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赵庆云 《学术界》2008,3(2):227-236
金毓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探索未能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实际上,他不遗余力地整理近代史资料,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力倡导民国史研究,成为此领域的开拓者;对中国近代史宏观体系进行探索,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建国后以高度热忱为近代史研究机构的建设献计献策.作为传统学人,金毓黻先生关于近代史研究的理念和实践,对于今天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197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时限已经确定为1840-1949,现代化史成为与革命史同样重要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上发展出时期史、阶段史和年代史,研究方法上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正迎来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大凡对中国近代史有所涉猎的人。想必都知道一本名叫《中国近代史大纲》的小册子。其作者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南开、清华两所名校。提起蒋氏,就连一向孤傲自矜的狂人李敖也曾给出极高评价:“胡适之是给中国哲学史开山的人,蒋廷黻是替中国外交史导航的人。”  相似文献   

4.
一 流长二千多年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很多研究过中国哲学的人回答:“和谐”。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很多研究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回答:“动乱”。中国的传统哲学具有和谐的本性,而中国近代史却是充满动乱的现实。这究竟是什么缘故?究竟应该对此做出怎样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确立中国近代史的体系,而且关系到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怎样评价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80年代以来,史学界就如何表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主要有八种说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时它的研究和探讨不但有助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教学的开展,而且有益于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其本质的把握。文章主要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出现的两次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和讨论,进行了概述、分析和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半世纪以来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和讨论的回顾,促进新时期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是高校历史系中国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的中国近代史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学内容全面而突出重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问题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界一直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是认识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合理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行分期和建立完整的中国近代史体系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过去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主要侧重于从中国近代史的前半段(1840—1919年)的过程中去探讨,这样势必会割断历史,使有的问题找不到明确的答案。本文试图从完整的半殖民  相似文献   

9.
南京下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其特殊地位和影响的“窗口”地区。南京下关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在南京下关议定并且签署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代表性文件。南京下关又是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屈辱历史终点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张华腾 《殷都学刊》2001,(3):110-111
世纪之交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教材,急需革故鼎新般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的需要。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群众出版社1999年5月版,355万字)应运而生。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虽然是应公安部的要求,为公安部民警编写的一部通俗著作,但它代表了中国近代史著作变革的大方向,通俗的读本中隐含着严肃的学术性。是一部全新的中国近代史著作。笔者读后获益甚多,以浅陋之见,试作一评价。第一,全新的体例。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史,而…  相似文献   

11.
公元 18 4 0年 ,即清道光二十二年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又两个月 ,最终以清王朝宣布失败而告终。 184 2年 8月 2 9日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绝非仅只割地赔款、主权丧失的耻辱 ,更掀起了中西文明碰撞冲突的狂潮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血泪和屈辱的动乱史、斗争史 ;是一部中国人在内忧外患的煎迫下探索强国之路的历史。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 ,暴乱、起义、革命时有发生 ,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各种思想纷纷…  相似文献   

12.
吴钩 《社会科学论坛》2007,(17):153-157
蒋廷黻先生著《中国近代史》,在总论中提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与中国革命———试论毛泽东历史观之基础雷戈一、毛泽东是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的?中国近代史始终是毛泽东从事研究和分析中国国情以及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有一段经典的概括和说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  相似文献   

14.
<正> 戚其章,山东威海市人.1925年生.1948年南京中央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毕业.1949年5月入伍,在军事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50年代初开始专攻历史.先研究中国古代史,后改为中国近代史,重点是甲午战争.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在史学界很少专门性研究.本文从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刚进入近代转型期时社会经济方面所呈现的种种变化入手,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论述,进而论证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跳出原来的构架,多深入研究些转型期的各方面问题,以扩大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湖南是我们祖国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近代以来,湖南经济繁盛,人才辈出,更是湘人引以自豪的。湖南近代史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湖南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却是人们一向所忽略的。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唐代中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近代史线索问题的解释,在目前史学界诸多观点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两种观点。一种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来描述中国近代史线索的观点。这种观点立论的基础是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将属于人民革命范畴的几次运动视为中国近代史的主流,而把与中国人民相对立的外国列强和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视为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力量,是中国近代史的逆流。另一种观点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以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前进的四个阶梯的对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新解释。这种观点立论的基础除了肯定人民的  相似文献   

18.
李砂砂 《阴山学刊》2004,17(5):88-90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和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李鸿章在近代中国创办的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及对中国传统教育改革等活动和思想,是符合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它具有以下突出的史学特征:以"近代化"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以外交史作为撰写该书的切入点;以"以史经世"思想作为统帅全书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查,许多中国近代史论著对英国侵占九龙的记载,均作依《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为英领地”(如,《中国近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89页,《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8页,《中国近代史新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0页,等等),实不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