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趋势下,中国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带来大规模的征地,其背后的重要激励因素来源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通过引入网络博弈模型刻画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的竞争机制以及策略互动性,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实现了网络模型与空间计量的有机融合。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确实存在显著的策略竞争,而且这种竞争行为属于策略互补,周边地区征地规模的增加会使得本地的征地规模也扩大。进一步扩展网络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策略互动性,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既存在横向策略竞争,也存在着对中央政府的纵向共同反应,即表现出横向竞争和纵向跟随并存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3.
"标尺竞争"理论最初用于规制政府行为的研究领域。随着财政分权的发展,该理论被用来分析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与传统的"用脚投票"理论不同,"标尺竞争"着眼于官员行为而非考虑地方福利。用规制理论分析政府官员与选民的关系,为研究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释。此外,众多实证研究也以该理论为出发点诠释地方政府竞争的作用及影响。本文从标尺竞争理论的发展及财政分权框架下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入手,梳理解释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20,自引:0,他引:120  
市场化改革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分权,在既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下,这种分权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由于垂直化行政管理架构和资源流动性的限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的良性增长,保护性策略和掠夺型策略可能被选择,从而增加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损害经济增长。合理的分权和促进资源流动的政策将有助于改变不利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发展和民众的福利,不可避免地成为竞争主体.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不同,基于目标的行为选择不同,导致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竞争效应也不相同.建议从规范地方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合作机制、形成新的合作规范制度等方面入手,以降低或是避免地方政府的过度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分权化的财政体制的形成和行政上的放权使地方政府逐渐拥有选择本地区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自主处理地方性公共事务等权利.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模式重心偏向经济取向,经济发展、GDP增长和就业率成为衡量地方政府的激励标准,从而导致了地方政府演绎激烈的利益之争,并由此衍生出非理性竞争行为.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回归理性的行为在于运用制度激励与约束.  相似文献   

7.
当前,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已深嵌入"改革的国家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内部,在发挥这一体制或模式的绩效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深刻的合法化、规范化难题。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经济竞争,它带来了一系列制度化的效果。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关系成为地方立法的结构性约束条件,以其为动力的地方立法,一方面,发展出了工具理性、实验主义、制度绩效等突出特点;另一方面,也存在地方立法的民主合法化基础的缺失、法治系数偏低、规范冲突等风险。其需要从规范竞争秩序、完善政治问责机制、加强立法的公众参与等三个方面进行制度防范和矫正。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当今时代,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创新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内部,它越来越多地与公民社会发展、地方治理成长发生着关系。从实践上来看,地方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创新的一种趋向,建立起“政府创新与地方治理”的分析框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分析框架对地方治理的基本内容、社会根基,政府的主导作用,可能出现的异化问题以及实现路径选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各级公共权力机关及其领导人发起实施的大量政府创新实践,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地方地关系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权力结构中,官僚制受双重制约,在横向与纵向的结构关系方面体现出控制、封闭与依附等特征。三者构成分析地方治理行为的一种分析框架。地方政府行为受到具备上述特征的制度激励,而在创新过程中有短期效益,但长远效益堪忧。  相似文献   

10.
11.
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而竞争的机制,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行动。在新一轮扩大地方政府自主权的背景下,矫正过去的地方政府竞争制度、重塑中国经济新动力,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极其重要的选择。过去地方政府竞争是以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为中心,现在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要通过对统计体系、标准体系、绩效评价、政策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以新发展理念修正地方政府竞争的目标函数及其构成。重构高效的纵向治理体系和横向治理体系,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和通过改进后熵值法计算得到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实证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地方政府竞争显著增加了地区污染排放,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存量与环境污染均呈倒“U”形关系,经济发展短期会带来环境污染,长远则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资本存量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投资能力,投资速度过猛或滞后均会给环境造成影响。认为,应从改革传统政绩考核办法、确立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制度等方面优化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并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投资力度,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目的在于探究地方政府普遍热衷的"土地引资"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表现。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下辖的A县和B县为例,综合考察了两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情况和实际成交情况。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B县远远落后于A县,但却一直与A县进行着同质化的竞争,导致产业结构相似,无法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市级在分配年度计划指标时,更多的是考虑各县间的平衡,而不是如何提高利用效率,地区间均衡发展的初衷在地方政府GDP竞争的背景下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4.
层级政府之间的分权会导致次级政府的竞争(又称地方政府竞争或辖区竞争),这种竞争可以表现为税收竞争,也可以表现为支出竞争或者标尺竞争。现有的研究已经发现了这些竞争存在的有力证据,并且解释了这些竞争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不过,现有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关键的不足,这些不足正是地方政府竞争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竞争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转型经济中,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竞争在竞争的内容、重点、秩序和机制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特点。本文围绕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展开竞争的重点、手段及内容,并用博弈矩阵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的后果,得出结论:招商引资竞争很难改变企业的固有区位选择,竞争的结果一般情形下只能改善企业的收益,但降低了地方政府所获得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分工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针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政府规范招商引资活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创新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维系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单独进行分析,其创新的原因在于激励和压力双重外力下的制度变迁,由于交易成本较低的自身特点使其具有创新的优势.而由于路径依赖因素的影响,创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障碍.创新的模式可区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方式,创新过程中由于经济人的特点容易出现异化的效应,而效果则应该结合政治、经济及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综合予以考证.  相似文献   

17.
零售商家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来实施竞争策略,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展开竞争,都是一个对策过程。采用对策论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的对策分析模型,并在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竞争商家间的合作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的情形下,生态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采用2001-2015年我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模型测算各地的生态效率,进而以生态效率为被解释变量,财政分权和地方竞争为解释变量,建立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将空间效应分解为长期和短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对于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地方财政自由度的提升可以有效促进本地区生态效率的提升,但是由于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存在,生态效率建设存在“以邻为壑”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