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莉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38-39,31
本文就新媒介格局下的网络舆论引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体空间:演化机理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群体空间呈现三大发展趋向大城市的深度拓展与中、小城市的强势整合;城市群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并行不悖,交错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纵向的中心地模式向对等结网的网络城市模式转化。当前加速我国城市群体空间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城市群规划对其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城市群体总体规划为基础,从调整结构和强化联系两个层面加强空间管理、加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中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格局演化进行了研究:从1978年到2005年期间,长三角经济格局显示出一种逐步增强的空间正相关趋势.这种增强一方面是由于原有经济中心的扩张,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原有经济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差距的拉大.由此,长三角目前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核心地区和两翼边缘落后地带.两个地带的差距在持续扩大,而扭转这种局面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善经济落后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4.
5.
酒店业是一个与各行各业都发生密切联系的综合性产业,酒店业本身就具备了形成集聚的条件与优势。通过对近年来文献梳理,发现城市星级酒店空间集聚研究主要集中星级酒店集聚现象及其形成、影响因素、集聚效应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从现有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星级酒店空间集聚研究仍不够深入,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总结;对酒店空间集聚现象直接研究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文章对今后我国星级酒店空间集聚形态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6,(7):112-119
新世纪以来,在经济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业自身不断壮大成熟的推动下,我国金融产业的空间集聚表现出新的特点。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就业统计数据,从县级尺度上对我国金融集聚的格局特征与关联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集聚呈现总体程度较低、但快速提高和局部集聚的整体态势,同时在区域间、建制类型及行政等级间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金融集聚表现出显著的、不断增强的空间关联特性,存在集中集聚型、集中极化型、集中边缘型、集中扩散型、一般边缘型、一般扩散型等六种典型的关联演化模式。相应地区应从地区关联的整体视角,在产业集聚方向、与实体经济互动、地区分工合作、制度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长江三角洲82个工业区的空间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醒民 《社会科学》2007,26(6):12-26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三大新特点:一是工业部门创造了1680万个就业岗位,快速的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推进力量;二是目前形成的82个工业区所具有的制造业集聚能力仍然处在扩展和提升过程中,使区域的城市群范围呈现扩大趋势;三是县级区域工业生产集聚性的日趋增强和转变为工业城市使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处于动态调整状态,而城市化的扩展使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群。  相似文献   

8.
首先运用Mann-Kendall方法找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突变点年份.接着运用主成分法得到江苏省各城市的中心性指数,并用聚类法划分三个年份的江苏省城市等级.然后采用城市中心性指数和交通时间成本对传统势能模型中的城市规模和距离因子进行修正,并运用GIS栅格算法得到三个年份江苏省前三级城市的势力圈范围,概括其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①南北格局向东西格局转变,②南部城市势力圈向北扩展,③苏南势力圈走向多元化.最后探讨演变机制,认为交通轴线的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要素投入差异对势力圈格局的演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集聚效应导致产出外部性,使不同区位的生产力存在差异,各部门在地区之间的均衡分配即城市分区的形成,有赖于各部门聚集收益的强度以及对区位特征要素的特别需求.本文将集聚效应因素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包含集聚效应影响的城市土地市场模型,分析基于集聚效应的各区位生产力差异、就业密度差异、区位成本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地价分布规律、城市空闻演变,以及企业和家庭的选址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通过对2008-2012年5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从省域和经济板块两个视角对山东省综合交通体系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从省域视角看,山东省综合交通体系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总体趋势是由低水平协调向高水平协调发展;从区域经济板块视角看,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综合交通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较高,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协调度出现向中等水平协调度发展的趋势,西部经济隆起带处于低水平协调。研究对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与综合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区域发展的基本导向,长三角日益成为城市地区,其内部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日益重要,核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备受关注.阐述了基于国家区域政策变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以及地方城市竞争态势下区域协调发展与多层次区域空间管治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技术进步、交通区位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正是经济、法律、规划、技术等方面作用的必然结果.随着快速交通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自组织动力、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分析与决策、生态城市建设等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也发生改变,在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组织形式等也进行相应的重组与调整.  相似文献   

13.
近代铁路兴建之前,驿运和水运在中原地区交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一批转运型商埠重镇随之在水陆交通枢纽之地兴起。近代铁路通行之后,对中原地区以驿运和水运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产生严重的冲击,使该地区的区际货物流动和人员往来等活动,逐渐聚集至铁路沿线的郑州、漯河、新乡、许昌等新兴城镇。赊旗镇、周家口、朱仙镇、道口镇等转运型商镇,在经济地位、商业规模、居住人口等方面均呈现出缓慢发展或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其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建设。长三角苏、浙、沪三个制造业强省在经济创造、科技创新、环境资源保护三方面各有千秋,而要使长三角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三地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打破地区行政壁垒,消除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共同推进长三角制造业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会展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会展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珠三角与长三角在发展会展业上各有其优劣势。促进两区域会展业的更快发展 ,需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 ,加强相互间的协作与合作 ,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会展业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但是,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采用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多项指标,分别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以及收敛性等多个角度,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十六城市间从1978年到2004年27年间经济增长差异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16城市农民工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16城市农民工的访谈和近9000份问卷的分析处理,认为当前农民工在城市适应性总体较弱、农民工之间差异明显,并具有渐变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农民工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适应性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和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圈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长江三角洲向泛长江三角洲的空间扩展是顺应都市圈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区域优化整合的必然路径.泛长三角正朝"沿江"、"沿海"两个基本方向扩展,然而越来越多的行政区的加入会产生更为多元、复杂的行政区利益矛盾,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运行规律的差异性.泛长三角一体化需要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协调与整合.健全市场机制、实现市场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利益共赢、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区域合作组织、建立区域共同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是促进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一体协调整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来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已成共识,为此国内各大中城市都陆续开展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编制科学而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