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来看,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把希腊悲剧的精神归结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并以此反对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哲学,最终以艺术的方式肯定了生命,所以尼采在该书中主要宣扬了一种艺术的形而上学、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主义精神。但是,经过分析之后,文章得出结论:尼采并不仅仅是在讨论艺术形而上学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更根本的形而上学问题,即,生活究竟是需要真理还是谎言?也即真理与生命的关系问题,而这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美国哲学家努斯鲍姆新近在《波士顿评论》上再次对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赫卡柏》进行探讨,涉及女权主义、复仇相关论题。本文将以尼采对欧里庇得斯的著名指摘为切入点,试图理解努斯鲍姆对尼采的指正与辩护,并借助对《赫卡柏》的文本分析以及努斯鲍姆在《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一书中所作的解读,主要围绕该书第十三章标题中的关键词“背叛协定”来展开论述,各部分分别探讨了预言、友谊、复仇、酒神精神等问题,并以人与协定的关系变化来思考悲剧行动的根源,考察尼采与欧里庇得斯之间存在着的对悲剧的共同诉求,而这同样也是笔者为欧里庇得斯所作的辩护。  相似文献   

3.
尼采早期美学思想中的“酒神”和“日神”来自于他对古希腊哲学的继承,对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发扬。靠着对古希腊宇宙本体论和永恒生成思想的深刻理解,尼采合“酒神”与“日神”而成“强力意志”,“强力意志”使人作为一次“美的事件”在宇宙间生成。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悲剧可以看作希腊早期的哲学,但它不是抽象的本体论或逻辑推断,而是原始质朴的诗性智慧。古希腊悲剧给后来的西方哲学以启示和灵感,海德格尔和尼采都从中获取过重要的思想。古希腊悲剧是西方哲学的家园,这一视角也有助于理解其本身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论尼采的悲剧观》一文中,赵凯对尼采的悲剧思想作了较深入的论述。文章着重从尼采的哲学入手分析其悲剧思想,指出,尼采把对悲剧艺术的理解从抽象绝对的理念(即上帝)回到人的生命意志本体。上帝死了,而悲剧精神复活了。  相似文献   

6.
“迷惘的一代”文学体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和欧内司特·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主义和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微关系。菲茨杰拉德小说中包蕴着深刻的叔本华哲学思想,而海明威小说则呈现出明显的尼采哲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悲剧艺术常驻不衰吗?或者,它象其他艺术思潮、艺术精神和艺术形式一样,盛极一时,而后就退居旁位,甚至蔫然凋敞?尽管历代作家都未放弃悲剧创作,尽管文论家们始终把悲剧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可还是有一些人大胆地提出悲剧已经消亡了。本文拟就国外的几种悲剧消亡论做一述评。 一、尼采的启示 悲剧消亡论的端倪出自尼采。尼采把悲剧视为酒神精神的泛音,与酒神精神共存亡。他认为真正的悲剧只存在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当欧里庇德斯粉墨登场时,悲剧艺术就蜕化变质,寿终正寝了。造成希腊悲剧衰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苏格拉底主义的兴起。 在索福克勒斯之前,希腊悲剧人物都是个体化了的酒神精神,扮演着酒神的悲剧。而欧里庇德斯的悲剧主角却徒有酒神的面具,没有酒神的灵魂。借他  相似文献   

8.
刘蜀贝 《晋阳学刊》2003,(2):100-102
尼采(1844~1900)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和文学家,非理性主义者。以思想深刻尖锐、文笔优美著称。他自小就崇尚古希腊神话,尤其是其中的悲剧英雄。他所在的普福塔中学,以古典教育闻名,他在此受到了人文主义的熏陶和扎实的古典文化的教育。由于喜欢古希腊抒情诗人阿那克里翁,尼采此时也就迷恋上其诗歌中所歌颂的酒神狄奥尼索斯。为了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古希腊神话,在莱比锡大学,在恩师里奇尔的指导下,他选择研究语言学,并由此打开了古希腊神话的大门。尼采非常崇尚古希腊民族。在他看来,无论从生理还是从种族的角度看,希腊人都…  相似文献   

9.
论奥尼尔戏剧中的古希腊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金.奥尼尔继承了古希腊悲剧中与命运抗争的悲剧主题,但他在汲取和借鉴基础上能够独辟蹊径、大胆创新。他的悲剧创作融入了许多现代戏剧的因素,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的思想滋养,充溢着独特的现代悲剧精神。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的融合也使其成为20世纪由传统戏剧向现代戏剧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与西方悲剧这两股强劲的文化之流,在尼采这里融汇在一起了,从而出现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尼采的悲剧哲学.本文探究了悲剧哲学产生的哲学史和艺术史前提,论证了悲剧哲学产生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说明了悲剧哲学对于悲观主义哲学和乐观主义哲学的双重优越性,阐述了悲剧哲学作为存在论和价值观两者之统一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张岩  刘欣 《齐鲁学刊》2007,(4):98-101
"命运观念"是古希腊文学和哲学的核心概念。古希腊悲剧被称之为命运悲剧,它以神谕这一感性的意象形式抒写着命运的神秘可畏,以及人与命运冲突的悲剧必然性;在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以及柏拉图的"理念",其实都是"命运"这一意象的哲学表达。现代基因理论从分子这一微观水平上较为科学地解释了什么是命运,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人类的现代命运。从古希腊文学的命运悲剧到现代基因理论对命运观念的科学阐释,西方文学似乎完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循环。  相似文献   

