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色意念     
<正>过去2000年里,艺术史的高峰上还未曾有过黑人画家登顶。非洲裔美国艺术家凯利·詹姆斯·马歇尔(Kerry James Marshall),这位当今在世最重要的非裔艺术家,在过去40年里持续地将黑人的绘画形象注入艺术史的万神殿之中,努力用他的作品去填充被他称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演戏,"全身都曾经骨折过"的这位老艺术家不只是个老戏骨,简直是个"戏疯子"。都说爱戏如命,但在他眼里,戏比命重。他是一位赢得了中国几代观众共同喜爱的电影演员,是一位11岁走上影坛、80多岁还活跃在荧幕上的追梦人;他是一位饰演了一辈子小角色,却被观众称为大艺术家的探路者,是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铺路石与见证人。他就是牛犇。  相似文献   

3.
正霍夫曼创建了全球最大职业社交网站领英,被微软以262亿美元收购。里德·霍夫曼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个"柔软的胖子"——宽大的身躯,厚厚的双下巴,戴着眼镜,总是笑眯眯的。但你千万别小看他,这个充满亲和力的家伙被称为硅谷的"人脉之王",从美国总统到好莱坞的当红明星都是他的座上客,更不用说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些改变世界的企业家。作为美国顶尖的创投者  相似文献   

4.
10岁女儿的妈妈激动地在MSN上对我说:"猫小乐你都不认识啊!他的《小老爷们那点事》我真是太喜欢了!"三四年前《半岛新生活》上的"阿衰"四连格漫画让我回想起他。原来这位全国漫画迷熟知的"小老爷们"多年来就藏在青岛市南区某高层住宅,在老婆、两只猫咪的身边安心做他的"宅人"。这位老少通杀的男人,几分腼腆、几分严谨、几分书卷气、几分孩子气……却能获得国内无数青少年及漫画迷的追捧,七年间累计出版漫画书900万册。使人不禁感叹:青岛上空竟然飘着这样一个漫画神仙。  相似文献   

5.
<正>KAWS无疑是当下全球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突破了艺术、商业及流行文化之间的界限,在拍卖市场上备受追捧。在不久前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一件作品以逾1.15亿港币成交;他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将一只只玩偶打造成城市地标式的"网红"打卡伙伴;他与各大商业品牌携手合作,推出各种艺术周边,几乎每次都会遭遇抢购热潮。这个70后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以最接地  相似文献   

6.
未来生物     
正"让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种不断振动的色彩视错觉,带有多个缺口让你的眼球感受滚动的快乐。"加拿大艺术家萨沙·布罗宁(Sascha Braunig)曾在她纽约的个展上如是说。这位年轻艺术家的成名之路可谓一帆风顺。1983年,布罗宁生于加拿大西海岸,在纽约柯柏联盟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学位之后进入耶鲁大学绘画系深造。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耶鲁求学期间,在那里她开  相似文献   

7.
西洋马     
正金发碧眼的郎世宁带给中国的当然不仅仅是奇淫异术,引发的也不仅仅是纷纷的议论。当今的艺术家、评论家们还在为艺术中西结合而大肆争论之时,这位300多年前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早已用自己的画笔和一匹匹"西洋马"诠释出何为中西融合。在当时的许多中国人看来,用几何学的透视原理来处理空间问题,是虚伪的、非艺术化的。中国画中对物的视点不止一个而是几个,视线的角度不是固定的,所以画家在同一幅画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11日第九届中国住交会这—国内最大的房地产盛会在北京开幕,很快,带着户型状枷锁的"房奴"形象传遍了各大网站,这位与潘石屹微笑形成鲜明对比的人,就是青岛人梁克刚。原以为行为艺术家是行为极端的人,但是梁克刚从外在形象到日常举止都很"正常",有时像高级白领。他在青岛出生并待到大学毕业,20年后在自己的美术馆——北京宋庄壹号当代艺术公社举行了"1980年代当代艺术青岛梦"。回首那段青葱岁月,青岛天主教堂前风雨无阻的露天画展、激进的美术团体、年轻的艺术家,都已成为上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中几近淹没的浪花。而他的人生原点注定在北京,那个包罗万象的文化中心,那个能让艺术家过逍遥日子的世界级城市。我觉得他是艺术、艺术家与商业化社会的有效中介,这不仅得益于建筑设计出身的理性思维,更有赖于丰富的职业经历。  相似文献   

9.
正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你发现几天前花50元买的电影票丢了,这时你还会继续去电影院重新花50元买票吗?"你会怎么花费9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10月9日,理查德·塞勤在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后,被问及这一问题。这位72岁的老爷子幽默地回答:"我会尽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这些钱花光。"  相似文献   

