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代,德意志民族始终被民族认同问题所困扰,德国也被德国人称为一个麻烦的祖国。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德国的发展和稳定的大问题。造成德意志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危机的原因,是由于德国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即德国位于欧洲的所谓中间地带,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德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即德国历史一再遭遇断裂,极不利于民族意识的形成。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德国因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全民性的共同归属感的形成再遇障碍。在决定性的19世纪下叶,德意志民族国家终于建立,但是三个德意志民族国家均以失败告终,致使民族意识一再遭受重创。德意志民族的国家—民族认同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学界普遍认为,在德意志从中古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德意志的城市和王权从来都没有能够结成反对封建分裂割据的同盟。可是,通过考察宗教改革前期、特别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时期德意志南部的帝国城市和王权之间的关系后,就会发觉这样的观点很难成立。在这一时期,德意志南部的帝国城市和王权结成了非常紧密的同盟,为创建一个新生德意志君主国,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查理五世皇帝和大多数南德帝国城市在对待宗教改革问题上的分歧,最终导致了城市和王权结盟的破产。  相似文献   

3.
1618年—1648年的30年战争,是波旁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这次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的失败而告终。30年战争后,神圣罗马帝国开始衰落,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德意志地区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各邦国纷纷独立。在新形势下,普鲁士王国开始崛起,并成为奥地利的劲敌和后来欧洲强国之一。  相似文献   

4.
欧洲的大学兴起于十二世纪,从开始起就与宗教 神学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大学呈现出很强的国家和地区特色:英格兰和法国的大学与官方教会有着更密切的联系,不同程度地抵制、排挤甚至压制启蒙思想,由此也导致这些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知识界的领导地位;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些德意志邦国,在苏格兰,在尼德兰王国,在意大利半岛的一些王国,在俄国,大学在发展和传播启蒙观念上扮演着领导的角色,并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的德意志存在着自由城市、帝国城市和领地城市。在15—16世纪,德意志的城市面临严重的危机,内部分化严重,市民之间的冲突加剧,城市的外部生存环境也更加恶化。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德意志的城市主要采取了与王权结盟、走瑞士联邦道路、与宗教信仰相同的诸侯结盟、在帝国新体制中寻求安全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普鲁士王国依靠强大的常备军在邦国林立的德意志中崛起,常备军庞大固定的军费开支的需求和已经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决定了王国制定的“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并举的政策,在实施这个政策的过程中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和经营方式,使农业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家官僚机构,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最终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17世纪的欧洲,经过宗教改革和市民革命,英国、荷兰、德意志、瑞典、丹麦等西北欧的新教国家和地区以君主立宪为主的现代政体取代了君主专制政体,在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上逐步崛起,在定期报业方面普遍领先于西南欧的天主教国家和地区。17世纪初期和中期,报纸在德意志和荷兰率先发展,向欧洲其他地区辐射。德意志地区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周报和日报。  相似文献   

8.
中古德意志皇帝并不总是德意志城市利益的担保人,城市也不是皇帝忠实的拥护者;皇帝和诸侯一样,对城市的态度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都曾对城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侵害。皇权和诸侯对城市的侵害:一是在武力上威胁和摧残城市;二是把城市排斥在帝国议会之外;三是打压和抑制城市同盟的发展;四是对城市的财富进行某种程度的掠夺。  相似文献   

