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佐作品内容充实,多有为之作,对当时的政术人情及历史上治乱兴衰每有涉及,尤其具有浓厚的海南地域文化色彩。其风格则以自然抒写为主,表现出一种文质适中的特点。他对历代的诗文做过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对唐宋诸大家风格有所领会。他在学术与文章方面,与丘濬、陈献章两位有声气相通之处,但其影响远不及丘、陈。他在明代迅速兴起的海南文人群中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而且作为明代中期复古派文学全面兴起之前的作家,其文学创作对于认识明代文学史的发展进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孙■、王佐等结社南园的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孙贲艹、王佐等结社南园的时间汪廷奎孙贲艹、王佐等结南园诗社,其事甚为著名,广为人知。但南园诗社始结于何时,却众说不一。明人黄佐是较早介绍该诗社的一个,其涉及结社时间的文字,见于《广州人物传》和《广东通志》中的《王佐传》(文字全同),兹摘录与南园诗...  相似文献   

3.
《琼州学院学报》2016,(1):47-55
海南"吟绝"王佐是海南本土诗歌觉醒时期的代表诗人,与同期另一位大诗人丘濬一起构成了海南明代诗坛乃至整个诗坛的高峰。王佐的思想以六经为本,好学为宗,中仁为用,谨守儒家修齐治平之志,在政治上有开言路、任人事、重边防、调盐粮、修道路、设礼教、平选举等数种思想,然规模尚小,尚不足以言其条贯,仅其中开言路、重边防的思想有开明大家气;在礼教上尊礼教、辨华夷、重家教、平选举;在文学上则承接韩欧影响,杂一点理学意见,主张文以见道,并无特别的新见。王佐的诗歌大致可分为叙事、风物、咏怀、咏史、赠答等五种类型,其中以叙事诗与海南风物诗最具特点。  相似文献   

4.
孙卫国 《学术研究》2024,(2):110-120+178
元官修《宋史·文天祥传》将邓光荐《文丞相传》的叙述,删节编改,生造出文天祥“黄冠归故乡”之说,弄清其史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朝鲜正祖御撰《宋史筌》,因惩处洪启禧,而摒弃其《文山先生详传》中的说法,沿袭《宋史》之说,致使朝鲜儒士多不质疑“黄冠故乡”说,而是给予各种解读,诸如为宋复仇说、效仿微子与箕子之“教化说”“时义说”等,丰富了对“黄冠故乡”之理解,也有助于深入探讨文天祥之生死观。文天祥的忠诚节义精神,契合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的政治文化,因而他成为朝鲜儒林关注的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主要有:一、边界各县存在的土客籍矛盾是错杀的基本原因.土客籍矛盾是边界历史遗留下来的特殊问题.袁文才是客籍的首领,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等人是土籍革命派领袖.他们曾经有过联合,但随着斗争的日趋残酷和艰苦,土客籍矛盾逐渐尖锐起来,社会上也有"客籍人的枪,土籍人的党"之说.袁、王不大听特委的领导,特委也有人认为袁、王闹独立性,是潜在的敌人.二、党的六大通过的《苏维埃组织问题决议案》"对土匪关系"的错误思想,是造成袁王被杀的根本原因.六大决议曾指出:土匪"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他  相似文献   

