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40年代 ,萨特提出了文学要介入政治的主张。通过戏剧 ,萨特把他的文学主张有效地付诸了实践。他的每一部戏剧都渗透了他对现实政治的认识与理解。在其中呈现的不是现实的影子 ,而是某个政治事件或某种现实生活本身。其戏剧不仅仅是反映现实 ,再现生活 ,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召唤、去战斗。他的戏剧就是他战斗的号角与匕首、投枪。而对于我们来说 ,他的戏剧就是他那个时代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作品中体现的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阿尔比最成功的剧作成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当时正值存在主义哲学风行美国。阿尔比的主要戏剧作品中对于萨特的重要的哲学思想如自欺、他人就是地狱、对西绪福斯神话的反抗做了不谋而合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间隔》是萨特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剧作。本文通过对《间隔》剧情的介绍和分析,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一些评述。文章认为萨特是一个激进人道主义者,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的意义,同时也有着根本的缺陷。作者还针对目前这种哲学在我国青年学生中的影响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学者本是寂寞的。然而 ,学者在寂寞中充满智性和灵性的思考却应该为世人所熟知。所以 ,无须讳言 ,以客观、公正的心态为优秀的学术著作宣传、介绍 ,扩大其影响 ,应是学术书评的使命之一。由此 ,当拜读江龙先生的近著《解读存在 :戏剧家萨特与萨特戏剧》 (湖南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 5月出版 )数遍之后 ,我便有了言说的理由和底气。一、从戏剧入手 :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如何定位萨特 ,这是每一个萨特研究者都曾经面对过的难题。他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 ?学术界尚无定论。而萨特本人对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他一方面认为自己始终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人际关系是文学创作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在萨特的剧作中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意义。具体分析萨特剧作中的人际关系,掌握它的基本特点,即作为存在的发现、焦虑的体验、选择的可能、本质的实现和偶然的境遇的具体表现,对于认识萨特的思想与创作,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曹禺以他闻名遐迩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人们对他的戏剧理论却缺乏应有的注意。曹禺的戏剧理论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研究他的戏剧理论,有助于对他的剧作的深入理解,对于繁荣戏剧创作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曹禺的戏剧理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亚历山大·万比洛夫是苏联著名剧作家,生于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主要在当地从事戏剧创作。万比洛夫继承了契诃夫戏剧的传统,在自己的剧作中大量使用象征手法,从而使他的剧作充满了诗意。万比洛夫戏剧中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细节上的象征、人物上的象征、地域上的象征和语言上的象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在创作思想上,曹禺接受了某些外国剧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说过:“我从事戏剧创作工作已经数十年了,我开始对戏剧创作产生的情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的严谨的结构、朴素而凝炼的语言,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税利的疑问所吸引。”①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从外来移入到在民族文化中扎根,成…  相似文献   

9.
论李健吾话剧创作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李健吾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他那些描写人性,有意与现实政治疏离的剧作,在注重功利性的20世纪话剧史上显得那么不合群,因而一直被冷落一旁,只有到新时期才有一些零星的文章(最近还有一些较有深度的文章)开始论述到他,但这种研究现状民李健吾剧作的艺术价值,他对中国话剧的贡献及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相比远远不够,本文不想从宏观上去评述李健吾的戏剧创作,只是探讨是什么原因促使李健吾创作出那样的剧作。  相似文献   

10.
曹禺以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构筑着他剧作诗的大厦。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的所思所感;在意境的营造之中渲染抒情气氛;调动多重语言技法增强剧作的诗意之美,是他戏剧语言抒情性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Drama",我国最早称之为"新剧"(文明戏),直至一九二八年才被正式表述为"话剧".第一个为"新剧"正名的,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洪深.洪深,在我国现代戏剧领域里曾经付出过巨大的劳动,无论在剧作、表导演理论和批评诸方面,都有过不可忽视的建树.早在二十年代后期,已被时人誉为"戏剧界最有权威的".他的剧作成就已经得到人们相当的关注,但他的戏剧批评却至今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洪深曾经是三十年代左翼戏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戏剧批评仅是他整个戏剧活动  相似文献   

