执行和解在强制执行中被广泛应用,对缓解人民法院“执行难”的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和而不解”,“以和解抗拒、拖延执行”等滥用和解的现象,阻碍了执行的顺利进行。这些现象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来意造成的。而实质上,是由执行和解与强制执行发生冲突造成的,执行和解本质上是当事人进行私力救济的手段:强制执行则是由债权人申请国家专门机关对其债权进行公力救济的手段,执行和解与强制执行的法律特征完全相悖,和解的自愿性与执行的强制性互相排斥,必然会发生冲突,本文论述了强制执行与执行和解的冲突,通过分析执行和解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提出化解二者之间冲突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和解是各国反垄断实践普遍采用的制度,其核心是指在反垄断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谈判并以解决争执为目的的争议解决方式,在内容形式上它包括"同意令"、"经营者承诺"和"宽宥协议"等。出于避免直接冲突以及减少执法成本等多重考虑,现代反垄断法逐渐表现出由严厉走向温和的倾向,本文通过探讨执行和解的正当性来更好的了解反垄断执行和解。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选择性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钝化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等积极作用。但是,刑事和解本身的合法合理性也引起了司法界的和理论界的广泛争议。本文试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语境下谈一谈刑事和解。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是西方司法实践的一项创举。而一个制度能否为另一社会环境下广大群众所接受、能否带来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规定是否合理,其中制度具备经济性与否就是其最有力的评判标准之一。 因此,本文从跟踪刑事和解制度发展状况、探讨刑事和解制度理论依据出发,以分析刑事和解的经济性价值为重点,最终探索刑事和解的可实施方案,寻求刑事和解制度合理的构架及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制度是基于有利于对被害人补偿,有益于对加害人改造、有利于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的考量而建立的。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中,刑事和解是一个需要充分定义的概念,以防止制度的滥用或误用。这中间既包涵了对于刑事和解概念本身的界定,也包括了由于我国的其他配套制度与他国的不同,而使得刑事和解制度在使用中应注意的特殊问题。本文也是从概念本身,和分析相关配套制度两个方面着手来浅析刑事和解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在我国的适用,具有正当性基础,它有利于化解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立与我国时代背景和法律文化相结合的规范、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省人民法院高度重视行政诉讼案件协调和解工作,依法化解“官”民矛盾,妥善处理了一大批行政争议案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可将行政诉论协调和解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在于保障被害人权益,尽快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本文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刑事诉讼制度连贯性角度出发,以自诉案件调解制度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解制度、辩诉交易制度为例,探讨刑等和解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协调与对接。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是保护被害人权益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刑事纠纷的一种解决方式,其重要理念是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因其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刑事和解有助于加害人的改过自新,有利于平复被害人的心理创伤,最大限度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法律是表达某种价值取向的精神载体,无论是刑法的立法制定、司法运作,还是行刑执行,均应摒弃违宪性流俗,彰显正当的基本法精神。而非犯罪化、刑事和解与假释的完善是外在指征,人权、公正和效率是入宪性的刑法精神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没有规定行政诉讼和解的问题。然而翻开台湾行政诉讼法,却早已将诉讼和解这一概念制度化。无论是诉讼和解的成立要件,和解的效力已经其瑕疵的救济,台湾行政诉讼法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这无疑对我国大陆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带来了丰富的参考意义。本文即从行政诉讼和解的性质、成立要件以及瑕疵和解的救济三方面分别分析大陆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旷新年 《决策探索》2014,(20):20-20
只有当乡村和城市获得和解,重新建立亲密的关系,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裂被克服,人类才能重建健全的人性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王志鹏 《经营管理者》2011,(4X):284-285
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受害者,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直接承受者,应当对其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而刑事和解制度对于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应注重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本文通过厘清刑事被害人和刑事和解的概念,论述刑事和解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价值及功能,通过简单建构以被害人为中心的刑事和解制度,最后分析了刑事和解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救济与监督。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进行的司法尝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赔钱减刑"的质疑众说纷纭。本文详细界定了刑事和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了刑事和解的积极意义以及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体现了国家刑罚权的谦抑性,同时尊重了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意愿,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是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刑事司法中中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由于刑事和解往往被误认为是“以钱买刑”,且由于刑事和解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相关配套机制的缺失,导致刑事和解工作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难题。本文主要从检察实践的视角对刑事和解问题展开了研究,认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实践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刑事和解工作走上正规。  相似文献   

17.
王兆茹 《经营管理者》2011,(7X):263-263
<正>破产和解制度是破产法用于防破产清算、挽救债务人企业的重要制度之一。和解制度成本低,债权人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比例清偿如可以节约管理人费用,债务人也不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往往适用于中小企业,破产和解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程序法意义上的,破产和解是指  相似文献   

18.
村干部的行为选择及其背后逻辑是理解政策在农村为什么变通执行的关键。作为实际执行主体的村干部在执行过程中既处于自上而下的科层体制之下,又位于自下而上的乡土社会之上。这种特殊的行动情境使得村干部必须在执行任务的准政府逻辑与顾及情面的共同体逻辑间进行权衡并寻求一条生存之道,最终导致国家政策文本在乡村社会的变通执行。变通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实际指向,但也有助于正式的政策执行结构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结构的融合,从而对乡村治理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制度是西方刑事法学的伟大创举,在轻刑化日益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和潮流的当今,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已司法机关成为处理轻刑案件的重要选择。但是刑事和解在我国还处于探索试行阶段,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在刑事和解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其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是一种正在我国倡导和推行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刑事和解制度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同时刑事和解对于刑法价值与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我国司法实践中和解的事实与新时期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罪行法定原则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