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伟 《淮海文汇》2013,(6):11-13
近年来,丰县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围绕创建"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示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总体目标,突出"园区示范、集团运作、龙头引领、品牌带动、项目支撑",实施50项农业重点工程,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68.3亿元,增长15.6%;农业增加值实现35.8亿元,增长4.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46元,增长11.5%。主要做法如下:一、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按照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大装备投  相似文献   

2.
循环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热点话题。如果单纯按照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我国的农业会面临人均资源量不足的瓶颈,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循环农业的实践探索中,我国已经成功发展出诸如"鹅—草—鱼"、"牛—沼—牧"、"菇—蚯—鱼"等多种模式,这对农民增收以及改变农村环境起到了重大作用。与发达国家的循环农业相比较,我国的循环农业还需要在内涵上做文章,循环农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构造"环",还在于在当代人与未来人之间实现循环。我国的循环农业需要在坚持生态经济原则的基础上,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的分析,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希望在农业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推广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若干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及农村发展中的巨大效力的充分发挥。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达到以农业推广促进农民增收,尽快实现致富奔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5.
农业标准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冲击 ,增加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和希望。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进程 ,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销 ,是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增长存在明显差异。山东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民增收有其独特的特点。在综述了其他学者的主要观点之后,结合山东省的相关数据,将城乡二元结构、对农财政支出、农业人口比重和农业总产值等常被用来作为分析农民增收的因素量化,然后,通过运用相关分析方法,考察了上述变量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得出阻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社会,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农民收入低、增收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方面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曰"多",二曰"小".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就要治"多"治 "小" ,关键是要提高农业劳动力内在素质.治"多" 的办法主要是分流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治 "小" 的办法主要是实行农业产业化或企业化经营,也就是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推广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若干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及农村发展中的巨大效力的充分发挥。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达到以农业推广促进农民增收,尽快实现致富奔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与农业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带来严峻冲击 ,使农业对高等教育的依赖性更加增强。面对新情况 ,农业高等院校要在人才培养和知识贡献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在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以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速推进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但在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应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以加速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3~4 K温区热阻法温度波动抑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 200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直接 影响和要素配置的间接传导机制。主要结论:农业保险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种渠道提高农民收 入,其相对贡献分别为 61.19%和 38.81%,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整体影响为正,但作用力度较小。要 素配置的总体中介效应显著为正,其中,农业投资和技术进步是农业保险助力农民增收的关键传导机 制。农业保险对不同保障水平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保险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和判断,证明:(1)农民人均纯收入、保费收入和保费支出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保费收入和保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误差修正机制。同时,(2)随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都在增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3)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加会引起保费支出的增长,反之亦然。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农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 2 0年来 ,重庆市农民收入水平在迅速提高的同时各种差异也在扩大。本文在占有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了一系列实证研究方法对重庆市农民收入的城乡差异、农户间的差异、区际差异的变动情况及成因作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 ,以期为选择有效的农民增收政策提高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拓展收入范围、紧密利益联结等途径提高农户收入。借助2016年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相较于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农户增收效应在50%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政策层面应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和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在提高产业发展绩效的同时,促进农户收入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民增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文章从经济学、现代营销理论及现代供应链理论入手,分析西部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的形式及其成本构成、利益分配特征,探讨在农产品方面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指出农民增收关键是农产品的价值实现问题,并就如何实现农产品价值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统筹协调农业结构调整保证农民持续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协调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资源环境、国内外市场及政策导向等影响农业结构调整,同时制约农民的增收。农业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社会结构及投融资结构调整是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业补贴的历史与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补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探讨了支持农业补贴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公共财政理论、非均衡理论、土地资源价值全面实现论以及农业的弱质性理论和农业多功能理论。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特点,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在WTO规则下完善补贴体系,不断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有很多,笔者认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