9.
统一与具有魅力的城市性格,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欧洲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和谐统一的城市性格,来自于历史长期的经营。我国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开始的城市大发展,机遇与欧洲当年城市发展有相似性与可比性。由于中国目前大规模的城市发展和欧洲城市大发展的时期有一个时间差,可以从西方城市及建筑设计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益的启示。因此,关注城市的性格与建筑的“相容性”,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尽管德国地处欧洲中心,但在自我认同与欧洲认同的矛盾漩涡中,德国曾走过一段不被欧洲接受也不接受欧洲的"边缘"道路.德国是如何真正融人欧洲并成为今天欧盟的领军国家呢?本文从"认同感"这一关键词人手,以大量史料为依据,通过德意志民族对自身,对欧洲认同的起因、发展、和现状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了从19世纪以来德国与欧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世纪罗马法研究首先在意大利城市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的意大利处在多股政治势力的统治之下 ,它们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地方自治的增强 ,地方自治所倚靠的是城市。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程度不同地保存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传统 ,市政生活开始得较早。意大利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从中世纪早期起商业贸易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并由此打造了意大利城市社会结构的特点 ,相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组成了同业公会。各社会群体参与对城市进行管理的要求引发了城市自治运动 ,城市自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综合当时现有的各种法律和法令。罗马法具有辩证的法律规范 ,能够提供综合各种法令的法律原则 ,因而在意大利城市中兴起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产生之前,城市为其孕育、发展提供了土壤。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扩布,在中东及其伊斯兰地区,形成新的“伊斯兰城市”。这些城市改变了阿拉伯部族的结构和传统生活方式。城市的特有环境,铸就了伊斯兰文化的基本要素。伊斯兰教义、教法的形成,古兰学、圣训学的研究,阿拉伯语的传播,乃至教法学派的发展,都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在伊斯兰城市中,清真寺、浴池以及市场巴扎的建立,城市公共区域与私人区域的布局,居民的房屋构造风格,都是伊斯兰教文化影响所致。伊斯兰城市的发展,构成了世界城市文明发展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带来了许多重大变化,由此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城市建设采用行政手段和政策措施固然必要,但从长远看,法制保障才是城市建设的根本保障。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将一些政策决定上升为法规,增强其稳定性和规范性,更加明确地体现社会意志并坚持落实执行,完善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建设必须依靠法制保障,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方城市用地规划对完善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早有城市用地规划制度,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而我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是最近几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目前,在城市建设用地管理体制和城市土地市场运作模式的重大改革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发展绿色旅游的目标、基础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城市的旅游发展方向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中心城市在旅游业深入发展时必须善理其断,建设绿色城市、倡导绿色旅游是很好的选择。成都市作为国家森林和园林城市,发展绿色旅游的基础与条件具备,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目标规划中,看清自己的现状与问题,总结他人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可行的措施与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大学教育历史悠久而且非常发达,大学对于城市经济、文化和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城市也造就了大学不断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作者通过在德国考察和调研,描述了德国大学城的特点,阐述了大学和城市之间、大学对城市产业调整和经济转轨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希望为中国正在进行的大学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青岛是一个新兴的近代城市,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有许多特点:青岛完全是一座根据现代城市理论新建的城市;青岛城市建设伊始,便有明确的总方针;德国殖民地当局制定了严格的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方面,德国人基本上是依靠法制进行的;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由德国殖民地政府主导,建成了典型的欧式城市,奠定了中国近现代青岛发展的基调;与省内济南和烟台相比有先进之处;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深深地打上了殖民地的烙印。认识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特点,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今天从事城市建设有许多重要启示:城市性质左右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布局形态;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和龙头;制定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城市建设应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欧洲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且漫长的过程,它虽然与欧洲本身的地域、民族、经济发展和历史的文化渊源有直接关系,但是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及其策动的历次帝国战争对于正在形成中的欧洲近代民族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与冲击,对欧洲国际关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而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欧洲重要的外部环境条件,对于欧洲近代国际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奥斯曼因素的历史考察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统一只能是一场内部军事、政权势力与敌对的外部军事、政权势力之间的较量。德意志资产阶级与容克阶级之间的妥协 ,决定了帝国的妥协性。德法矛盾产生有三个原因 :德意志民族主义 ;普鲁士军国主义 ;未来的帝国联邦主义政治结构。德法矛盾对德意志帝国以及整个欧洲格局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部署,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现存的二元规划执法主体体制,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带来的一种新体制.只有坚持统一规划管理思想,才能解决面临的实践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