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中国很有缘分。中国是一个足以使我着迷的国度,多少年来一直使我兴趣不减。我最初开始学习汉语是在大学时代,那一年是1979年,时值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一开始,我的态度只是想学几年汉语玩玩,然后继续我“真正的”事业。然而,在学了一年左右时间的汉语后,我不但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而且,对中国的历史、文学、当代中国社会等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1年夏,我从美国米德尔伯里学院(Middlebury College)毕业后,选择了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研究专业,并在那里获得硕士学位。此时,“中国”已成为我“真正…  相似文献   

2.
林清美,一个富有中国味的名字。可她却是一位地地道道60多岁的日本退休教师。她曾随丈夫林正康先生于1993-1995年在我工作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任教,同时,也是我教了两年汉语的一位“学生”。林清美老师离开中国回日本已有两年多了,可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她、怀念她。一直打算把我认识的这位日本老师兼“学生”的一些事写出来,第一次见到林清美老师的情景至今令我难忘。那是1993年9月,一位同事打电话给我,请我给刚来中国的日本老师林清美教汉语。当时我没多想就答应了,可第二天去见面的路上,心里不免犯起响咕来。我一句口语都不会…  相似文献   

3.
一生独身的陈洪珍女士幽默地说,她早年“嫁”给了烟草事业,晚年“嫁”给了中国的烟草事业。“洋装虽然穿在身,可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虽然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每当海外著名的烟草专家,英美烟草(香港)公司原生产董事、中国烟草总公司生产技术顾问、香港的陈洪珍女士想起张明敏的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神州内外的歌曲时,她心底常会有一股情丝在游动,她知道那是自己几十年来积蓄的对中国的一份特殊的情感。刚刚参加完中国政府为在华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举行的“友谊奖”颁奖会,刚刚出席了李四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招…  相似文献   

4.
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的友好情谊,中国政府已经向500多名外国专家颁发了中国政府最高荣誉奖——友谊奖。荣获“友谊奖”的外国专家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热爱和平、友谊和进步事业的美妙乐章。听听获奖专家他们对荣誉、事业和生活的感慨,使人们对人类和平、进步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希望,并从中深受启迪和教育。 为中国水稻添彩的印度专家库西博士说:“我在中国取得的荣誉不仅属于我自己,同时也是对过去30年间与我一起工作过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及中国科学家的赞誉。我对中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刻…  相似文献   

5.
“我不是新杭州人,我是杭州人!”2019年,于恒顺利拿到了中国“绿卡”,这对在中国生活13年的他来说,是一种温暖的身份认可,“我可以以中国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这儿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6.
<正>我来自俄罗斯的“北方之都”——圣彼得堡,可以说,我和中国早已缘定今生,这是一场新老交替的接力赛。我和中国结缘的故事要从我的爷爷讲起:二战期间,我的爷爷在中国东北参加了苏联援华抗日战争,并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二战结束后,爷爷曾和中国朋友们用俄语保持书信往来,后来联系中断。不过,爷爷的“中国情结”从未停止,每当在报纸上看到关于中国文化和国情的文章,他都会剪下来保存,日积月累,爷爷竟然剪贴出一本关于中国的“杂志”。儿时,爷爷常带着我一起阅读这本与众不同的“杂志”,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再到中国看看,也希望孙女学习汉语。  相似文献   

7.
你可知道,中国第一个WTO专业博士现在就工作在上海,他曾自始至终参与了13年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的实质性谈判工作,并从1997年3起任外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副部长的秘书。目前,他作为上海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外贸学院入世研究学会执行会长,仍然活跃在没有硝烟的WTO第一线。首创“入世”一词刘光溪博士对“入世”一词有着特殊的偏好,当年,在“关贸总协定”改为“世界贸易组织”后,他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称谓的缩写上颇费了一番脑筋,在“加贸”、“加世”、“入世”、“入贸”等多种提法的排列组合中,他最终选择了“从‘复关’到‘入世’”作为其研究新著《中国与“经济联合国”》的副标题。古人有云: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刘光溪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作为身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前沿的“老资格”的年轻外交官,他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无保留地献给了“入世”的事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刘光溪的求学经历富有一些传奇色彩。从1980年7月高考只差0.5分一度落第,数学作为参考分只考了个18分,到后来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领域学业有成,满腹经纶,在硕士、博士阶段勇做第一个吃螃蟹者,真叫人大跌跟镜。刘光溪说,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种瓜  相似文献   

8.
当我来到北京东郊三里屯区的瑞士驻华使馆,同那里的生入促膝对话近两个小时后,被眼前这位大使的练达睿智。博学多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喜爱深深折服了。进入使馆院落,秘书将我引入大使官邸的会客厅。少顷身材颀长、举止沉稳,目光炯炯有神的大使。满面笑容。连呼“您好”地走了进来。瑞士是一个说德法双语的国家不过那里的外交官一般都会说英语所以一开始我便用英语陈述自己的来意。不想我的话头很快就被大使一口流利的汉语所打断。我惊奇地问大使”你汉语说得这样好是在哪里学的/他弟尔一芙地答道“这说来话长开始在剑桥后来…  相似文献   