12.
萨特的戏剧是他哲学思想的图解和具体化。他在戏剧《魔鬼与上帝》中阐述了其存在主义自由观。萨特自由哲学的核心是“自由先于本质”,他认为人实际上原来是个无,什么部不是,等到后来才把自己塑造成了想成为的那种人,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实现自由的途径是人的自由选择,人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通过行动担负起选择的责任。人类由于选择时无据可依陷入困惑,在虚空中孤独挣扎,终身为从自在自由过渡到自为自由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关于曹禺与易卜生剧作之间的显著联系,是曹禺自己一再提及并为戏剧研究者们所关注的,因为这种联系是曹禺的戏剧融汇进世界戏剧潮流中去的一条重要渠道。美国戏剧理论家约翰·霍华德·劳逊曾指出:“易卜生对今日的戏剧的巨大影响,主要在于他的思想体系和技巧(体现思想的工具)这两方面。”综观目前对曹禺与易卜生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多把目光投向曹禺剧作与易卜生剧作技巧的具体联系,而多少忽略了易卜生的富于个性特色的“思想体系”对曹禺更为深刻内在的影响;这种忽略,一方面导致  相似文献   

14.
马赛尔与萨特都是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但有一些观点却与萨特大相径庭。他针对萨特在《存在与虚无》、《恶心》等著作中所论述的“人的存在与自由”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弊端。他指出:萨特把人的存在看作是偶然的、荒诞的、虚无的,是一种悲观的论调,会给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罩上一层阴影;萨特关于“他人就是地狱”的结论,是把人们带到痛苦和不安的处境;萨特提出“我是被判处自由的”绝对自由观,是“最离奇的谬误”,是“虚无”,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马塞尔对萨特的抨击,对于我们研究萨特及其存在主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生命。夏衍的剧作,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中独树一帜。夏衍善于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刻划来反映社会生活。他的准确凝练、质朴自然又充满激情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塑造剧作人物性格本色奠定了基础。强烈的艺术激情、生动的形象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构成夏衍戏剧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从艺术真实的角度对萨特戏剧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萨特戏剧大多具有艺术真实性,这主要是通过类似现实主义文学的方式以及现代派文学共有的方式分别达到的。文章又从萨特本人的哲学观和文艺观等方面,分析了萨特戏剧能够达到艺术真实的原因和条件,论证了这种成功决非出于偶然。最后指出,由于萨特的哲学思想本身具有两面性,存在着难以消除的局限性,萨特戏剧在达到艺术真实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限制的妨碍。  相似文献   

17.
在曹禺所喜爱的外国作家中,契诃夫是最突出的一个。他尊他为伟大的老师。几十年来对他的剧作潜心研讨,并在创作中借鉴继承。契诃夫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也是有名的戏剧家。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几个层次进一步研究了“自然”诗人莎士比亚。从经验感知层次而言,莎翁把历史的春秋、时代的众生百象和时代风云都囊括在剧作之中,象大自然般的丰富博杂、真实鲜活。从戏剧审美角度而言,莎翁把象自然般丰富内涵的故事创作为剧作,对其进行社会、历史、政治、道德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审视,从而形成作品在主题上的多重建构、情节结构上的多线设置、人物塑造上的多元组合、作品语言的大肆铺排等特色。从戏剧创作思维层次而言,其创作主体隐匿沉迷于客体之中,逻辑思维在他的创作中谦虚地退避到一个角落,形象思维是以绝对的优势占取创作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1828.3.20——1906.5.30),一生写作了二十五部戏剧。他的戏剧艺术力量和独创性,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 当易卜生轰动英国文坛时,一些批评家认为他的剧作不道德,有些粗野鄙俗,还有不少人认为他的剧作枯燥乏味。他描写生活在平庸环境中的小资产阶级,他们的最高级的奢侈,就是饮下一瓶香槟酒,来冲淡灰色、冷淡和单调的前景。 在很多人心目中,挪威也就像是一个寒冷而荒凉的国家,在巨大的、贫瘠的群山环抱之中,像这样的一个山国,值得去耕耘土地和开采矿石吗?同样,人们可以设问,值得探询易卜生的剧作,试图花费气力去寻求一条通向那剧作深层的道路,并且希望这种努力获得报偿?但是,易卜生的戏剧仍然赋予足够的吸引力,人们要努力地理解它们,因为这些剧作中闪烁的光芒,足以补偿他们所花费的气力。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苍蝇》是一部存在主义在戏剧上的代表作.对于萨特的这部早期作品,一般都是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理解,因而都忽略了马克思对他的影响.本文作者在对《苍蝇》同时期的萨特思想及其胡塞尔、海德格尔思想的比较分析之后,联系萨特晚年的自述,确认萨特此时不仅接触过马克思著作,而且不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的影响.就《苍蝇》而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贬损神道;(2)超越“彼岸”;(3)重视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