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浩 《领导之友》2011,(7):18-20
合法性是指多数社会成员对现行政治体系及政治行为的认同和自愿接受性。就是说,合法性是公众对政治统治的普遍认同和支持。那么,靠什么获得公众的普遍认同?公众为什么要支持统治者的政治统治?这就关系到统治的合法性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结合社会中产生的真实案例,分析影响刑事司法公众认同的因素,为提高刑事司法公众认同实现可能,为刑事司法公众认同全方面研究奠定基础。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已经在规范和制度层面上日臻完善。但是,在目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规范和制度的日趋完善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社  相似文献   

3.
公众的社会治理效能感与其政治认同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众对社会参与的满意度越高,公众的政治认同越强;公众的社会公平感越强,公众对政党、体制、政策、文化、身份的认同度越高;公众的幸福感越强,公众对政党、体制、政策的认同越强;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越高,其政治认同越强。因此,增强公众的政治认同,应以公众社会参与为出发点,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以社会公平为突破口,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以公众幸福感为着眼点,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以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形成全面覆盖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日趋明显。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例,调查英语专业大学生民族复兴意识的现状与阅读微信公众号双语语料对其民族复兴意识的影响力。调查显示:英语专业大学生民族复兴意识的现状整体良好,但学生在民族复兴意识中的行为认同比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的认同度更低。阅读微信公众号双语语料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有较明显的影响,对行为认同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电视调解类节目不断涌现并迅速走红后,由于其容丰富、生动直观等优势,深受广大观众的关注,其所具有的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价值也引起专家和政府的重视。本文以电视媒体为例,深入探讨电视媒体调解的功能和做法,寻求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有效途径,以期通过公众法治意识的提升来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
  一、公民法治意识培育概述
  国内学者在公民法治意识培育模式设计上,可分为宏观方面的“客体外生型培育模式”和微观方面的“主体内生型培育模式”。“客体外生型培育模式”强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1“主体内生型培育模式”则强调要从公民个体层面,将相关的法治理念和精神诉求深植于公民的人格系统,形成一种内涵有法治意识的公民文化,而后又将这些价值观认同或公民文化转化为外在的行为模式。2笔者认为,无论是外生型还是内生型培育模式,在公民法治意识培育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公众的认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及有效的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需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认同是公民法治意识形成的前提和关键。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认同是个体对规则本身的意义认知,是确立自觉遵从态度的开端,唯有认同“人”才会不折不扣地遵从和执行制度规范。因此,如何实现大众对规则的认同,是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公共管理理论将政府的顾客(即公众)作为关注的热点,将“以公民为中心,以公民满意”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终极标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关系到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关涉政府权威。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对政府工作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本文首先介绍了公众满意度测评的理论及发展,特别介绍了美国评价政府公众满意度的ASCI模型,并对我国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的要素及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占乐 《领导科学》2021,(2):99-102
新媒体空间信息和舆论的界限日趋模糊,出现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当权力在各个主体间的分布状况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权力格局的演变,也必定会出现权力的转移。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能够制约政府公共决策的根本原因是出现了由政府向公众的权力转移,主要体现在:新媒体使公众所获得的信息数量大为增加、质量大为提高,导致权力资源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新媒体能促进公众个体之间的合作,构建集体身份和扩大集体认同,从而改善了公众权力的结构;权力结构由全景监狱式急剧转变为共景监狱式,导致政府权力和公众权力之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本由国家独享的话语权被迫与公众分享,这意味着政府权力的减少和公众权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所谓领导风度,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使部属和公众产生愉悦和好感的美好的言谈举止,其实质是公众对领导者外在形象的一种认同和评价,是领导者仪表荚与心灵关的综合反映。领导风度的内容十……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的质量和获得公众认同的情况,反映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随着网络媒体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加深,其对政府作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政府可通过网络媒体的积极影响,来抑制其消极影响,提高其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基层政府治理机制转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基层组织也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和延伸。公众对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效果以及政治体系合法性、政治制度合理性的认识与认同,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基层治理行为获得的。只有建立和完善促进经济良性运行、科学发展的基层政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才能有利于夯实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但现在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很多项目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主要意义,针对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合理化建议:首先通过立法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再次要合理性设计公众参与的方法;最后从充分保障公众参与效力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逢 《科学咨询》2010,(7):31-32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但现在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很多项目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主要意义,针对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合理化建议:首先通过立法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再次要合理性设计公众参与的方法;最后从充分保障公众参与效力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发生的重大社会紧急事件中,出现一种企业被"逼捐"的现象,即许多企业由于捐款达不到公众预期而引发公众的批评和抵制,这与以往文献中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权力的假设相违背。本文运用扎根理论,通过收集分析公众对热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网上评论的帖子,构建出"期望—满意—行为"理论模型,解释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认同和行为反应模式;并运用社会交换理论、隐性契约理论和亲社会理论分析形成这种模式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公信力是个人、团体或事物获得公众认同信赖的程度.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则是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赢得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获得认可和信任的程度.它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满意度和信任度的集中体现.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呢?总结起来,提升领导干部公信力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流于形式。政府要拓宽渠道保障公众有效参与,要真正认识到公众参与决策制定的重要性,明确召开座谈会、听证会需注意的要点。公众要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靠行政运作,更多的还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参与的作用,比如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流于形式。政府要拓宽渠道保障公众有效参与,要真正认识到公众参与决策制定的重要性,明确召开座谈会、听证会需注意的要点。公众要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靠行政运作,更多的还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参与的作用,比如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魏巍 《决策与信息》2009,(11):30-31
立法听证是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立法听证制度存在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缺失、听证制度规定不明确、公众社会认知和文化认同程度低、制度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低、NGO发展的滞后等问题。对此,提出完善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几点建议,包括完善立法听证主体制度、完善立法听证客体制度、完善立法听证程序以及公民社会大环境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8.
岳磊  何鹏涛 《领导科学》2023,(3):145-148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之本,也是社会稳定之基。基于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和济源市的3971名群众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保障满意度对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机制:一方面,社会保障满意度显著地直接提升了公众的政治信任,即公众对社会保障满意度越高,其政治信任也就越高;另一方面,公众安全感在社会保障满意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即社会保障通过提高公众的安全感进而提升了其政治信任。因此,既要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导向性,积极回应公众的重大关切,不断满足公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也要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着力培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感,从而有效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具体而言,要坚持为民务实,提升社会保障的治理效能;坚持依法治理,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坚持高效服务,提高公众的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要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在竞争中取得组织的发展,就必须展开公共关系工作。要做好高校公关工作首先要弄清其公关的对象。搞好内部公众工作是高校公关工作的起点,其内部公众包括教职员工和各种类型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文明城市不仅仅要实现物质文明,同时也要实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文明城市的创建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政治方面还是生态方面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只有公众参与文明城市的建设,最终结果才会实现效益最大化,公众参与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公众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其结果差强人意,这就导致城市建设的效益并没有达到最大化。因此本文首先从公众参与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入手,紧接着分析了我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公众更好地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