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移动动词前的「て」与「に」的用法。指出「て」也可用于表示目的,并指出它与「に」用来表示目的的时二者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ようと」作为让步句的形态标记,已有众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但是「ようと」表示目的时的语言现象。比较「ようと」与「ために」,还没有足够重视,考察「ようと」目的复句的语法功能。结果发现,「ようと」目的复句中的前后从句和主句的主语相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能成为从句的谓语,句末情态有严格的限制,主句的谓语经常是反身意义的动作,从句和主句的时间关系具有同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形的角度对比了中日"手"语义派生的特点,发现汉语"手"主要是以语素的形式进行语义派生的,而日语是以语素和词两种形式进行的。由于日语是黏着语,后面附着「に」、「を」等助词可以组成各种灵活多变的惯用形式,加之汉语词汇的大量引入,使得日语「手」的语义有词和语素两种派生方式,由此扩宽了语义派生的领域,大大增加了语义派生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日语动词「かける」是日语动词中比较难掌握的动词,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根据《日汉大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的统计,「かける」具有50个含义。「かける」的日语原始词根为「か」,「か」的混沌含义表示相交或者反复。其同源动词的基本含义里一般都包含有相交含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日语动词「かける」的多义构造,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使初学者能够对本动词的语义特征与用法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日语助词「は」和「が」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很难掌握的语法点。它的表现方式和用法复杂,汉语中又没有「は」和「が」对应的用法区别,这都会成为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其用法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除此之外,中国的日语教科书一般都没有比较系统地说明「は」和「が」的各种用法及区别,这也会成为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其用法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三套比较有代表性的日语教科书,找到其中的问题点,从而提出开设关于「は」和「が」的专题讲座并详细介绍讲座的顺序和内容,旨在达到使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は」和「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杨学江 《学术探索》2012,(11):138-141
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对「モノダ」前接词及主题等,借助语料库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其本来意义及引申语意、语用前提,侧重探讨「モノダ」各语意之间的关联和区别,指出了「モノダ」语用条件、表现形态和主题、前接动词属性,完善了对「モノダ」的认知,对其语意分析应进一步细化,便于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7.
目录一导言二「南北宗」的旧说三我们的怀颖点四山水画是怎样成立的五李思训书法探源六王维书法的真相及其地位的升降七真正的北派八真正南派的来源九南宋四家的渊源问题十「宋书」与「元书」十一南派的完成十二「浙派」与「吴派」十三伪书史说的批判一导言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新考  相似文献   

8.
呂澂の中国大乗仏教批判は、インド仏教の法相唯識系を本位として、『大乗起信論』を起点とする如来蔵系仏教を批判したものである。呂澂は、インド仏教と中国仏教との間の非連続性を鋭く指摘したが、両者の間の連続性、つまり、中国の如来蔵思想がインドにおける関連思想の延長線にある、ということを十分に論じていない。呂澂の中国大乗仏教批判と日本の「批判仏教」との間に類似した問題意識や方法論がある。それらの理論的得失を考察するのは、現代の仏教研究方法論の探求に有益である。  相似文献   

