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对人们的语言交流有重大影响,这首先表现在信息不对称会促动人们进行语言交流,以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其次,由于利益冲突和利己主义的存在,人们会利用信息优势在语言交际中传递不利于对方的信息,从而有可能损害对方的利益,造成语言交际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塞尔等的研究表明:意向性是一种心智能力,是人类心智对客观世界的"指向"或"关于";塞尔进一步认为语言的产生依赖于意向性,意向性是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语言哲学的基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意向性具有社会属性,集体意向性是意向性社会性的体现。徐盛桓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的理论进一步证实语言和意向性的紧密联系。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通过例证分析,我们发现,集体意向性在话语理解中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塞尔对传统的意向性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他用自然主义的观点,认为意向性在自然界有其地位,所以"不主张还原和化约"。同时认为意向性不是心理状态的独有特性,因为人之外的事物在象征和比喻、派生的意义上也具有意向性。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标志着新的哲学方向,那就是把言语行为放在心的背景中去考察,用语言来说明心的意向性,为之制定意向性理论。  相似文献   

4.
运用心智哲学的意向性理论对强调这种言语行为进行考察,发现强调是在心智的意向性作用下通过语言不同表征形式的反常化,象征性地突出某个语义成分的特殊性,以引起受众的特别注意。强调寄寓了表征主体的意向性态度,体现了主体进行话语表达时所作的主观努力,在信息意图的基础上凸显交际意图,实现其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5.
话语接受者对表达者所传达的语义信息的正确理解要受到一定原则的制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接受原则"。接受原则建立在语义联想的基础之上,它包括趋同原则、配合原则和反馈原则。趋同原则要求受话方在理解对方话语信息时,采取心理认同态度,克服自身的个性影响,恰当认定对方的言语动机。配合原则要求受话方以合作的态度,在交际中与对方进行正常的交流。在肯定对方的动机时,采取正向配合;而在否定对方的动机时,采取逆向配合。反馈原则要求受话方必须作出交际反馈,有所回应,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广受关注的现象学哲学与方法之突出特征在于它研究问题只以经验现象为唯一依据。但现象域不是一个封闭的界域或系统,现象的产生,其活动的规律性等问题均不能从现象本身求得解答,这预示了外部原因的存在。胡塞尔试图以意向性构成来解决上述问题,却并未真正成功。他提出对感觉内容赋予意义而构成客观事物的意向性理论,视意义为心理意向性的核心与本质,这是他的功绩。我们作追寻根由的研究看到,意义由观察现象规律而形成,其最终的根据则在于外部原因。这外部原因的合理解释应是物质客体,是物质客体的存在使现象活动有了规律和意义,心理也因此有了意向性。所以,意向性的根由也在于物质存在,是物质客体的信息作用诱发智能的人脑形成意向性以反映其存在。  相似文献   

