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有人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可是,辛亥革命究竟怎样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尚可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社会上迅速掀起一个如火如茶的振兴实业的热潮。它有力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确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开辟道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业”一词最早是由康有为在1898年在给清帝呈奏的《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提出来的。他请求皇帝下诏把中国“定为工国”,使中国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具体办法就是“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后来,实业一词广泛流行,含义也超出了工业的范围,囊括了农业、交通、通讯等许多行业。大生资本集团创办人张骞是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实业一词做出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实业按西方人的观点就是“大农、大工、大商”,就是资本主义的大农业和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孙中山。他将实业概括为机器生产事业,即“废手工采机器”。他说…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但它推翻了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场革命大大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辛亥革命后无锡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例证。本文拟就辛亥革命到“七七”事变期间,无锡资本主义发展情况作一概  相似文献   

4.
资金匮乏是制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840年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它们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走私贩毒等经济掠夺,中国长期积累的白银大量外流,致使中国币制失常,财政困难。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之始就感到资本的严重不足,举步维艰。为此,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为了实现实业救国、强国富民的理想,在1912年计划修筑国内铁路时,首次提出利用外资筑路的主张,以后又把这种主张扩展到全部经济领域,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利用外资的思想。一、利国外…  相似文献   

5.
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五性”,是指它的必然性、长期性、复杂性、优越性和,曲折性。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矛盾运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其他社会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这一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 ,中国实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 :2 0世纪前十年 ,由于受实业救国思潮、清末“新政”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实业获得快速发展 ;但辛亥革命后的混乱政治局面使实业发展暂时陷入低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使民族资本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一战后我国的民族工业一度陷入困境 ,但并不是没有机会获得发展。 2 0世纪初中国实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一直呈向上发展势头的。对这一时期的实业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分析其成因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经济变迁状况以及这些变迁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依据 ,进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年代初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认为,梁启超、张东荪等所提出的中国应当发展资本主义实业、而不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是基本上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的;只是他们不懂得只有谋取到国家的独立主权,中国的资本主义才可能得到发展。他们又极为惧怕民主革命的爆发,所以他们消极企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这种主张,又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取得任何实效。至于年轻的共产主义者,认定在当时的中国就应当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则是不合当时中国国情实际的、无法实行的主张。不过,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逐步校正了早年的误识,找到了新民主主义这条切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8.
也论近代中国的“重商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个必然的历史程序“重商主义”的出现和“商业”勃兴,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是中世纪社会走向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的历史前奏,是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中转历程。“它的存在及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就是历史的前提。”①西欧社会的“重商主义”思想发轫于“农本”经济社会内部,并且逐步获得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喷涌出一股强大的爱国思潮,激荡着人心,鼓舞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民主共和舍生忘死,英勇赴敌。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思潮,既植根于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又反映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特点。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实行武装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建立保证资本主义发展的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10.
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许多卓有成效的实业家,在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满怀救亡图存的爱国热忱,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张謇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一、“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实业与教育,是张謇借助于救国富民的两大法宝,即所谓“富强之本也”①。他认为实业与教育是一对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的伴侣。没有实业作为教育的经济后盾,大谈办教育,显然系纸上谈兵;同时要想改良和发展实业,又须依赖教育为其提供人材和技术的保证,所以教育亦是一种“直接分利而间接获利”的投资。即所谓“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②也。光绪三十三年(1…  相似文献   

11.
清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之原因探析刘圣宜实业救国思潮,过去曾为学术界所贬责,认为它救不了国,阻碍了反清民主革命的兴起,是一服有利于维持清朝统治的麻醉剂。近年来,此说已有改变。承认其为中国近代一个进步的社会思潮,恐怕已无疑问。不过,对于此思潮发生、形成的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与世界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的共同力量,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热情。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产物,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追寻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寻梦过程,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梦想关系着世界的命运。在美国梦、欧洲梦破灭后,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的真正梦想,走文明和平发展之路,它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必然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兴 《学术研究》2003,2(2):83-86
辛亥革命作为 2 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巨变 ,其影响十分深刻。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 ,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文中对这一思潮兴起的原因 ,以及时人对科学的含义、科学的内在精神、科学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进行了考察 ,对这一思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风雨飘摇,危机迭起。救亡图存成了每个爱国者奋斗的共同目标,救国主义成了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英勇奋斗,设计了一个个救国救民的方案,摸索着一条条富国强民的道路。教育救国,就是这样一个曾为许多知识分子信仰并为之奋斗的救国方案,就是这样一条曾吸引许多知识分子探索的图存道路。它的主旨是通过发展教育来谋求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并认为这是最根本的、唯一有效的救国途径。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从立志教育救国到倡行自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的职业教育,他整整在这条道路上摸索、奋斗了几十年。他的道路,既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勇于探索、锲而不舍、不断前进的奋斗精神,又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主义历程的时代特点。尽管黄炎培在这条道路上的求  相似文献   

15.
《南方论刊》2011,(10):I0035-I0037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作为一种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思潮,其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及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等多方面,探索其来龙去脉,是一有重要意义但又十分艰巨的课题。本文拟从经济现代化的角度,对五四后30年中国知识分子和一些政治势力在这方面的追求做一粗线条的考察。 五四时期关于发展实业道路之争——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出现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近代历史赋予中国的使命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即进行那个时期的近代化建设。从魏源到孙中山,都在试图顺应历史的需要,寻找使中国臻于近代化的途径。这是个一  相似文献   

17.
丁日初在《辛亥革命前的上海资本家阶级》一文中认为:辛亥革命前十几年,上海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的发展。二十世纪初年,资本家阶级在上海开始形成,其中一小部份人成为这个阶级的上层。这个阶层的一个特点是:有的人,如祝大椿和朱葆三,原是民族资本家,后兼任买办;朱志尧、虞洽卿、王一亭则由买办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后,仍不放弃买办职务。但经营独立的企业,在他们的经济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他们是民族资本家阶级的上层。  相似文献   

18.
<正> 史学界对商周政体问题的讨论已延续了数年之久,结果是形成了两种影响最大的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我国商周与古希腊一样,实行的是城市国家的贵族民主政体;一是认为从夏王朝创建、君主制形成开始就确立了君主专制的国家政体。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会抹煞商周政体的本质特点而使之严重扭曲。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前商周和后商周时期,还是在世界其他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找不到与商周政体雷同的政体模式,而只能找到某些方面的相似点或相同点。商周政体的形成、它的结构形态和鲜明特点,都是由我国商周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内部机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重庆社科文汇》2002,(3):F003-F003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虽然提法不同,但都认为,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发生蜕变,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合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结论已经过时。王亦楠就这些问题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其它国家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树起了一座高高的丰碑。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人民及其无数爱国者长期酝酿、斗争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五周年的时候,回忆一下近代中国变革图强思潮的出现及发展,给他们以正确评价,对于认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的斗争,认识近代知识分子为富国强兵所作的努力,认识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历史地位,理解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是会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