9.
向中国朋友敞开心扉中国朋友,我也能和你们分享一些秘密吗?当我来中国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梦想中国有一天不再需要外国专家,也不需要我,那将意味着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使我知足常乐。但在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又常让我难受,他们每天都叫我“老外”。这种称呼我听了不知多少次了。有时我对他们开玩笑地说,“我是新疆人”,他们都相信了。有时,当有人叫我“李同志”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就像我的名字出现在单位的“精神文明”榜的名单里一样高兴。你们认为我在中国呆了10年,已经习惯“老外”这种称呼了吗?事实上,我永远不习惯,在…  相似文献   

10.
每当我踏上黄土高原总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在中国度过的那些美好而难忘的日日夜夜也会一齐涌上心头,历历在目。 21年前,我在日本还是个普通的工薪族,虽说工作稳定,却因厌倦办公室句心斗角的气氛,正寻找新的人生价值。经过3个月的苦苦思索,我终于下定决心:到中国留学。于是,重新开始了汉语学习。 3年之后,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天午休时间,部长找到我,希望我为当天晚上举办的中国研修生欢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中国人,如果你在异国他乡看到专门用汉语制作的标牌:“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不要随地吐痰!”“请保持安静!”“请不要衣冠不整!”……此时,你会不会脸孔发烧?会不会如芒在背?此刻你还能底气十足、昂首挺胸地说“我是中国人”吗?  相似文献   

12.
5月中旬,在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的随行人员里,我又一次见到了他——法国总统的中文翻译吉尔·乌夫拉。我是14年前认识他的。1983年春天,密特朗总统访华前夕,法国总统府邀请一个中国记者组访法,本人乔列其间。乌夫拉是总统府请来为中国记者组当翻译的。他有~个中文名字:吴法儿。那年,他三十出头,又高又瘦,深逮的眼睛带着点忧郁。不过只要他一开口说话,记者组的气氛就会轻松起来,他喜欢“班门弄斧”,接受挑战,很是幽默,一次聊天,说到汉语里“妻子”的几种说法,他一口气说出了“爱人”、“老婆”、“夫人”、“太太”、“内人…  相似文献   

13.
我来自马里共和国。我是1988年9月到中国北京来的。我在中国留学的计划是一年在北京学汉语、四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我的专业。 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我小时候爱看中国的武术电影。当时,我以为每个中国人会武术,到了高中,我们学哲学时涉及到毛泽东的思想和中国地理环境的一些知识。当时,我觉得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感  相似文献   

14.
从一句汉语不会,到口若悬河做电台主持,高玲完成了从学业到事业的一个跨越,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心灵的归属感。"我属于这个地方,属于北京,属于中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工作,对我来讲是莫大的荣誉,因为我面对的是9亿农民,哪怕我的工作对他们产生微小的影响.都会令我有巨大的成就感。这是一个庞大的9亿农民的群体。”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农业部主任苏沙蕊的话毫不夸张。在世界银行工作17年之久.  相似文献   

16.
9月30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荣获1998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海外华人专家和国外专家组织的代表。朱基在代表中国政府向获得“友谊奖”的外国专家、海外华人专家和国外专家组织代表表示热烈祝贺,对所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所作的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时说:引进国外智力,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及派员出国培训,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中国今后将继续加大引进国外智亢的力度,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国今后将继续加大引…  相似文献   

17.
马克·罗斯维尔是个标准的加拿大青年,然而,马克却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多伦多上大学的时候,他就选择了东亚系的汉语专业。后来,他又争取成为加拿大派赴中国的留学生,来到了北京大学,主修中国当代文学。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十足中国化的名字:路世伟,正好是“罗斯维尔”的谐音。在汉语的“读、写、听、说”中,大概“说”是最难过的一关了。为此学校请来了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他以教说相声‘夹演小品的形象化教学方式教留学生们说汉语,在教学过程中,丁广泉发现路世伟颇有中国式的幽默感,于是决。心…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结束时,发言人章启月向众记者深情告白:“这一次的记者招待会是我作为外交部发言人所主持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各位记者多年来对中国外交事业和本人工作的支持。”她同时透露,将出任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出身外交世家,勇于接受挑战,她立志当外交官后,很快进入角色,并且形成敏捷、沉着、简洁、得体、富于专业和女性亲和感的个人独特风格,令国际外交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9.
“到任三天就来参加青岛举办的会议,这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 “我在日本留学这么多年搞过几十次的留学生洽谈会,如此热烈的场面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参加在日本举行的2004年青岛市引智工作重头戏——第三届中国青岛国际化人才创业项目洽谈会时,中国驻福冈总领事武亚朋和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会长郭试瑜分别感慨地说。 2004年,青岛市引智工作突出体现了“常规工作有提升、重点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亮点多”的特点,尤其是在大引智实施手段、成果示范推广形式等方面有了新的较大突破。 走出国门招才引智,开拓大引智格局。…  相似文献   

20.
台湾之行使我迷上了汉语 我学汉语的动机很简单。我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十年以前)我去过中国台湾一个月。那次所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汉语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在上大学以后,我更专心学习汉语。我认为要掌握一种外语,一定要多听、多说、多看、多写。同时更需要了解其国家的情况,了解其语言在社会上、历史上、文化上等背景。我在日本尽量多看点介绍中国的书或有关中国的新闻,有的时候去找中国老师或去过中国的同学问一问中国的情况。越听他们的介绍越想去中国大陆了。不过当时我没有钱,如果去先要赚钱。我打了不少工,但没有赚多少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