12.
荀子关于礼义与性情之关系的思想,对于当代儒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们通常将荀子的性情论与礼义积伪论对立起来,这其实是不对的。我们发现,荀子思想是从“礼以养情”出发的。情有两种:有待之情与无待之情。这两种情又分别联系着有待之性与无待之性。首先,性情论中有待与无待的区别,给出了礼义的来源——忧患之情;而礼义又反过来滋养了性情,从而塑造了一种君子人格——“悫”或“材悫”。于是,有待与无待的鸿沟在礼义实践中得以被超越。因此,荀子的性情论与礼义积伪论之间存在着相互给出和互相诠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在古希腊哲学发展方向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他关于主体思维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观点,很值得我们重视。(一) 苏格拉底在使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从自然转向社会和自我的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西方哲学史表明,早期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以后逐渐深入,由外向内,转向自我,转向人本身。苏格拉底的思想涉及社会领域较为广泛的内容,其中他最为关注的是对主体思维和社会伦理的研究。在古希腊哲学发展中,他的思想体现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移入城邦之中,使之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4.
节日剧场艺术──尼采艺术观三题乔延军尼采观照艺术的角度是独特的。他受启于“节日”,陶醉于“剧场”,进而把人带入“艺术”审美的人生。一、实现了人的“在场”尼采在“节日”和“剧场”中,重新让人找回了他的“本真存在”,从而使“悲剧的再生”成为“人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迷惘的一代"文学体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和欧内司特·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主义和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微关系.菲茨杰拉德小说中包蕴着深刻的叔本华哲学思想,而海明威小说则呈现出明显的尼采哲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生命自我超越是中西哲学的一大主题。西方近代哲学对主体性和超越性的建构使人类自我超越的归宿漂离宗教,尼采超人哲学力图使人类价值理想从天国的彼岸回到人间,克服了近代哲学生命终极关怀的超绝性和神秘性,从而与中国儒家哲学通过伦理方式沟通人的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层面来实现道德的真我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尼采和儒家哲学的先验唯心主义立场和专制等级主义情结,使其生命超越论陷入空洞并不失反动之嫌。马克思所阐明的在“自由联合体”中的“自由而全面的人”真正地实现了生命的超越,达到了真正的善、生命的终极价值,从而形成了对“超人”价值论和“圣人”境界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周春生在《悲剧精神与欧洲思想文化史论》中说,悲剧精神是欧洲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即“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生命永远处于对立冲突之中,并且没有任何归结点,由此而构成一种命运。人虽然解不开命运之谜,却又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其发端是古希腊。这种悲剧精神反映到文学中,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悲剧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俄狄普斯王》莫属。而在我国,堪称“元代悲剧典范”的《窦娥冤》也体现了这种“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的悲剧精神。本文想以这两部作品为例,从悲剧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表达功能方面比较探讨古代中西方(主要是中国元代和…  相似文献   

18.
屈原之死和他的悲剧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屈原,应该以他的自杀为起点,惟此,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伟大作品。无疑, 屈原之死是一种“命” 与“运” 的必然给定,“命”是不可选择的出生地、时代、家世等先在要 素;“运” 则是可选择的后天变数。但屈原放弃了自己的可选择性,明知自己的理想不可能在楚 国实现,明知自己的志向、操守与时世不合,但决不放弃自己的主张,也决不放弃自已的祖国。 这种“不放弃” 的自我执著便是一种悲剧人格,也正是这种悲剧人格决定了他个人的悲剧命运。 以脆弱的生命个体与整个污浊不堪的杜会作一生的抗争,其结局除了死亡还会有什么出路呢? 当然,屈原走向自我毁灭,有一个痛苦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生命的自觉,是一种个人价值选择 的结果。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把价值毁灭的价值。这价值就在于向世人昭示:生命的存在并不是 “估价一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毕达哥拉斯文体”的创构既有中国传统的思想渊源,又深受西方现代思想观念的启迪。尼采回到古希腊思想的根源处反思、重构哲学,通过引入“格言”与“诗”两种表达方式,倾心“聆听”世界交响曲的“回声”,并以“语境化”的结构方式构建“格言中的体系”,消解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力量,系统重估形而上学的价值。尼采颠覆了传统哲学概念化、体系化乃至形式化的书写程式,将语言视为理性与启示之母,赋予思想更强的穿透力与生命力,使人重新成为更深、更广力量的倾听者、领受者和传达者。尼采的哲学写作是一种理智诚实的标志,予人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20.
尼采美学思想的要义是为人生而艺术。尼采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他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在尼采看来,古希腊人借助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发展而来的悲剧艺术,使人生变得壮丽,酒神精神乃至强力意志成为人的生命之本质规定。因此,尼采认为,在人的生命由于科学、道德的戕害而越来越孱弱的时代,只有艺术才能够实现拯救。尼采的美学思想吁求着强力,它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