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世界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干预,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并有所发展。但是,个别国家和地区再一次陷入经济发展的低谷,如迪拜、希腊等,整个世界经济并没有真正摆脱金融危机,而是进入了金融危机后的“后危机时代”。与金融危机相比,后危机时代更加变幻莫测。此背景下,探讨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干预,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并有所发展.但是,个别国家和地区再一次陷入经济发展的低谷,如迪拜、希腊等,整个世界经济并没有真正摆脱金融危机,而是进入了金融危机后的"后危机时代".与金融危机相比,后危机时代更加变幻莫测.此背景下,探讨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蔓延成金融风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美国人超前透支消费模式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消费模式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引起我们的反思,以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为出发点,研究怎样的消费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从而趋利避害,对如何应付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衰退交互作用,危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在危机面前,各国纷纷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扶持本国企业度过危机,由此滋生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国际先进大型银行已经普遍接受并采用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后,国内商业银行如何缩小差距,立足国情、行情,探索出中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实施途径是笔者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今日南国》2009,(6):36-38
核心提示:危机总是由“危”和“机”两方面组成。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有人看到的是生活的压力,有人已经开始寻找新的财富路线,当金融危机袭来,创业者该如何应对?危机的背后,又隐藏看哪些致富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已经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在2008年出现大幅度下滑。中国采取了4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来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依照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工业化所处的阶段,4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过从长期来看,必须改变这种依靠投资和第二产业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以次贷危机为主要特征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与前三代金融危机类型在表现形式和作用机理上均有自身特点,因此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属于一种新型金融危机的类型之一.以这个界定为基础,本文构建了新型金融危机的早期预警体系.并将中国相关危机指标数据代入该早期预警体系中,利用probit模型对中国发生新型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进行了模拟.模拟的结果表明,M2增长率和房价上涨是导致中国可能发生新型金融危机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并且相应的危机预测图显示,尽管中国发生新型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在2008年初有所下降,但目前这种可能性又开始有所增加.因此构建危机早期预警体系对中国金融风险监控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解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有其客观必然性.20世纪之前,银行业恐慌频繁发生,消除恐慌和确保金融稳定就成了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而银行业恐慌大都伴随着股市崩溃、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和孪生危机,这在各种各样的货币体系和管制体系内都曾经发生过.相比较而言,孪生危机造成的产出损失尤为严重.欧美等国通过设立中央银行,对化解和防范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金融危机的成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平均成本很高,二是不同的危机成本之间有巨大差异.金融危机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资产价格的崩溃.市场力量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钥匙.许多关于金融危机的文献均出现了一种趋势,即将某一特定理论作为金融危机的一般性理论.其实没有任何一种金融危机理论能够解释金融危机现象的方方面面,溶合这些理论也许才能对此做出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次贷危机很快蔓延到全球,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灾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政府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许多专家学者极力探究危机的根源,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中国经济发展当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文章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冰岛危机开始,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对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将引起全球货币、金融格局的重新洗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其直接的诱因,但欧洲经济体缺乏生产性,过度依赖容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周期性产业及欧元单一的货币制度本身的缺陷等,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内在深层次原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及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了我们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外汇储备多元化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生态马克思主义双重危机理论,是全面认识、科学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重要理论和思想方法。文章阐述和运用双重危机理论,认为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危机,生态危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金融危机可能加剧生态危机也可能缓解生态危机,同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应对两大危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由此拉开一场席卷全球的、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序暮,这场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经从局部性质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地的实体经济遣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通过对此次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分析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进一步阐述中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积极应对危机,力求在危机中独善其身,以此实现中国经济继续稳健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经济全球化,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开放的中国经济体中,要摆脱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离不开中国的发展;通过金融危机可以认识到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借鉴和吸收国际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需要加强和改善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而且也给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严重挑战.但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后危机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缺乏足够而清醒地认识。文章简要分析了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后危机时代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前面讲的主要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讨论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的一些长期挑战。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80年来最大的一次危机。金融危机爆发本身就是一些国家的内部经济结构失衡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各种矛盾达到了很深的程度,而无法通过现有的机制来平缓解决的结果。从历史上来看,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企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幅提高,企业危机管理已经被放到战略层面加以思考.但是如何衡量企业的战略危机管理状况,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战略危机管理,如何建立企业战略危机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用哪些方法对战略危机管理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一直是困扰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学术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蔓延到我国的实体经济。进入2008年的后半年受危机的影响,在我国的沿海地区,许多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本文从中小企业在危机中如何应对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越 《南都学坛》2013,(6):38-42
欧洲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2008年以来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解决危机方案以及危机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危机爆发伊始,他们认为: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解决危机的方案是"转嫁危机的政策";这种措施是反人民、反民主的。伴随着危机的蔓延和扩大,欧洲共产党人开始更多地关注危机的整体性和对全世界的影响,认为危机具有时代性、国际性、整体性、严重性和走出危机的艰难性。欧洲共产党人从只关注危机中的具体问题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危机进行新时代的解读,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07年2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变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国家,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此外,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这场危机,使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