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7年12月28~29日,中国人口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在北京中苑宾馆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有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学会第六届会长彭佩云,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斌,副主任王培安以及各地人口学会的代表.会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开幕式,学术研讨会和换届选举.大会结束后,第七届学会常务理事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人口学会成立30周年。为了全面回顾和总结30年来中国人口学会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北京召开纪念中国人口学会成立30周年暨2011年年会。中国人口学会作为人口科学领域的群众性学术团体,30年来,已发展成为拥有2300多名个人会员的组织。学会理事会至今已有7届,马寅初先生出任首届名誉会长,许涤新、刘铮、彭珮云等同志历任会长,宋健、胡焕庸、蒋正华等著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学会中任职,珮云同志现在还是第七届名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口》2010,(6):61-61
2010年10月26日,广东人口学会在云浮市召开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省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人口学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和人口计生系统的代表共157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审议通过了广东人口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通过了新的《广东人口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广东人口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以江效东为会长的学会新一届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第七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暨中国人口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于5月12日—14日在京隆重召开。这是世纪之交我国人口学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基层单位的二百多名专家、学者及有关代表参加了本次讨论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宋平出席了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学学会会长彭云致开幕词,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到会讲话。会议由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宏规主持,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作学会工作报告。本次大会是人口科学研究成果交流的一次盛会。大会共收到提交的专题论…  相似文献   

5.
张维庆 《人口研究》2008,32(1):5-10
中国人口学会作为人口科学群众性学术团体,20多年来,发展成拥有2300名个人会员的组织.学会理事会6届,马寅初先生出任首届名誉会长,许涤新、刘铮、彭珮云等同志历任会长,宋健、胡焕庸、蒋正华等著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学会中任职,对人口学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七届全国人口科学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常务理事,新一届常务理事会议选举彭珮云同志担任名誉会长,选举我担任会长,选举王培安、翟振武等九名同志为副会长,选举解振明同志为秘书长.我被推选为新一届人口学会会长,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将勤奋工作,力争有所作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学会于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由许涤新会长主持。常务理事会听取了秘书长张乐群、副秘书长邬沧萍关于一年来执行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计划工作情况和一九八二年工作设想的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的审议。 根据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通过的工作计划,学会过去一年召开了四次学术讨论会,讨论了人口与经济;在业人口划分标准;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和农村  相似文献   

7.
受第五届浙江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委托,我作本届学会工作报告,请同志们审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人口学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的决定,理事会扩大会议于1983年1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理事55人,其他有关方面代表25人,共提交论文47篇,论文集8份。会上由会长许涤新同志作了题为《论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学术报告;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钱信忠同志作了《人口科学为人类幸福服务》的报告。会议由副会长陈道致开幕词;李成瑞同志介绍了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主要经验;宋健同志作了题为《从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9.
2007年,全国各级计生协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中国计生协六届二次全国理事会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服务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领域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各级计生协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稳固.  相似文献   