9.
一苍梧史称舜崩苍梧之野。司马相如曰:「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是苍梧在上林东,并不指湖南零陵为苍梧也。方与纪要:河南内乡县西南百二十里,有丹水城,南去丹水二百步。范汪荆州记曰:「丹水县,尧子朱所封,亦曰丹朱城。」山海经谓舜与丹朱葬相近恐苍梧当近此。淮南修务训:「舜南征有苗,道死苍悟。」文选注引六韬:「尧与有苗战於丹水之浦。」吕览召类:「尧战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淮南兵略训同。论衡儒增:「尧伐丹水。」又恢国:「尧有丹水之师。」是古谓三苗在丹水,舜征有苗留葬苍梧,必舆丹水相近。后人谓有苗在洞庭已误,亦豈有南征洞庭,而道死道州零陵之理左哀四:「楚右师军於苍野。」杜预注:「苍野在上洛县。」水经注:「丹水自苍野东历菟和山,疑苍梧之野即苍野,在今陕西商县东南,菟和山西境,故司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文「1」中的疏漏,并就四平面所围四面体的体积公式给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1.
对日语格助词“に”和“から”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它们在表示起点时,在信息来源、租借、授受关系中的得到等场合可以互相替换。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在表示动作移动的起点时不能替换;在表示授受关系中的得到时,“に”和“から”替换后,说话者的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陈德荣 《学术论坛》2007,30(6):191-194
对日语格助词"に"和"ガぅ"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它们在表示起点时,在信息来源、租借、授受关系中的得到等场合可以互相替换.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在表示动作移动的起点时不能替换;在表示授受关系中的得到时,"に"和"ガぅ"替换后,说话者的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读“古蜀国为蚕国说”的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朱逖先先生「古蜀国为蠶国说」一文,载进事新报学灯第四十四期主张古代蜀之称蜀实以蜀国蠶业发达故也。而「蜀」舆「瑟」古谊本同。但区区所见,未能与朱先生论旨一致爰仿古人献疑之例提供管窥以就正于当代通人。朱先生若肯赐以指教尤欣幸焉!朱先生所攷证者为古蜀国其所谓「古」当指秦前之蜀而言。惟欲证成此论须根据两汉或其以前之记载始足坚人之信。此犹论殷商事应据甲骨卜辞;论孔子事,应据论语也。乃一核朱先生所据以证蜀地有蠶业者,一据常璩华阳国志言:「蜀侯蠶业。」二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谓:「相传蠶业始教人养蠶。」三引宋黄休复茆亭客语谓:「蜀有蠶市。」以千载后所记载之传说与情况而谓古代或即如此将传说之虚妄与夫时间上之隔离及变遷,尽行忽略;殊觉其所论之未能坚  相似文献   

14.
费惠彬 《学术探索》2006,(2):133-137
本文从分析《「は」と「が」》(《は和が》)入手,探讨汉日话题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すみません」、「いいです」为例,提出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一些难点,分析造成理解困难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洞察中日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说邢     
史称祖乙迁于邢。水经注「汾水西迳耿乡城北,故殷都也祖乙自相从此」。索隐正义皆本之为说。今河津县南十二里有故耿城是也。疑殷都不远迁及此。祖乙所都,当在河内平(?)邢丘。水经沁水注:「朱沟迳怀城南又东迳殷城北。郭缘生述征记曰:怀县有殷城或谓楚汉之际殷王卬都之,非也。」纪年云:秦师伐郑,次于怀城殷即是矣。然则殷之为名既久竊疑殷城之名即起祖乙耳。又按左隐四:「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左隐五:「曲沃以郑人邢人伐翼。」旧说以河北邢台说之。邢台既与卫郑皆远,更不能及晋。宣十五:「晋败赤狄于曲梁,始灭潞。」其前河北之邢台,何缘与山西曲沃晋翼相通?然则狄灭邢卫,殆亦河内之邢矣。郡国志:河内平(?)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周公之胤,凡蒋邢茅胙封地皆近。及邢国既迁其故地乃称邢邱。宣六:「赤狄围邢  相似文献   

17.
前言 1955年7月31日,毛主席「关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报告和10月11日中共中央七届六中全会(擴大)通过的「关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决议」以及1956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國农業發展纲要(草案)」这  相似文献   

18.
公羊荘公七年「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霣如雨」解诂曰「不修春秋史记也。古者谓史记为春秋」此言汉时所谓史记与古之春秋,异名同实也。案盖子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离娄下。是春秋为鲁史专名。然墨子云吾见百国春秋李德林答魂收书,见隋书本传。案史通六家篇,亦有此语。则已为史籍通名矣。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尽  相似文献   

19.
九州通考     
(一)论「九州」说始于宗周州之初谊为聚族而居之下邑画壄分州,不知所昉。汉书地理志「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里,得百里之国万区。」稽之五帝德无是说也。堯典言「舜肇十有二州」马融注「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遼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史记集解此郑玄亦谓,「舜以青州越海,而分齐为营州;冀州南北太远,分卫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尔雅释也释文孔颖达尚书正义因谓,「舜始为十二州,在禹治水后。」然则,考经界沿革者,仍以禹域九州为最古。商颂玄乌,「古帝命武汤,奄有九有,」又曰,「汤降不迟,帝命式于九围,」九有,九围毛传皆训为九州。齐叔弓钟铭云,「虩  相似文献   

20.
史记管晏列传:「大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老子申韩列传曰:「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篇中独颇载说难之辞,余皆不及焉。司马穰苴列傅曰:「世既多司马兵法,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孙子吴起列传:「大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商君列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