6.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过程,是通过两个层次即事实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来进行的(参看拙文《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认识规律》,载《华中师院学报》1982年第4期).对历史人物所进行的价值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认识,它是具体的,是发展变化的.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他评价历史人物的专著《藏书》、《续藏书》里,对战国至元的八百名历史人物,以及神宗以前明代的四百名人物进行了品评.他宣称要"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以"予李卓吾一人之是非"为标准,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李贽到底是以一种什么价值观去评价历史人物的,他的价值认识具有什么特点?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李贽在《藏书》和《续藏书》中对历史人物的事实性认识,主要是根据以往的官修史书;其价值性认识,则主要渗透在大大小小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道德律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实在性问题是康德始终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诉之于道德情感,但又局限于"纯粹理性的事实";直到晚年的《论俗语》中,他才从个人道德实践、国家法的政治实践和国际法的历史实践三个层次论证了义务原则的实践有效性,即纯粹实践理性的原则在道德实践中具有心理上的感化作用,在国家法的立宪活动中是先天的标准,在国际法的历史进步中则将表现出"天意"的客观历史目的,从而接近了后来黑格尔历史理性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原则以及"理性的狡计"的概念,但由于这些都还没有完全脱离"反思判断力"的类比原理,只限于一种"假设"和"希望",因而最终尚未真正进入到历史理性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高远 《北方论丛》2012,(2):77-81
清初学人改补《宋史》,不仅是《宋史》文本问题,也是一种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化现象。在此过程中,蒙元之代宋与清之灭明历史情境的相似及清廷的政治导向,使清初学人对宋代一史之"借",基于"类"之似,即以"类似"而作,对"宋亡"之为"明亡"的追论。此类改补《宋史》群体,其目的是借助修史表达自身的诉求,从而为自己在易代后的文化秩序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有的逐渐消亡,有的则融入了政府倡导的新文化秩序中,共同构成了清王朝国家意识形态的历史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9.
《孝经·开宗明义章》义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统治者把它视为"治理天下"的思想政治圭臬,普通民众将其视为"立身行道"的行为准则。《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的起始章,蕴含义理有三个:一、"无念尔祖";二、"孝为德本";三、"孝始孝终"。研读《孝经》,发掘其深层智慧,赋予"孝"以现代内涵,运用其义理可以对当今社会问题的解决予以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宋史》订误二则燕永成研读《宋史》,偶然发现几则该书在时间、官职、数据以及记事方面的错误,今特加订正。1.《宋史》卷八八《地理志·两浙路》(P.2174):“临安,望。钱奏改衣锦军。太平兴国四年,改顺化军,县复旧名。”按:《(乾道)临安志》卷二:“其...  相似文献   

11.
学术随笔:走出“主奴关系”的哲学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是哲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崇拜他的人把他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甚至推重他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贬斥他的人说他的哲学几乎全部是错误的,甚至有人嘲笑他的著作四分之三是陈词滥调,四分之一是胡说八道.  相似文献   

12.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庸》的政治伦理思想以"知行相顾"为基础,以"中正"原则、"中则"标准和"中行"诉求为内容,其突出特点就表现在其对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调适上。  相似文献   

13.
自隋唐以来,中国正史中开始用"拂菻"称呼拜占廷帝国,代替了以往的"大秦"之名。与《旧唐书》和《新唐书》不同,《宋史》中的"拂菻"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议。大体看来,学者们大致为其是拜占廷帝国还是塞尔柱人的政权(如罗姆苏丹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文本和相关历史来看,《宋史》中的"拂菻"更像是对拜占廷帝国的描述,但是"拂菻国"的来使应该并非拜占廷帝国官方的使节。  相似文献   

14.
南宋史家李攸编撰的《宋朝事实》,是以记载宋代典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部史书.但因作者生平事迹和《宋朝事实》的编撰过程不详,以致后人对于其书名、撰人和卷数的记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书名分别有《本朝事实》、《皇朝事实》、《国朝事实》、《宋朝事实》;其撰人分别有李攸、李伋、沈攸、沈收;其卷数分别有六十、三十、三十五、二十.《宋朝事实》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补充《宋史》等史籍纪事缺漏,二是订正《宋史》诸书记载舛误,三是对《宋史》诸书存疑考异,四是为宋、明人编撰类书征引取材.故历来为研治宋史的学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5.
张戒是南宋初期第一个起来反对苏、黄诗风的人,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他的诗歌理论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张戒其人及其《岁寒堂诗话》作初步的探讨。 张戒,《宋史》无传,其名见于《宋史·赵鼎传》。钱曾《读书敏求记》误为赵戒。《三  相似文献   

