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产生时并没有一种传统,儒家的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孔子曾认为他的思想是“以一道以贯之”的,他并没有说明“一道”是什么,而他的学生则把它理解为“忠”和“恕”。《中庸》自称是“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但是从未有人描写过尧舜的传统制度如何。中庸之所以能成为儒家传统的中心概念,是因为中庸是儒家传统的开始。“中”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适度的、恰当的,《中庸》:“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论语》:“过狁不及”等等都是此意。另一个含义就是程颐提出的不偏执一端的说法。“中”的思想在儒家的第二代《大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辩证法角度研究元气论自然观的逻辑发展,认为先素——阴阳离合说(察类),汉唐——阴阳矛盾说(求故),宋至明清——气虚统一说(明理)。并着重探讨了张载对元气论自然观突破性的理论贡献:第一,他注意研究气化的规律,提出了类似于现代物理学场的气范畴规定,以及与场论、质能转化等现代科学相类似的见解;第二,他在元气论基础上,运用“体用不二”和对立统一原理,对“有无(动静)”之辩作了出色的总结。张载的元气论也有理论缺陷,但不能说他是一个二元论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修辞学传统的种种美学追求中,崇尚自然之美是独具风流的一种。几乎从道家创始时起,顺应自然之道就成为语言运用的一条“原教旨”。老子在语言美学上重自然,为无为的思想,在庄子的修辞论述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庄子认为,“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即说话总是有其内容的.但“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他在《缮性》篇里说得更为明白:“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天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既然“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那么“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成了庄子语言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他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所以,“圣人行不言之教”。庄子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作为启蒙主义者,鲁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要立"真人",传统这个"染缸"必须彻底清洗。但是,现实中传统的强大和毁灭的力度又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小的变革的于事无补,大的变革的困难重重。于是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与虚无。另一方面,他又根植于传统,强烈的忧国忧民的儒家情怀,使得他又"以血荐轩辕"的精神,在充满了黑暗的"无路之路"上寻求解决的探索之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也是鲁迅此时最真实的思想写照。于是有了《狂人日记》的"序"中"狂人"治愈后的"候补"——绝望;有了日记文本中极力展示"狂人"在病中的深刻,并让她发出微弱地呼喊:"救救孩子"——向绝望中索要明天的希望。文本的分裂性,希望与绝望相互嘲弄所形成的结构反讽,正是鲁迅内心紧张的反映。我们认为,能在绝望中进行惨烈的抗争,才是鲁迅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社会晚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立场尽管是心学的,但却是更加开放的,包容的,他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如黄宗羲所说的那样,能“范围朱、陆而进退之”(明儒学案·师说》),同时亦能将南宋以来事功学与心学融会贯通。(参见笔者《宋明事功学与心学及其合流——兼论王学的思想来源及性质》一文,载《东南文化》1986年第6期)他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对孔子以来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的积极态度和创造性的理解。王阳明对儒学传统思想文化及其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看法。在他看来,思想与文化的发展是继承与创造的统一,对孔子代表的儒家传统,一方面应着重继承其内在的活的精神,而不应执守和拘泥其外在的文字和语言,同时,对传统思想文化精神的继承又始终不离主体深造自得的原则。也正因为王阳明对传统思想文化有如此深刻的看法,他才能够在理论上超越前人,不仅集前代思想之大成,同时也对后来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启迪和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深入地探讨王阳明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观点与思想,不仅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王阳明的整个学说有帮助,同时对于我们今天批判续承传统思想文化,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限于篇幅,本文并不打算就王阳明的传统思想文化观作出完整、系统的论述,只是就王阳明关于六经的看法及他的文化历史观中所体现出来的简易原则和精神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画院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采风写生"活动中,何水法看到了作为昔日海上丝路重要停靠点的东南亚各国的"百花齐放"——有自然之"百花",也有人文之"百花"。这"百花",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创新的激情,也给了他追寻属于他的中国梦的无尽力量。  相似文献   

7.
运动型色兼备时尚的个性、跳跃的色彩,哪怕是运动衣,也能穿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感。今年流行的长款设计也运用到运动服饰中,直接把上衣变成onepiece来穿,再戴上一顶鸭舌帽,运动风也能穿出辛辣感!  相似文献   

8.
即使是神,也无法掌控某种动物的心。有一个男人,他有情有义,宅心仁厚,才华盖世,文武双全,眉清目秀,敬老护幼,忠诚可靠,事业有成,富甲一方……他那么好——他不爱你,有什么用呢?又有一个男人,为了挽回深爱女人的心,即使堂堂硬汉,也下跪哭求,一心一意等女人回来一起数星星。太爱她了,对她身边所有男人深恶痛绝,恨不得打之杀之……他那么好——但你不爱他了,有什么用呢?任何男人,若不是自己的男人,再怎么样,似乎无关痛痒。他不过是"外人"——"外人"怎同"外子"?最重要的,是相爱。  相似文献   

9.
晓苏 《今日辽宁》2004,(4):49-51
她闭上眼睛,扯着嗓门唱起来,那歌声浪极了,也土极了,声声穿透心灵;他笨拙的双手按着横笛,却把调子悠得美滋滋的,也苦丝丝的,阵阵划破夜空。她唱出了激情与豪迈,他吹出了辛酸与无奈。她与他就这样相依相恋在清风中,在冷月下,在黄土高坡上——这就是油画《黄土谣》,声与色浑然一体的冲击,让人过目难忘,连同这位画家的名字——周卫。  相似文献   

