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现实途径.我们要坚持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和以政府为主导相结合,转变发展模式,从模仿创新为主向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转变,同时以科技要素、人才优势加速聚合为依托,破解资源瓶颈,提升文化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技术创新是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动态过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技术创新战略决定创新行为。分析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理由,指出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为辅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核心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文章比较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技术创新模式,利用博弈模型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因素;针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为其设计了技术创新路径;最后得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赢得全球化科技竞争优势,政府必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励企业自主研发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创新模式的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模式的分析表明,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自身实际,综合运用这三种不同的创新模式,采取时间上逐级上升、空间上协同推进的步骤才是促进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最优路径,而不应片面提倡某一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区域创新水平与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创新--区域经济增长刻画了一条内生的区域经济增长路径.西部要实现经济增长加速度,需要发挥后发优势,增强对先进技术吸收运用、模仿创新能力,并最终形成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存量是这一进程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实现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目前中国自主创新的水平不高,能力也不强,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克服高新技术引进困难的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决定了中国已经进入由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经济技术发展阶段。为此,必须采取合理提高生产要素价格、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企业制度、明确自主创新主体、保护知识产权、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创新风险分散及防范机制、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作用、提高职工素质等措施,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完善自主创新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增长模式:特征、影响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珠三角增长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对经济增长模式相关概念和经济增长理论相关文献的回顾基础上,对珠三角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与表现形式进行了概括描述,并从现代增长理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珠三角增长模式的形成原因和产生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构建区域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创新科学园区的体制机制以及促进"官产学"的有效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珠三角增长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技术创新又决定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经济和技术实力较差,而又急需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换代的中小企业,应优先采用模仿创新模式,其次是合作创新模式,而不宜过早地采用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制约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应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二元经济结构、实施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东北制造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作为新型现代化产业组织形式,是实现自主创新的载体,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扩散;自主创新是保证产业集群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东北三省作为以重工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出现了以经济整体滑坡为特征的"东北现象",但东北三省制造业仍存在着相对发展优势。在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法对国内各省市的创新竞争力进行评价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差、企业研发能力弱是东北三省制造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因此,东北三省制造业必须采取政府干预式与原发式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企业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生命力持续构建的内在动力。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中小企业的具体状况,尤其是企业创新资金、人才和物质手段等,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现阶段中国应提倡节约资源的合作创新模式,在约束条件下,技术联盟和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佳选择;而在条件充分时,企业则应采取自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带来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打破来自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生态作为一种全新视角的发展模式,是改变目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手段,是自主创新的目标取向,是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渐进式企业改革效益的问题李新春我国在过去十几年通过经济改革而使得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从制度变迁所选择的路径上来说,主要是由于我国从总体上采取的渐进式改革模式。一、渐进式改革的效益递减尽管渐进式改革带来了明显的改革收益———报酬,但愈来愈多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模式与未来道路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比较制度分析范式系统地分析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领域发生的制度变迁及所形成的制度特征,其独特的"中国模式"是造就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历时30年的改革业已过去,一个独特的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已经形成,此时,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未来的中国是继续以美国、英国抑或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为目标,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方位模仿和移植,还是以我为主,走制度创新之路?毫无疑问,中国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需要依靠创新而不能依靠模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经济体制也暴露出各自的缺陷,因此我们认为,以基于模仿的经济转型任务告终结.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要不断总结、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但是重心将从模仿转向创新,即在认清中国实际情况和总结外国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用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中国模式,形成创新导向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蕊 《天府新论》2002,(2):18-22
技术创新一般有两种路径 ,即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本文结合网络经济中技术创新的特点 ,比较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提出了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依据 ,并据此分析了适合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是经济现代化的一条主线,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我国低价工业化过程中,技术模仿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文章从累积创新框架下的厂商创新竞赛模型分析技术模仿的动力机制,结合典型现实剖析技术模仿的动力机制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技术模仿是我国低价工业化的最优经济增长路径的内在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对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优势不仅仅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木材加工业正面临着对外贸易环境不断恶化的不利局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新形势下中国木材加工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这包括:加大木材加工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育的力度;积极推动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坚持走自主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辅的创新模式,大力提升木材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晶  胡兴华 《兰州学刊》2004,(5):75-76,117
文章从熊彼特创新理论入手对技术跨越的两种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 ,认为中国技术跨越最直接、最快捷的路径应该是依靠技术引进并在引进基础上达到模仿创新 ,而不是自主创新 ,但自主创新始终是努力的方向或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张少红 《东岳论丛》2006,27(5):89-92
山东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快的现实,给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王天骄 《理论界》2013,(5):37-41
在经济发展初期,银行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都非常重要,有效的政策干预和特殊的制度安排会加强银行的影响,因此,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落后经济的发展;当经济比较发达时,自主创新逐渐兴起,而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会增强它对自主创新的支持,这一阶段,原有针对银行的政策干预和特殊制度随经济发展而失效,从而削弱银行的作用,除非政府改进对银行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