16.
"史义"是中国古代史学用以表达历史思想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初次提出《春秋》有"义";汉代史学援借《春秋》之义,但又各具"旨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春秋》之"义"遇冷,史义另辟蹊径;隋唐时期,主要是对盛衰兴亡进行总结,后来则要求重建《春秋》之"义";宋元明时期的主流是以"理"审视历代史义;清代在史义方面呈现出朴实与圆通两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变中有不变,《春秋》之"义"始终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首要之义。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这部小说借用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写明代中叶以后的现实,臧否人物,寄寓深意,加上它的作者和成书过程一直扑朔迷离,成为争论不休的疑案。因此,对小说人物的考证,也许可以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先说《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潘金莲、吴月娘等人是真名还是假名?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虽有些民间传闻,很难视作信史;次说小说中相当数量的昔通人物,他们的名字,有的是谐音,隐寓着作者的爱憎褒貶,有的也可能是信手拈来的,于史无考,也没有考的必要。引入注目的是,《金瓶梅》一书中,特别是第十七、十八、四十八、四十九、六十五、七十、七十七、一百回中提到的一大批上层人物,我粗粗统计一下,知县以上的中高级官员,包括皇帝在内,约有130余人,经我初步考证,发现其中半数以上的人都名载史册,而且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宋史》中有传的历史人物。《金瓶梅》的故事,是从《水浒》第二十三回到第二十七回内容中演绎出来的。两部小说都以北宋末年的朝政作为背景,其中涉及到宋徽宗、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张叔夜、侯蒙、陈瓘(即陈了翁)等等,都是历史上的着名人物,毋庸考证。但《金瓶梅》以蔡京父子影射明朝嘉靖时期的奸相严嵩父子,另寓深意,这是两者不同之处。同时,《金瓶梅》提到的北宋人物,包括王安石、苏东坡、米元章在内,多达数十人,这是《水浒》所不及的。如: 安妃娘娘(第七十八回),《宋史》卷243有传。朱勔(散见各回),《宋史》卷470有传。蔡攸(第十八、九十八回),《宋史》卷472有传。张邦昌(第七十回),《宋史》卷475有传。李彦(第七十回),《宋史》卷468《杨戬传》后有附传。汪伯彦(第六十五回),《宋史》卷473有传。  相似文献   

18.
<正>刘运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他热情而深沉的文化关怀。他离开故乡来到海南岛之后,就一直用敏锐而深刻的审美目光扫视着热带海岛上最具代表力的文化遗存,创作出大量凝聚着热烈文化关怀的作品。《东坡魂》是对海南历史文化以及苏东坡完美人生符号的追溯。海南历史文化固然不只表现在东坡身上,但是戴肇辰那个"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的著名论断,早已成为学术界和海南人民的共识。苏  相似文献   

19.
宋末著名爱国诗人谢翱(1249-1295),《宋史》无考,有关他的籍贯问题,宋、元、明、清的文献资料记载,说法各异.如宋末方凤《谢君皋羽行状》云"福之长溪人";邓牧《谢皋父传》云"延平人";元代任士林《谢处士传》云"闽人";元末明初张丁《登西台恸哭记注》云:"《登西台恸哭记》者,粤谢翱之所作也."谢翱在自撰的《金华洞人物古迹记》中也署款云:"粤人谢翱记."明代邓椿《宋隐士谢皋羽先生墓碑记》云"闽宁人".清代邵武司训张宏栈《传谢皋羽遗事》又重持"长溪人"之说.近人郑贞文在《闽贤事略》、刘禺生在《世载堂杂隐》中又各开"霞浦人"和"广东人"之嚆矢.解放后出版的宋诗选、文学史以及介绍谢翱生平的文章,沿用郑说将谢翱的籍贯写成长溪(福建霞浦县).为了弄清谢翱的原籍.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从淳祐五年析长溪建置福安县看出  相似文献   

20.
《琼州学院学报》2022,(1):87-88
<正>历史发展到明代中期,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是无法绕过的,他出生并成长于为历代所轻视的海南岛北部的一个小乡村,却最终成为全国的一代儒学宗师、朝廷重臣,这个人就是丘濬。海南岛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缓慢发展着,与中原相比,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直到封建社会晚期,海南文化才得以勃兴,明清时代产生大量进士、出现一批杰出人物是其兴盛的标志。这批杰出人物中,"四绝"是代表即 "著绝"丘濬、"诗绝"王佐、"忠绝"海瑞、"书绝"张岳崧。"四绝"相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