10.
正投资圈如此评价这位创投界"湘军":"投资人"是人中之人,而熊晓鸽是"投资人"中的投资人。他率先将西方的风险投资模式引入中国,被称为"中国VC第一人"、"中国VC拓荒者";他是马化腾、李彦宏创业时期的贵人,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投资神话。他就是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他常常以90后自称:"在你有90后心态的时候就要疯狂一把,敢想敢干。"  相似文献   

11.
徐树建 《东西南北》2010,(11):46-46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一座法国城市,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正在一家咖啡馆里悠闲地享受着,脑后忽然被项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你被俘了,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相似文献   

12.
刘墉 《东西南北》2010,(4):37-37
到西安参加大陆的全国书市,一个老朋友跑来请我吃饭,还临时把他太太从办公室叫了出来。"你们临时赶来,家里怎么办?孩子谁管?"我不安地问,却见老友已经拨通手机,对着话筒喊:"爸爸,我们不回去了,你做饭,先吃了吧!""爸爸?"我问,"你那位退休的将军老岳父?"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天读到了《做一只蘑菇》的文章,故事大概: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  相似文献   

14.
鲁先圣 《东西南北》2008,(10):34-34
高尚就是当你站在巅峰之时,仍要记得山脚下为你递上一杯热水的人。只读过四年小学的他当时还是一个工厂的工人,他将自己的一篇童话处女作寄给了上海一家出版社。在邮局寄稿件的时候他想:要是童话还不行,就该试试相声了。结果他收到了出版社的退稿信。  相似文献   

15.
深度复制     
正当代摄影家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属于那种让艺术评论者头疼、无法用简单尺度进行归类的艺术家。他对摄影和图像媒介的参与性和渗透性几乎是"万花筒式"的。其作品涉及建筑、新闻、人像、天文学、色情等诸多领域,同时他也对传统或新兴图像媒体和技术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有可能是摄影界最早使用数字图像技术和网络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6.
红黄蓝网络社区百姓“解渴”同学中年得子,喜不自禁,连连急呼到他家庆贺贵子满月。当我急匆匆赶至他那位于本市东城区建国门外交部宿舍大门时,看见他与妈妈正朝大门方向走来。心想宴请同学少不了要买些烟酒饮料、蔬菜肉食、瓜子零食之类,再一看表,四点半刚过,时间尚早,何不陪他母子逛街采购一番。老同学见我站在大门口忙打招呼:“你来得可真巧,我正愁拿不了呢,老妈都得上阵了”。我莫名其妙“你还没买呢就愁拿,真是喝凉水使筷子”。“你怎么知道我没买,跟我来你就明白了”老同学眨着眼卖起了关子。他妈妈见我一脸茫然,拉起我的…  相似文献   

17.
国外有位老师讲评“画苹果”的作业时,发现一位学生把苹果画成方的,便询问:“苹果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呢?”那位学生说:“我在家看到爸爸把苹果放到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掉到地上摔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会掉下来了。”老师听了,非但没有责备,还鼓励他说:“祝你早日发明出方苹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3月26日晚,著名华裔艺术家朱德群在法国巴黎逝世,享年94岁。从西子湖边到塞纳河畔,这位敏感而深邃的艺术家,为一个时代的抽象审美留下醒目的注记。他将个人体验和艺术理想融于光与色的交替,把西方艺术的意蕴和东方艺术的诗韵完美结  相似文献   

19.
在青西新区唐岛湾公园旁的海草房中,袁中平身着长袍,束发,长须,端坐于古琴前,焚一柱香,一曲《石上流泉》从指间"流淌"开来……只觉风韵雅致,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穿越古今在他的眼中,古琴"含五行秀气,禀阴阳纯精"但你是否能够想到,眼前这位仙风道骨的先生,最初的梦想是从戎浴血,不曾想年代却成为了台湾风行一时的摇滚歌手,而又几经机缘巧合,他开始痴迷古琴,并且钟情一生。他一身古装,却说一口流利的英请,台湾古琴家袁中平到底拥有怎么样的传奇人生?袁中平出生于台湾,祖籍江西,父亲是军人出  相似文献   

20.
当地一所大学正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监考教授非常严格,他告诚在座考生,凡是未在两个小时内交上来的试卷一律作废。考试进行半小时后,一名学生急冲冲地跑进了教室。"你已经没有时间答完考题了。"教授不无讥讽地说道,随手给了他一份试卷。"不,我会的。"这位学生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