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齐 《现代妇女》2014,(6):265-266
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本文以"秦火火"造谣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谣言的自身特点,讨论网络谣言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谣言的应对措施,力求从本事件中抽象出对网络谣言的一般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冲突时有出现,随着新兴媒介的发展,公众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网络来发表关于社会问题的态度和意见,并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也由此得以频繁发生。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它的演化规律是怎样的?政府又该如何有效应对它呢?本文试图一一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客观地辨析了市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时运用的舆情研判、危机处理和学习创新能力,初步判定其存在舆情研判能力不强、缺乏危机处理能力、学习能力欠缺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原因在于危机意识薄弱、协调交流机制,危机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分别从舆情应对观、健全舆情工作机制、增强信息交流和培养高素质舆情应对人才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烦扰一时的“张悟本事件”暂告一个段落。但我认为,该事件给健康传播带来的反思应该继续。  相似文献   

5.
从群体性事件的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爆发阶段和平复阶段等深入分析网络舆情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联系,可以看到,网络舆情贯穿着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始终,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一定的助燃作用。为了有效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疏导,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发布体系,完善法规,联合媒体加强网民道德教育,共同治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青年群体作为熟稔网络媒介操作技术的主体人群,普遍具有较高的公共事件议题关注与参与热情。运用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法,以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议题为例的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权益诉求、媒介使用习惯、价值理念、媒介事件参与体验的精准叠合带来了公共事件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迅速传播;而文化水平、情绪强度、理性程度等的差异则使得事件议题在急速传播中同时出现聚焦与散逸;青年群体耐心的缺乏与对新议题的转移则易导致公共事件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快速消解。对传播主体人群的再审视将为网络公共事件议题的理性聚焦、秩序传播、事件问题的有效推进提供思考的进路。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给和谐校园的构建及社会稳定带来了考验。在限定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从预防、引导和反思这三方面探讨应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路径,为处理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艾滋女事件:网络不是诽谤者的“避风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又一次为虎作伥 2009年,网络“晒客”继续晒工资、晒账本、晒情感,晒并快乐着。然而,当网上“闫德利”把“自己有艾滋病、和两百余人有性关系”的事情晒出来后,委实晒得人惊心动魄,晒得社会哗然一片。  相似文献   

9.
《老人世界》2014,(8):61-61
5月初,杭州余杭因为垃圾焚烧项目引发群体事件。自2007年厦门PX项目以来,大连、宁波、昆明、茂名等地,先后因为一些重大项目引发类似事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微时代已经到来,微博、微信等成了一些谣言的传播和滋生地,发生在2013年8月的"秦火火"事件和"微博大V薛蛮子嫖娼被捕"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都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在网络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他们却没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守住自己的底线,不惜利用网民的信任制谣、传谣,这正是他们缺失最基本的媒介素养的表现,因此,我们有必要重申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也有必要呼吁全社会加强对媒介素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时代,政务舆情逐渐成为民众表达对于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看法和意见的重要渠道,地方政府作为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其应急能力、舆情处置策略都面临着重大考验。本文基于文本情感分析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通化市地方政府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舆情应对不力的原因进行深层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回应网络舆情时所面对的两个主要矛盾——社交媒体市场商业逻辑与公益逻辑的内在矛盾,以及公众关注现实问题解决的诉求与政府应急机制侧重点不同的矛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为地方政府回应突发网络舆情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谣言作为一种社会舆论长期存在。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衍生出"网络谣言"这一怪现象。网络谣言对网络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大学生是网络的最广泛受众群体,更易受到不良影响,应引起重视、深思。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对高校"意见领袖"在高校网络谣言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高校的"意见领袖"具有极高的参与度和人际传播中的情感色彩,使其成为高校应对网络谣言中重要的力量,成为官方信息发布平台的有益补充,在高校网络谣言传播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网络集群事件频发,本文以长春微信圈乞讨母女为例,试析网络集群事件的一般发展规律,并对网络集群中媒体和政府的反应进行重点分析,希望为管理网络集群事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公共事件的演变逻辑 10月23日,上海知名论坛宽带(KDS)上有网友转发了“90后女生殴打同学”的视频,该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很多网友表示痛恨打人者“熊姐”的暴力之举,并发起了人肉搜索。不久,该女生的真实姓名、家庭地址和学校地址均被“挂”到网上。网友们不仅“说”,而且还要“做”。10月26日下午,“屠熊大会”在“熊姐”所在学校上海市南湖职校二分校门前召开。一场由虚拟世界“燃起”的网络公共事件就这样形成了。该校门口的校牌上被贴上了黄色的“愤怒脸”图案。约200名网友聚集在一起高喊:“校长出来道歉!这是上海的耻辱,教育界的耻辱!”最后在警方的及时介入下,事件才得以平息。  相似文献   

15.
选择在网上发牢骚的人越来越多了,其实,只要不违法缺德,公民该有那么点“牢骚权”吧。作为领导,该怎么对待?  相似文献   

16.
河南郑州市二七区原房管局长翟振峰的女儿名下有11套房子,此事一经网络披露,便令舆论哗然,其女被冠以"房妹"之称。随着调查的深入,"房妹"父亲的腐败问题比披露的更严重。翟家曾有31套房产,已出售7套,现有24套,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称得上是一个网络危机年。从陈冠希的艳照门到CNN辱骂中国人事件,从家乐福遭抵制事件到王石赈灾捐款事件……在这个以网民为主的YOU时代,网络的力量强大而无处不在。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不能忽视这股社会力量的影响力。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维护组织的声誉,成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将逝的2009,“网事”与我们结伴同行。 “躲猫猫”“邓玉娇”“开胸验肺”,事事关心;“楼脆脆”“被死亡”“挟尸要价”,帖帖跟进。网民组成的网络监督大网无处不在,监督腐败官员的作威作福,跟踪公权力的恣意妄为,还原被遮蔽的事实真相,给弱势群体以道义的力量。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在网络观念的涤荡下,网民正变得更理性,网络民主在加速成长。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发布的一条官方微博引发了广泛的网络论战。围绕骚与扰的问题,在政务微博的权威性与通俗性如何权衡、网络时代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应如何作为、权利的边界与自由的限度该如何界定、个性张扬与自由标榜中是否也存在着对他人人格与尊严的无视与冒犯、公序良俗与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起着怎样的作用等问题上所形成的话语盛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当下青年的社会情绪及价值取向的生动范本。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小布什政府上任后不久,便发生了针对纽约和华盛顿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此后的美国全球战略被许多人——包括美国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和官员,也包括中国的不少学者——冠名为“反恐战略”。不错,美国确实有一个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基本目标的长期战略构想,并以具体行动实施着。但笔者认为,“反恐战略”不等于美国的全球战略:以此为依据判断美国的全球战略,甚至把小布什政府的全球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