10.
经过修改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已于五月十七日经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六月一日公布执行。《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把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具体化,是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对我省切实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修改《条例》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原《条例》是一九八○年二月省五届人大常务委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中国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流动特点及其流动过程进行理论思考,提出梯次流动概念和流动人口的梯次流动形式、前提条件和原理。将梯次流动定义为在流动迁移的过程中,流动人口凭借自身以及外部的力量不断改善其个人和家庭的福利状况,从而呈现出的一种渐进性的向上流动现象。梯次流动成为一种人口流动中不断优化决策的过程,梯次流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促成了梯次流动动机的形成和实现的可能。梯次流动的分析视角有助于从微观视角分析个人流动到家庭流动迁移完成的过渡过程,更好地认识中国流动人口现象的特殊性并完善相应的政策与制度。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家庭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航空  李双全 《南方人口》2010,25(6):40-45,53
家庭流动会在未来一个时期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本文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程度和区域差异从实证的角度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存在区域差异,部分流动人口家庭是通过在流入地生育孩子组成。针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给流入地和流出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客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13.
涂肇庆  原新 《南方人口》2002,17(4):34-40
所谓替代迁移是指迁移人口对长期处于更替生育水平以下的人口,因人口自然减少而产生的替代效用。广东省不但是全国人口流动和迁移最活跃的省份,而且人口总和生育率已连续10年低于更替水平,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本文实证分析广东省在无流动人口、保持峰值人口、维持峰值劳动年龄人口和潜在供养比最大值等条件下,流迁人口对总人口规模和结构的替代效应,认为适度替代流迁人口是解决长期维持低生育水平地区所产生的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航空 《南方人口》2013,28(3):65-72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带眷流动意愿。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最愿意带迁自己的配偶、父亲和子女;社会认同、长期居留意愿和年龄因素对于流动人口的带眷流动意愿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他因素如性别、担心父母的养老、受教育程度、住房来源和来流人地的时间等因素对于流动人口带迁不同家庭成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地理梯次流动、职业梯次流动和家庭梯次流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地理梯次流动受到个人特征、流动经历和父辈的"探路者"效应的影响,职业梯次流动受到流动经历、职业稳定性以及与流入地居民来往状况的影响,家庭梯次流动受到家庭成员特征、耕地面积、流动经历、流入地亲人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是其流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在迄今的相关研究中长期遭到忽视.本文基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及对福建省有代表性的流动人口流动经历和过程问卷调查数据,在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下揭示了流动人口暂时性回流的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三成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有过暂时性回流行为,且结婚、 生养孩子等人生阶段性目标为其回流的主要原因;(2)半数以上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行为发生在首次城市流动和首次职业流动之后;(3)婚姻、 生育、 就业变动等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对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从性别差异上看,女性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整体上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高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受到婚姻、 家庭子女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生命历程对女性的暂时性回流行为更具解释力.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国外对非永久性迁移的研究及其对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宇 《人口研究》2004,28(3):52-59
循环流动等非永久性人口迁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及其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在我国还少有对有关文献的介绍和评论。本文就非永久性迁移的概念、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回顾和评述了国外的有关文献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作者在福建省对流动人口所作的若干调查 ,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重新审视了我国流动人口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影响流动人口流动间隔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4年深圳市封闭小区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构建并测算了流动人口的"流动间隔",同时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影响流动间隔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居住在封闭小区中的流动人口,其流速已经明显减弱;经济利益诱导和社会关系状况显著地影响着流动人口的流动行为,而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流速的快慢.  相似文献   

19.
《人口学刊》2019,(3):77-90
新生代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力军,且新、老两代流动人口已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分化和差异。为探究我国新、老两代流动人口在子女随迁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差异如何以及具体的差异机制,文章使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八城市"数据以及二分Logit回归模型对我国流动人口子女随迁决策的代际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新生代流动人口比老一代流动人口安排其3-12岁子女随迁的可能性低,且新、老两代流动人口的3-12岁子女随迁决策过程确实存在差异。二者差异主要体现在"子女年龄"、"家庭本地月收入"、"流动范围"以及"流入地社会资本"这四个因素上。分析二者差异机制的交互模型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随着"家庭本地月收入"和"儿童年龄"的增加,新生代流动人口安排其子女(3-12岁)随迁的可能性均高于老一代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可能性。由于新生代流动人口安排子女随迁的比例相对降低将会产生更多的留守儿童。因此,新生代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比例降低的深层次原因需要深入研究。各流入地城市应准确把握本区域内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了解本区域内不同代际流动人口的困难和诉求,制定有的放矢、与时俱进的流动人口福利保障政策和制度。此外,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较大的城市应积极增加有关教育设施,制定并完善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婚姻迁移是人口迁移的一个方面,且增多趋势愈见明显。动机研究是人口迁移相对集中的关注问题。但是关于以迁入地为基点对婚姻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以某地区为例,研究其外来人口中婚姻迁移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户籍、经济、就业和城市适应五大因素,并引入logistic模型对测量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对婚姻迁移的贡献最大,除了就业因素外,其他因素的贡献相似。尤其指出的是随着外来人口的城市适应程度提高,婚姻迁移的可能性将会增加。由此说明,外来人口城市生活的再社会化程度将为他们的社会融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