10.
正我观其写生,用硬毫、粗头、短锋之笔,以焦墨画于裱就之册页上,走笔如风,取其大略,往往以符号代之,然而隐见山川之灵气,其优韵致。足见其有敏锐之审美感受力,能于瞬间把握到对象的审美特征,并以简练快捷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我发现他身上的这种艺术素质很宝贵。——鲁慕迅(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  相似文献   

11.
王守仁(1472—1528)的心学体系以“致良知”为核心。他认为,“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创造了一切。将这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应用到人类社会,便构成了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一)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王守仁有一个基本的看法。他说: 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不明其  相似文献   

12.
主演:梁朝伟、王力宏、汤唯、陈冲国别:中国类型:爱情/剧情对于《色·戒》能否拍出妖娆疏离上海昧"——有这么一段话本人很是欣赏加赞同——"首先,《色·戒》这部电影应该有很重的衰败感。张爱玲一辈子所写的,都是衰败,是繁华褶皱间遮不住的衰败,远居美国的老作家木心早就这样形容她:"她是乱世佳人,世道不乱了,人也就不佳了。"关于电影,一部电影更像是导演在对他的观众  相似文献   

13.
正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异类。宋瓷以淡雅、素净著称,唯独钧窑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独树一帜。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变万化的窑变带给钧窑瓷器独一无二的华美瞬间。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钧瓷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  相似文献   

14.
周春健  朱玉婷  Liu Huawen 《孔学堂》2023,(3):50-59+144-152
孟子见于齐王(齐宣王),问询齐王是否“尝语庄子以好乐”,齐王听闻此语瞬间“变乎色”。这一强烈的身体反应,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东汉赵岐等认为齐王的“变乎色”是一种“怒”,“愠恚庄子道其好乐也”;南宋朱熹认为是一种“羞惭”,“惭其好之不正也”;元人陈天祥认为惭、怒兼而有之,“惭者,惭己所好之不正而为孟子所知;怒者,怒庄暴不为己隐辄以告孟子也”。从羞怒心理的产生来看,一是缘于齐王有基本的道德心,“好之不正”给他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压力;二是因为庄暴的告知,使孟子作为“他者”登场,造成齐王在孟子面前产生羞愧心理;三是孟子作为外国嘉宾及贤者身份,使齐王经由“回返自身”而感到羞怒。从“王变乎色”这一现象,既可以看出齐王作为一国之君的政治品性,又可以看出政治生活中公理与私欲之间的张力,还可以看出古典政治观念中的“王道之阶”之所在。“好乐”之“乐”字,宋人陈善、清人阎若璩等读作“悦乐”之“乐”,但孟子所谓“今之乐由古之乐”属于对齐王的开导诱掖,是权变之辞,属“救时之急务”,其根本的政治追求依然是劝导国君与民同乐,推行王道。  相似文献   

15.
正李长庆的山水画,很显然是他对历代传统山水画下过大气力学习、研究、揣摩后,才达到的艺术境界。他在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和处理写生与传统技法程式的这一矛盾中,反映出极高的悟性与才气。他的艺术之路对当代山水画创作中如何借古开今,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长庆的画,初看平易,但在品读之后,自有一种甘美之回味。作品中温厚淳雅和清新和谐的气息,折射出画家淡泊宁静的心态和他对高画格的默默追求。长庆的画繁复苍茫,他善于运用缜密有序的线条对自然物象进行大胆的结构组合,力求从宋元以来传统山水画笔墨技巧中汲取为我所用的表现因素。其笔法以线为主,线条  相似文献   

16.
《今日辽宁》2013,(1):46-47
锦州园的空间构成如同从海洋中升起的一朵奇葩。场地核心是由两条主路"七色经纬"和其交点的主体景观——雕塑"锦州之花"构成。"七色经纬"设计上体现锦州特色的地景——月季花和银杏树图案,如同这座历史名城的丰厚沉淀和新鲜活力。"锦州之花"由从海底升起,暗示锦州世园会就是一朵由海上盛开  相似文献   

17.
正青色,是中国独有的颜色,在国人心中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古代,青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因此多见于很多传统器物和服饰,比如青瓷,便以这文雅、端重的复古之色备受人爱。  相似文献   

18.
正"夫刻印之道,有文法、章法、笔法、刀法",篆刻艺术以汉字——主要是篆字——为载体,以刀刻为途径,在方寸之间可以有无数的变化、无穷的创意,其艺术含金量不容忽视;加之印石本身相对小巧、坚固的特殊属性,可谓一样乐趣无穷的把玩之物。  相似文献   

19.
王利平  赵启琛 《社会》2022,42(5):62-94
杜威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左右了美国20世纪教育的走向和进程。本文试图从欧美对实用主义之反思的脉络中审视杜威的教育思想,阐释其核心观念——兴趣。杜威的兴趣观成型于他创办久负盛名的实验学校之初,这既是他后期不断返回关照的主题,也是理解他讨论个人、社会、文化与文明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它包括三个层次:兴趣与快乐的分野,兴趣与意志在个体行动中的关联,兴趣如何在最切己的日常工作中展开。阐明这些面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杜威在进步主义运动和实用主义传统中的核心地位,而且有助于我们思考杜威思想的原型——一个将有见识的行动而非保存某种既定文化价值视为终极兴趣的行动者,如何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的进步观念。  相似文献   

20.
李铎 《求是学刊》2008,35(2):114-118
二重证据法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古来有之,而王国维始名之,且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并影响了他的整个学术方法,成为他中西结合的方法论中中国传统方法的核心部分.但他并非不顾研究对象盲目地运用,而是灵活地对待治学方法,从而使研究对象更加明晰可辨,发掘意义与考证本源互相映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