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代以来,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和社会政治思想传入中国,经历了从自发到自主、从被动到主动、从空想到科学,进而逐渐中国化的艰难历程。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几乎都曾经对社会主义理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和向往,李大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早年李大钊曾经在天津和日本东京求学,在国内受到第二次社会主义思潮传播高潮的影响,主要是来自孙中山、江亢虎和幸德秋水等人的影响;在东京主要受到安部矶雄教授倡导的基督教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应该承认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早期传播,为李大钊等人后来接受并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创造了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但是不宜过分夸大其作用。回国后,李大钊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异同,在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独立地选择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进行广泛传播,使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运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运动,这最终使李大钊成为在中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朱晓庆  谭美微 《管理科学文摘》2011,(30):185-185,194
通过文化模式去理解特定的哲学是文化哲学的视角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西方文化精神的精华,而其在中国进行传播和实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本土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时要避免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精神的曲解和误读,以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本文试图就大同社会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异质性进行辨明与澄清。  相似文献   

3.
<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起步于五四运动时期,传播的过程即为其中国化发展的过程。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法律革命和法律实践的有机融合,进而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思想,并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各式各样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法律传统相互融合、冲击,由此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深远意义和指导作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然而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还存在些问题,影响当代马克思主义和谐地传播,应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优化,保证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实现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的传播也就是价值观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传播既遵循一般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又有文化传播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崇实思想、以及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人类理想社会及民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同之处,而这种共同之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文化基础,也是中国思想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切入点,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续广泛传播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在界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概念的基础上,从公共关系学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9.
燕昌俊 《科学咨询》2022,(8):176-178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本土化的进程就开始了,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不断总结各种方法以及各种工作经验,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和本土化工作逐渐深入群众也深入人心。而从马克思主义的本地化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本地化其实就是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渐大众化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和理解。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很好地结合了各时期中国的国情,逐渐的本土化传播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注入推力。而青年群体作为马克思主义工作传播宣传的主要对象之一,它能够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现出教育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进而言之,邓小平同志把唯物史观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曾深刻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8页)邓小平牢牢把握住唯物史观的核心,重新考察社会主义,摈弃以往对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解和空想成份,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获得了重大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丰富了唯物史观。一、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同志坚持生产力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以来,发挥了很大的优越性,中国人民是从五四运动开始找到改造中国的道路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改造中国的正确的思想武器。当前,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但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再适应当前中国的发展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在我党历史上,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处处彰显出中国特色的巨大活力。  相似文献   

13.
付瑶 《决策与信息》2011,(11):152-153
中国特色社台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是中国人民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的伟大旗帜,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将对人类进步事业产生深远影响。深入了解中圉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最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研究、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及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性十五大报告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价值体系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是价值体系的基础和主导。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在当代中国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历史观又是价值观。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相似文献   

17.
董振华 《领导文萃》2007,(12):12-18
主持人语: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又一伟大创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创立的《共产党宣言》给我们共产党人确定了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为实现人类平等、自由、美好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一个国家用暴力革命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政权。十月革命的理论传播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大地上,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中国共产党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普法依法治理在劳教工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普法依法治理是劳教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造社会、改造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尤其是预防犯罪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客观要求。根植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教养制度,  相似文献   

20.
张丹  黎小林 《科学咨询》2024,(1):272-27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因而,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等院校思政教学的融合,有利于高等院校培养合格的人才以及教育培养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