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致力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人口多,素质低,是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索中国人口科学发展的道路,总结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特点,对于稳妥地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人口思想。主要有:(1)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搞好现代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2)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3)要用人均标准衡量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效果,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4)要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5)要通过改革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人口问题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进步、人口与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以及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相互依赖和制约的问题,是一些非解决不可的极端重要的问题。既然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从战略高度确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跨世纪发展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钟逢干 《南方人口》2010,25(3):20-27
我们应当建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以“两种生产革命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较全面的理解是建设这一理论的关键一环。当前,这个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特征作理论分析,论证此阶段中诸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等的人口社会管理政策措施和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应对人口社会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的著述——《新人口论》发表三十周年了。今天联系我国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做法,重读《新人口论》,倍感亲切,更感《新人口论》不是一般的人口论,它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口理论;马寅初先生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理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新人口论》首次较全面、科学地论述了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特色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标志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上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和有计划发展人口的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经历了30多年的历程,才终于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行  相似文献   

8.
路遇、滕泽之同志的《中国人口通史》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百万字。这部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历代人口发展史研究”的最终成果 ,是作者历经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 ,是一部研究中国人口发展历史的重要著作。人口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站在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 ,始终把人口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考察。他强调指出 :“我们的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在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极为重视我国的人口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重要论述,是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毛泽东和邓小平人口思想一脉相承的,是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中集体的智慧,正确回答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所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对于我国在新世纪加快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帮助广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本刊将分期刊发杨魁孚同志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人口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深刻悼念、缅怀邓小平同志的时侯,重新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的人口思想,对做好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邓小平同志对人口问题的部分论述摘发于后,希望广大读者认真学习,以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发展我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  相似文献   

11.
走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聂仕书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段精辟的论述是我国跨世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的生育需求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民的生育需求再认识李具恒(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NorthwestPopulationJournalNo.2(72)1998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今中国人口问题的理论基础,正如江泽民总书记...  相似文献   

13.
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民族人口研讨会于1993年5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兼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到会听取大会发言并即席讲了话。她说:我国要建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就必须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基本国策。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在今年党中央召开的计划生育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专门讲了关于少数民族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问题。彭任说,据她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在原来基础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困  相似文献   

14.
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表明党中央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人口计生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关注民生,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人口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人口科学论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19日~20日在北京召开。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下发以来中国人口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展示新时期我国人口问题研究进展成果的汇报会。会议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尊重科学规律,把握时代脉搏,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的重要学术报告,报告就中央《决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和不断繁荣和发展人口科学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探索综合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道路□张学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作了透彻、深刻的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性因素。计划生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坚定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指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人口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问题以及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和政治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中国人口问题有其特殊的重要性。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1980年底止,全国人口已超过10亿(包括台湾省),占世界总人口的22%。中国控制人口增长和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程度对世界人口活动的趋向和世界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