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吴明华 《决策》2013,(8):24-26
抓住了金融这个核心,无疑就抓住了推动地方转型的"命门"。新一届中央政府意图以金融之手,从源头上控制地方的投资冲动,通过市场调节,推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就是误判!"在接受《决策》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一再警告说。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各地又使出惯用的"投资牌",希望用新一轮大规模投资来维持经济的高增长。但是在中央新的政策框架下,地方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去的路似乎已经走不通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上半年,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降。这些省份在过去几年主要以投资和高耗能为支柱产业。在中央调结构、转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影响下,地方政府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转型的巨大压力。而在经济下行风险较大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在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  相似文献   

3.
吴明华 《决策》2013,(8):33-35
"地方政府要摆脱过去的思维,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中央政策的调整,根本上的是要适应市场。更多的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让市场来充分发挥作用。""走一条新路"《决策》:上半年以来,经济下滑和中央政策的调整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我们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变化?侯永志:新一届中央政府在经济转型上的态度是坚决的。过去也强调转型,但是新一届政府更加强调,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推进转型。转型就意味着要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庞大的财政刺激经济计划正在快速发酵。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近期快速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根据对目前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的合算,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把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计划加总起来,总额达到22万亿元,这大概是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全部支出(约5万亿元)的4倍多。  相似文献   

5.
《领导科学》2013,(11):1
何华玲、张晨在《现代国家构建视域下的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一文中指出,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权力体系的互动与协调、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互动与平衡,引发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的转型,构成了国家构建的基本主题。这一转型过程在地方政府的角色维度上,经历了从管制型政府到改革  相似文献   

6.
付倩倩 《决策》2015,(1):34-35
地方政府创新的阶段性特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系,一是公众的需求,二是改革中的机会窗口。一旦失去机会窗口,利益板结化,推行改革创新就很困难。"改革设计年"《决策》:2014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强调改革的中央权威和整体推进,提出地方不要盲目抢跑,您怎样看待这对地方政府创新的影响?丁开杰:从地方政府的创新动能来说,虽然是深改元年,但是没有明显的提升和削弱,还是处在一个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杨敏 《决策》2009,(12)
"坏经济"会让政府"变好"吗?2009年初,我们曾有过这样的担忧:经济好的时候,地方政府缺乏改革动力;到了经济修复重整的"后危机时代",面临"保增长"压力的地方政府,恐又无力顾及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实现稳增长?对地方政府而言,招商引资被冠以稳增长"火车头"之名,引资压力层层加码给各部门,寄望通过这一抓手盘活项目、解决财政难题。于是,有地方政府给企业"画饼":让企业代替地方政府承担前期土地征收等职能,并许诺这块土地最终会属于该企业。但招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主要因素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央在财政方面具有的压力以及从宏观上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需要地方政府适当地发行债券来解决。但是当前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稳定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分布规律,提出相关防范对策与建议,从科学性与实效性上规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社论社评     
正在经济增长遇到一些压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希望获得更多政策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是,真正能够推动经济持续长期增长的,是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市场化改革,这样才会享有改革带来的红利。如果继续"政策红利"思维,可能会削弱地方政府改革动力,浪费改革时机。2014年4月7日《真正能够推动持续增长的是"改革红利"》社评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3,(36):16-17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对大部制改革进行了尝试,但由于各方面阻力,离群众所期待的"服务型政府"仍有相当距离。因此,无论是从中央的要求还是从地方改革的现实需要来看,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目前,这一意见还没有正式公布,但其作为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2.
自2013年8月1日起,审计署全面摸底地方债,意图当然是为控制地方债规模并为规范与清理地方债做准备。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不做计划还钱,甚至继续举债,难道打定了主意要中央政府兜底?毕竟,中国的地方政府是无法破产的。不过,地方想绑架中央,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目前地方政府还是有清偿能力的,第一道防线是土地资源,第二道防线是地方国资股权。只有当地方政府没有任何值钱  相似文献   

13.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的是有关国家权力纵向配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影响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从建国至今就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专门谈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几十年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展时而强调中央集权,时而强调地方分权,却走不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赵晓 《决策》2004,(1):32-33
近期,笔者参加许多地方政府的会议,发现中国的许多城市,从南方到北方,从深圳到大连,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动行政体制的改革;再考虑到去年以来中央领导的讲话,特别是最新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则被赫然列入内容的第十一大条,应大致可预见到:中国各地将掀起一轮政府改革的浪潮.  相似文献   

15.
查英 《决策》2012,(11):44-47
无论从财政透明的角度,还是从加强债务管理、控制财政风险的角度,未来都需要政府财务报告,而政府资产负债表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目前没有出台政府会计准则的情况下,试编工作是在探索未来应怎样改革。我国各地方政府在经历2009-2010年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之后,负债率都有大幅度提升。为稳增长,今年地方18万亿以上的稳投资计划引发了人们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如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到底有多强?会不会引发系统性的债务危机?在财政部的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强 《管理科学》2005,18(5):91-96
现有分析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于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偏好.通过构建以中央政府行为为外生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型,对中央政策给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种种政策选择做出分析,对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给垄断部门实施保护以及民营企业对地方官员的公关、民企参与国企改组迟缓等现象做出了解释,借助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经济房地产业绑架中国经济中国房价为何屡抑不下?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出让金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民间因而出现房地产业已经绑架地方政府、绑架中国经济、绑架社会的议论。另一方面,尽管中央政府以及各部委几次表态要遏制房价涨势,一些民众仍是半信半疑。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很坚硬,但是坚硬不表示没有破裂的危险。当房地产行业催生一系列超出中央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9,(1):28-2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把“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放在了首位。2008年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已经全部分配完毕.地方各级政府针对所获份额积极配套落实。同时各地发改委提供的信息显示.各地已明确提出了2009年的项目安排和投资预算,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节能减排、社会事业、产业调整、百姓民生等多个领域找抓手、出配套。  相似文献   

19.
中央政府推行大部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已经迎来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如何选择自身的改革路径和方案是地方政府面对的问题。大部制改革的本质是解决三权的合理划分与相对分离。与前四次改革相比较,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无论是从中央的要求还是从地方改革的现实需要来看,按照大部制的方向和要求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中应体现城乡一体、满足需要、统筹兼顾、系统整合、制约协调、分步实施等原则。在改革对策思路上,一要注意用中央的战略部署指导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二要充分体现地方自身特色,三要从国家权力结构上设计和推进改革,四要借鉴国内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五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机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24):11-11
在各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金融产业的背景下.各地金融办要实权的呼声渐高.使得地方创新冲动与中央监管政策限制之间的矛盾逐步突出。《21世纪经济报道》6月13日文章报道.随着对金融机构管理深入.地方对如何处理好与中央的关系有了更多呼声.他们希望“大统一、小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