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手工业者和商人直接征收赋税,汉代已经开始。中国封建社会下的盐铁榷酤专营专卖制度,也源自汉武帝。但是,像西汉那样只征不安抚,收税的初衷怕是越走越偏。  相似文献   

2.
居于汉唐统一帝国之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表面看来国家分裂,战乱不已,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研究却不难发现纷乱与萧条背后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碰撞激荡,各种制度承前启后。由于赋税的"显性"和"隐性",它关系着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会介绍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赋税发展演变的全过程,讲述其运行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与苏轼都是北宋中期的重要思想家,二者针对当时的历史情境有着不同的赋税改革思路。究竟孰对孰错?他们的赋税思想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本文对此展开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4.
徐振余 《决策》2011,(6):80-81
1200多年前的刘晏,没进过哈佛、剑桥,没研修过经济学,既能为国家增加赋税,又能让百姓不觉得负担增重,这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5.
汪哲 《决策》2012,(7):82-83
对手工业者和商人直接征收赋税,汉代已经开始。中国封建社会下的盐铁榷酤专营专卖制度,也源自汉武帝。但是,像西汉那样只征不安抚,收税的初衷怕是越走越偏。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四千多年的赋税发展史,古代先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税思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税收理论与实践展示了当代中国税收的曲折历程。本文阐明了我国税收制度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对其进行质量效果,最后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税收制度的实际状况及不足。  相似文献   

7.
陈仓 《领导文萃》2007,(7):119-121
张居正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主持的改革,比商鞅变法温和、理性、人性化,比王安石变法稳健、有序、切实可行,其中.赋税改革缓解了明王朝的经济危机。然而,张居正生前“万人称颂”.死后却朝野苛责,差点被剖棺戮尸。  相似文献   

8.
后人总结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在治乱循环中发现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概括这些反复出现的规律性现象,冠以某某"定律"以资政当今,"黄宗羲定律"即是其一。这个定律,揭示的是历代赋税制度改革如何被扭曲、百姓负担怎样一再反弹并加重的现象,发现者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营目标是谋求利益最大化,这不仅要受到其内部管理决策的影响,更要受到法律等外部环境的制约,税收法规便是法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如何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合理进行企业的税收筹划,减轻企业赋税负担,提高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优势,己成为企业理财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吕谏 《经理人》2013,(8):8-8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是所有企业的隐形股东,因为企业需要将25%(高新技术企业除外)的税后利润无偿交给国家;或者说国家拥有所有企业25%的干股。因此,无论对于任何企业,税收筹划都是一种重要的理财活动,在赋税成本较高的我国尤其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雍正继位之后,国库空虚,各省大都有上十年的赋税末上交朝廷,胤祯决定派得大臣任各省封疆大吏,革除弊端,追补亏空。经朝廷诸重臣举荐,诺敏被派往山西任巡抚。诺敏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山西十年亏空300万两银子,朝廷限定三年还清,诺敏上任一年仅追回30万两,如不做小动作,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在企业中,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税务筹划问题是企业理财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选择和企业筹划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对税务进行策划以满足纳税人的需求,其根本目的是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小化企业赋税。本文从影响会计政策的原因入手,描述了会计政策与税务筹划的关系,并确定了其基本原则,最后探讨了正确实现两者统筹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治生学是在发展生产与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市场经营业等。这两方面所包涵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雍正继位之后,国库空虚,各省大都有上十年的赋税未上交朝庭,胤稹决定派得力大臣任各省封疆大吏,革除弊端,追补亏空。经朝中诸重臣举荐,诺敏被派往山西任巡抚。诺敏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山西十年亏空300万两银子,朝廷限定三年还清,诺某上任一年仅追回30万两,如不做小动作,三年限期显然是难以完成。为了保官升官,诺敏与朝廷重臣隆科多等相互勾结,串通一气,欺蒙皇帝,谎称一年之内完成了追缴十年亏空300万两的银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任何政府都是由人民的赋税建立的,政府的一切官员都是靠税收养活的,政府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财政支撑的。人民知道政府的财怎么取,钱怎么花——乃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6.
两税法的推行开启了我国历史上"量出为入"的先河。围绕着两税法的争议自古以来从未间断。《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是陆贽给唐德宗的一篇上疏。奏疏当中谈及了两税法的一些弊端以及陆贽本人对改革两税法的政策建议。本文简单总括了陆贽对两税法的观点,以及本人对陆贽的政策建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一个朝代,这种昌盛局面的出现,与当时的财税制度有直接关系。唐杨炎推行的两税法是当时土地占有制变化后的必然产物,它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发生着显著的影响,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文分析了两税法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并对其蕴涵的税收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明朝中后期是商品经济萌芽的时期,也是封建集权走向顶峰、封建社会走向衰微的转折时期。研究当时的货币制度、财政税收制度与土地制度,对于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建设的深入理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从经济制度角度出发,用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史实资料和经济学相关知识,对明朝主要的经济制度,包括货币制度、财政赋税制度、土地制度发展史进行介绍,从制度经济方面了解十六、七世纪中国走向衰退的影响因素与表现,理解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作用及分析方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国家取消了对外贸企业的指令性计划和上缴外汇任务,对出口额、出口收汇额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承包制改为赋税制。面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增强外经贸企业出口创汇的压力和动力,使外经贸企业把出口创汇、扩大出口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保证国家外汇收入稳定增长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乾忠 《经营管理者》2013,(25):201-201
一个国家的主要经济目标是为居民创造高水平并不断增长的生活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生产率将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标准的主要决定因素,因为它构成了人均国民收入的基础。高的劳动生产率不仅有助于实现高收入,还允许人民能够选择更多的闲暇而不是长时间的工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创造了赋税性的国民收入,而这些收入可以用来支付公共服务,提高国民的生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