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今年“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的开场白便是对网络民意的关注与肯定。这年春天被网民称为“网络民意”的春天,但从政府与网络民意互动的角度来说,这只是个起点,站在这个起点上的也只有芜湖等少数城市。 相似文献
2.
3.
4.
<正>随着政治文明的推进和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我国近年来民意表达需求呈迅速上升的态势,这是时代进步和政府转型的好现象。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背后隐含的危机,即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用户的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和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然而,中国有4亿多网民,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网络舆情的非理性、情绪化,以及网络信息的难以控制,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舆情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网络舆情的内涵、分类、特点1.内涵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0,(9):4-7
与网友在线交流是总理倾听民意的一个新形式、新途径。从邀请基层代表座谈,到“农家小院商国是”。再到与网友在线交流。最广泛、最真切的民意通过更直接、更有效的途径汇集中南海,体现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近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广集民声、征纳民意,网络民意受到重视更加激发数以亿计的网友两会期间通过网络来参政议政。通过网络这一新通道。两会成为最大的民意场和政府回应民意的最重要平台.人民大会堂与“网民大会堂”之间的良性互动已然形成。
如果说以前的网络只是推动了不少个案的解决的话。现在的网络则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工作的真实力量。在一个有着3.38亿网民、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环境下。理性看待网络民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实现政府和网民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善治”的要求。也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法律明确指出,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在不断的升高。人们通过报纸,杂志,新闻及网络等传媒途径就能够第一时间知晓最近发生的重案要案,案件的审判结果更是吸引着社会舆论的眼球。矛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而对于一些已经引起舆论关注的案件,司法机关的审判结果一旦偏离了民意所向,便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可诛笔伐甚至是唾骂。我国的司法进步和独立性遭到了民意呼声发起的挑战。近几年的一件件案例已经证明,民意的呼声已经慢慢左右了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判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近些年我国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网民数量迅速增加,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民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本文试从网络民意的特点分析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建设诚信政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网络这一新媒介在新闻和舆论形成等方面,已经无可争议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并在当今整个传播格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领导干部既要高度关注,也要认真分析,更要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公民记者带来的网络监督,执政者做到理性对待,就能达成双赢:打击贪腐官员,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疏导民情民意,建立良好的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4.57亿人,年度增长率为20.3%,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到34.3%,超过30%的世界平均普及率。互联网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