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以全新的视角,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作出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实践证明,科技是振兴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投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竞争与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从某种意义上看,现代经济的竞争,往往体现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与速度之争。但科技成果的开发及其转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目前社会资金的积聚、分配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格局下,如何建立适应科技资金投入、发展规律的科技产业投融资体系,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需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投入现状与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法》的实施,科技投融资体制开始打…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近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科技自身发展结构,同时给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社会政治环境是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理论已经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将继续指引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中的重要桥梁,是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结合点。如何扭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局面,创新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以研究整理、演绎归纳,对阻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建立起适应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科技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和科技管理体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有效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模式,优化成果转化内部环境,探索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科技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刘桂珍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和党中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校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出现了一些社会影响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及其在广东的实践林平凡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确立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战略思想,加速科技进步,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个世纪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徐炎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阐明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8.
一、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和生产力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全面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扩大改革开放,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硬道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动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理论和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进一步振兴科技与繁荣经济,人才建设是根本,政策是关键,资金是保障.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徐明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科技思想的精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兴国战略已成全党共识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际行动和强大动力。如何看待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的相互关系及其...  相似文献   

12.
浅谈发展协作生产力周宝恒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因而,研究生产力问题是关系我国建设速度和发展前景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横向经济联合与...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重大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会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生产要素向高效益方向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市场机制来调节人们的分配;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商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人心,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高等学校进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是90年代党和政府赋予高等学校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也是高等学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担负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本文仅就高等学校科技成果推广的意义,目前高等学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途径,以及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办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农业科技档案成果转化是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的共同目标与追求 ,根据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的五大特点 ,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产业化中有四大作用。科技档案信息是农业科研决策的依据 ,加强其开发利用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 ,是推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应通过工作实践找到并总结出一条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成果档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历来观点。邓小平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大的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诸多任务中,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而在发展生产力的诸多任务中,要把发展科学技术摆在第一位置。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发展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了正确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必要深刻领会邓小平的科技思想。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从技术革命导致产业革命的史实,阐述过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性质。从1750年到1850年发生的产业革命,使得煤成为新能源,蒸汽机、纺织机、有线通讯等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十分令人担扰的。近年来,我国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科学技术成果,但真正推厂”应用形成经济规模的却很少,只占总数的20%左右,而日本、美国大约占80-85%,英、法、德等国占50-65%以上。在我国多数科技成果仅仅是纸上的惊电,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抓好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运载机制的建设。为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改善科技转化运载机制的七个重要方面。一、强化企业的技术需求机制,增强科技转化的内动力。企业是科技成果转论为现实生产力的主体。企业的兴衰在…  相似文献   

19.
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战勇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论断。1988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最近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就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是否真正贯彻落实了。中国的发展,民...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体制得当与否,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能否认真贯彻,研究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科研成果能否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所以研究和改进科技体制,是关系到科技工作全局,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