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媒介话语的跨文化传播是当今世界全球化语境下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文化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与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传递、新闻资讯的往来,更是情感交流、文化交往、文明交换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意义共享的过程。对媒介话语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间性"问题加以理论思考,从文化间性、主体间性、文本间性的角度可审视媒介话语跨文化传播实现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话语接受的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话语发出者要全面把握并合理满足接受者的话语需要,优化话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表达教育信息,话语接受者才能准确理解并有效接受发话者的话语意义和话语意图,才能给发话者以语言或行为的反馈,使发话者能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4.
姚鸿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5):75-77
语用充实的触发因素是什么?如何确定语用充实的方向?语用充实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充实过程何时终止?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应用其话语理解程序对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充实过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广告作为大众交际形式,它是一种具有认知属性的修辞行为。从认知修辞学的角度解析广告话语的建构、理解以及影响这两个过程的各种因素,能指导广告话语的创作,帮助人正确认识广告话语。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凭借媒体技术的平权特质,实现话语实践权力的主体最大化。网络文学话语实践因其主体通胀,带来话语文学经典性贬值。青年大学生是网络文学话语实践的主力,数字乌托邦为其自由意志的时代伸张提供场域,也为其价值观念的正向形成埋下积弊。网络文学话语实践良莠不齐,需要在技术间性、主体间性、文化间性三个层面开辟创新路径,实现网络文学话语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主流引渡。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出现教育的主、客体沟通困难的景况。这种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对教育目标未能达到"意义共享",其主导话语往往被多元文化所解构。特别是青年文化对主导话语权威的挑战、对主导话语价值的消解和对主导话语教化方式的抗拒等问题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在此前提下积极寻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话语语言学的视角,以弗洛伊德《释梦》的六个中文译本为佐证,论说科学著作重译与复译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话语语言学为我们论证科学名著的重译与复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视角。科学名著对话语的确定性要求与话语自身的开放性形成的张力促使译者对已译作品进行修正、润色、补遗,进行重译和复译。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括,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本文考察了这些理解的困境,认为它们都没能把握住马克思的哲学理念,不能概括马克思哲学的特质。但是,它们也从特定视角把握住了马克思哲学的某种品质。如何概括马克思哲学,本文提出了人类学唯物主义,认为这一提法可以把以上哲学所强调的辩证性、历史性、实践性等概括在人类性中,因为它们都不过是人类世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公民行政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行政权力的有效控制.公民行政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和宪政制度的重要尺度.为此,既需要通过法律为公民行使行政参与权提供制度保障,也需要通过行政参与机制的科学构建为公民搭建有效的参与平台.鉴于我国公民行政参与在立法上滞后、实施上虚置、保障上乏力等困境,应当从促进公民社会发育、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行政参与程序和保障机制入手,寻求公民行政参与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14.
张秀会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
英语注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这种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在语篇的篇章连贯和信息分布上有所不同。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发生的语篇错误,正是来源于这种目标语和母语的文化差异;而理解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透彻地理解目标语。 相似文献
15.
由于西方话语霸权的阻滞,导致国际话语格局的失衡,使得话语民主发展尚不充分。世界话语民主发展的有限性态势,亟需中国担负起国际话语责任。为此,应培育一批意识形态精英,使之在国际话语场表达中国价值;立足于文化间性寻求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共义域,在此基础上对国家意识形态进行新的知识叙述,推动文化交往。并且,还应提升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表达的高度,使之超越民族国家利益,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进而建构具有世界魅力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由此,全面提升国家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交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楚乔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8,25(4):64-67
运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合作原则理论与言语行为理论,对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话语交际进行分析,在展示小说中的婚姻观的基础上,更能够进一步验证语用学理论应用到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广告传播理论的批判研究领域,一直缺少一种整合性的理论研究构想,而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广告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话语分析为理论背景,从话语的角度研究广告传播中的本体问题,提出广告话语的定义和基本构成成分,概括并分析了广告话语的五重特性,并从广告话语符号的结构体系、意义系统、生产传播、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其理论建构提出初步的研究设想,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话语实践在向技术化趋势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话语规范和习俗的一个相对的"断裂"。因其图像所产生的拼图效果,Fairclough将之称为"马赛克"模式。本文依据这种模式,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私人区域中局部的女性主义话语秩序,如何运用话语实践的策略,在更普遍的男权主义话语秩序中反抗,妥协,最终得以协商亲和的。研究发现:在运用语气、自称语反抗男权主义的同时,女性主义者会综合运用介入标记语、模糊语、态度词汇多种人际互动手段来实现协商亲和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语境下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兼及建构新兴节庆活动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日通过其非常性与常日区别开来,并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国传统节日的非常性主要体现在名称的特殊性、所在年度周期时间线上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活动的特殊性、活动空间的特殊性以及民俗主体节日体验、情感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非常性缺失是传统节日当前普遍面临的困境,有必要从重建非常性的角度来思考复兴的路径.当下语境中,重建非常性应该格外关注以下几点:(1)重建人们对于节日性质的正确认识;(2)重建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节俗活动;(3)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历史上形成的习俗活动,作为重建的重要资源;(4)在重建过程中,政府应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并非代替民众过节,而是引导和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兴节庆活动基本上具备了节日性质,但与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相比又具有鲜明的特质,当前可以将复兴传统节日的工作与建构新兴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论初级阶段社会公德的困境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出发,针对当前社会公德建设所面临的“反道德主义”困境,分析了初级阶段社会凸显的功利倾向、监督机制的乏力、道德行为的普遍私德化、群体心理的盲目从众与社会公德的超功利性、舆论监督依赖性、公共服务性和主体自觉性四个方面的矛盾,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四个方面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