7.
反语生成与理解是一种极为具体的意向性状态运作过程,表征着他人对意向性状态反弹出相关心理期待与认可。反语是一个多维意向性状态的心理表征过程,其生成是意向性的构造,其理解是意向性的指向。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当代各流派意向性理论可分为现象学和非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意向性概念可以分为广义的意向性和狭义的意向性.对意向性理论的来源、发展以及各流派意向性理论的背景、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考察重点选取了胡塞尔的"意识意向性"、海德格尔的"此在意向性"、梅洛庞蒂的"身体意向性";对于非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重点选取了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的代表人物前期维特根斯坦、赛尔和查尔默斯等人的意向性理论.对现象学与非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探讨了意向性理论对现当代西方哲学诸流派"对话"和"融合"的价值和关节点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意向性问题的争论多有概念岐义的原因.心理概念乃是对感觉、思维、情绪、意志、性格、能力等各种主观现象的总称.我们通过对概念来源、无意识心理、突现论和现象概念策略的分析,阐示了主观现象的存在与根据问题,论证了一切心理活动都不能脱离主观现象的显现与变化而进行.关于意向性概念,历史上有布伦塔诺和胡塞尔的不同定义,其完整的含义应是:心理的感觉内容通过其意义指向觉知到的外部对象事物.鉴于意向性属于心理的意向范畴,其之指向对象并非实指而是意指,意指得以知道对象而进行,所以它是有知的心性,而不能是单纯的指向性或关于性.再通过对盲视现象和意向性之形成问题的分析又表明,意向性实为一种整体觉知效应,它依存觉知而表现,并且不存在独有意向性而无觉知的主观现象;“知”(觉知)才是一切主观心理现象性命攸关的共性,当为心理之本质.意向性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特性,它的跨界指向作用赋予心理以超越主观界域的功能而成为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条件;同时它也还是许多其他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但它在心理中则是处于一个次于觉知特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胡塞尔提出了自己的意义理论。他认为,意义是先于理论的东西,不一定与语言有关系。他在进一步研究中,提出了新的抽象理论、本质直观理论、意向性理论,揭示了意义理论与心理内容、意义与对象、意义与意向性等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解决意义的主、客观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指出美国总统借助于就职演说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劝说公众接受并支持这个纲领,具有明显的意图性;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阐释了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从而在表达语义的同时实现某一意图和目的,这从理论上说明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言外之力;成功的就职演说要运用多种语言方法,如衔接手段、修辞格等挖掘语篇的言外之力,以保证演说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阐释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极具语用价值 ,但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关联理论能有效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过程和心理机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之间的信息差 ,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平衡度 ,尤其是认知语境的补足与扩充是理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委婉言语表达就是将体现交际意图的话里意义隐含在话表意义里发送给对方 ,因此要求编码时言语形式选择正确 ,而解码时含义信息即思想内容理解准确。委婉言语形式的选择受制于交际对象的领悟能力、心理状态、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与交际环境。编码往往采用逻辑手段和修辞方式进行 ,解码则依据委婉言语形式 ,联系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 ,去分析理解规范语言比较信息、变异语言联想信息和逻辑语言推断信息 ,并针对不同情况 ,采用顺应含义信息或话表信息的正面反馈和规避这两种信息的侧面反馈  相似文献   

14.
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以此为基础,研究怎样用关联理论解释外交模糊言语。以实例为证,发现"模糊"与"明示"并不对立,在很多交际场合,特别是一些外交场合,"模糊"言语比"明确"言语更具有关联性,因为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而是交际参与者们认为重要的语言信息。因此模糊言语能够提供新的相关信息甚至比"明确"的语言更多的信息,使受话者通过最小处理努力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5.
意义既是语言哲学的研究重点也是文学批评的研究目的。语言哲学中的言语行为意义观认为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的最小单位 ,话语的意义是言语交际中实现了的言语发出者的言语意图。各文学批评流派虽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但却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是静态研究。运用语言哲学言语行为意义理论研究文学的意义不仅可以避免文学批评意义研究的不足而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一种由语言运用形成的具有特殊语义功能的语言现象 ,而作为委婉语构成系统之一的规范委婉语则具有规范的形式、典型的语境、特定的事件或对象和明晰的所指等特征。规范委婉语一般是由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等规范语言手段构成的 ,在言语表达中代替直接语实现其特定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以移动互联网营销中主动式推荐信息为对象, 探索用户对主动式推荐信息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 基于移动互联网主动式推荐信息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抗拒理论, 构建了心理抗拒影响因素通过心理抗拒影响接受意愿的概念模型. 以情景实验的方式收集了264份有效问卷, 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了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主动式推荐信息的接受意愿受到心理抗拒的影响, 而后者又会受到信息、 情境和受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 ,是语言表达所依赖的语言知识和蕴含的非语言知识的总和。话语意向是话语的语用含义或言外之意。语境可以补充说明、升华话语意向 ,它对话语意向的理解起决定性作用 ;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话语意向有意识地改变甚至创造语境 ,以求达到既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意向性是人的意识活动的根本特征,意向联系着言语与现实世界,人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意向,反映自己的意识活动。意向性首先是精神哲学研究最为深入的哲学概念,后来被语言哲学家用到语言哲学的研究之中。通过对于意向性和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状况的介绍,分析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提出意向性是言语行为理论得以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进而指出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论培养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演讲是培养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训练大学生英语演讲时必须注重对其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心理适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演讲可使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