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一国两制”构想与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实质张伯兴(中共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南京210008)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同时也为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指明了方向,在一系列根本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邓小平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使它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求实、创新、开拓。本文就邓小平新时期统战思想的特点作一粗略的探讨。 1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思想上最显著的特点,也是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最鲜明的特色。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邓小平就是遵循这一思想路线的原则,围绕新时期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把统一战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3.
关于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科学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的时期和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紧紧把握统一战线的核心和实质,并通过一系列崭新观点,精辟地论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内涵,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科学体系。本文就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造性地解决了统一战线的重 大理论和方针、政策上棘手的问题,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 贡献。新时期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统战理论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开创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经想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找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指导原则,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仅就此谈几白粗浅认识。一、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自成体系不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来源于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王义理论,而0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理论,就要全面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弄清两者的内在关系。首先,要正确社。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到1956年党的八大之间,毛泽东对统一战线进行了大量的精避论述,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初步形成毛泽东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轮廓,而且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历史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统一战线思想开创了源头。  相似文献   

7.
在走向新世纪的征途中,统一战线工作,首要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因为她是统战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灵魂,更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和明确要求.在世纪之交的重大历史关头,敌对势力以民族、宗教等问题为突破口,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 的图谋,学习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新形势下加强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把统战工作全面推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原理之一,历来是我们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理论都是社会的思想和历史的思想,每个时代思想家的理论也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总结出来的。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正是时代和中国社会现实呼唤的产物。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方针和任务,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深刻理解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张延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  相似文献   

10.
祖国统一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 ,在邓小平祖国统一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始终是将解决台湾问题放置于处理中美关系的国际大背景中着眼的。深入研究新时期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条件及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重要思想的基本点 ,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祖国统一思想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并以此为指导 ,在实践上进一步推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尽早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绝非偶…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号召我们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要着重学习他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伟大的学说,都有其深厚的哲学根基。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把握它,才能抓住精髓,领悟实质,增强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思考侧重点,因而也就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只有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邓小平作为“总设计师’的思维方式,才能在更为广阔的时代和“世界历史”的大画面中理解统一战线理论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底蕴。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石邓小…  相似文献   

12.
浅论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特点苏登科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周恩来同志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党所领导的统一战线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今天,深入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的统一战线思想,对做好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增强中...  相似文献   

13.
多党合作是我党统一战线中的传统,也是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当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要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  相似文献   

14.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为指导,在领导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创造性地论述了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和主要杜会职能,明确地提出了“大团结、大联合”的新命题;对统一战线各领域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也有诸多发展和创新;强调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仍然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并对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提出新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统战思想的核心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服务。历史进入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为领导核心的第二、三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统战思想,并赋于新的内容。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毛泽东和中共始终把全球华人作为统一战线的一部分,看作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简论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李兴水邓小平同志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证。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尤其学好第三卷,深入研究邓小平同志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立足现实,提出了新时期的统战理论,其精神实质就是“以团结求发展,以发展促统一”(发展,指社会主义主体力量的发展)。团结是统一战线的本质,发展是统一战线的关键,统一是统一战线的神圣任务,三者辩证统一,互为促进。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其新时期统战理论的精神实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把握邓小平统战理论的精神实质,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新局面,成为今后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肖建忠 《学术论坛》2003,2(5):24-26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正式提出了"两个联盟"的思想;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了"两个范围的联盟";江泽民在新形势下提出了发展统一战线的"两面旗帜"。这些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两个联盟思想"的发展上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总结。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系统论述,阐明了我国全面实施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者,提出了完整的科学的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他的新时期建军思想在国防现代化、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建军思想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