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央行2007年先后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08年又先后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现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7.5%,并采取央票、国债等工具加大对冲力度,以缓解流动性过剩、抑止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些紧缩性货币政策直接传导至市场资金面,作用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票据市场等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对整体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吣个百分点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今年央行第六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从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面对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央行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货币政策。而随着货币信贷政策变化,社会融资政策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在稳健货币政策的条件下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稳健货币政策的解读和意义1.稳健货币政策的解读。针对2010年下半年以来逐步攀高CPI指数,央行自去年以来先后采取了4次加息,12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手段。2011年,央行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讲,加强了对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总量  相似文献   

5.
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央行先后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6.5%上调到21.5%,紧缩货币力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如何既能获得资金上的融通,又无需付出较高的代价,是国内各航空公司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将研究从紧货币政策产生的原因,国家调控政策及发展趋势,并提出航空企业的应对措施,以减少从紧货币政策对航空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3月17日傍晚宣布,决定自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自2007年以来在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首次上调银行利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方法,采用2008年下半年的三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2010年的六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的相关数据,对每一次调整前后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存款准备金的变动,使国债收益率曲线在水平及倾斜度上都发生了变化。存款准备金的降低,一方面使得国债收益率曲线下移,另一方面,长短期利差扩大。相反,存款准备金的上调,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移,长短期利差缩小,曲线变得平坦。同时,通货膨胀率也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8.
时超 《领导之友》2011,(5):34-35
2011年央行的货币政策转为稳健,市场的流动性也因此前的多次上调准备金率而减少,货币供应和新增贷款增速均出现显著下降,特别是今年1~2月份  相似文献   

9.
当前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为防止经济过热,缓解流动性过剩,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央行今年以来连续采取了多种手段,使出了包括加息、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调控的"组合拳"。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及其对微观经济实体的影响,并就商业银行未来如何应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以来,央行为了解决我国生产能力过剩、经济过热的问题,已连续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罗列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历次调整情况,探求其背后的原因,分析它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并着重研究其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娅 《管理科学文摘》2011,(23):157-158
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决定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已走过27个年头。其间,人民银行先后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也从最初的法规上升为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人民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防止通货膨胀发挥了显著作用。因此通过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梳理和把握,研究分析基层央行准备金管理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对于基层央行进一步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维护辖区的金融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准备的资金。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进行市场化改革,经济结构在缓慢改变,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能随之变动。然而已有的货币政策理论大多基于完全市场经济,而未考虑到转型经济体中的非市场因素,从而难以解释中国的情形。本文基于DSGE模型,从要素配置市场化及行业准入限制逐步放开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实际经济,根据模拟结果,我们发现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1)对于国企经济,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将逐步减小,而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会逐步提高;(2)对于民企经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都将逐渐减小;(3)对于总体经济,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将逐步减少,而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将在改革前期不断上升,在改革后期逐步下降;(4)在市场化改革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政策目标,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有所差异。因此,央行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对各政策目标实施相应的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并加强政策工具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4.
面对通货膨胀,央行一般会采取一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其进一步恶化,例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政府和学理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在心理上的作用比在实际影响货币供给的作用上要大得多。社会公众对央行下一步即将采取的措施的预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际效益,如果央行采取的措施在社会公众的预期之内,那么货币政策的效应将会被公众进行"心理消化"而降低了效果。可以说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公众的接受或者预期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出发探讨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决策与信息》2007,(5):4-11
初夏时节,那些情绪亢奋的股民与基民们已无暇顾及气温的上升,节节攀升的沪深股指才是他们感知冷暖的温度计。牛气冲天的股市正在左右相当比例民众的喜怒哀乐已是不争的事实。无独有偶,今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统计数字也堪称全线飘红,旺盛的经济增长势头让诸多专家学者喜忧参半。四月以来,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示着新一轮宏观调控大幕的开启。  相似文献   

16.
央行为应对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局面,在较长时间内将实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票据发行量、实行窗口指导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的存储款货币环境、信贷、资金运转和收入等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银行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做好应对的准备。本文将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给银行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研究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的原因,探讨政策影响下的银行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表现突出,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的危害也已显现,人民银行充分利用了货币政策,多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家金融机构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着力培育新的中间业务增长点,合理化解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京广 《决策探索》2007,(11):68-69
新闻事件 近10年来"双双上调"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近10年来我国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人民银行从宏观上营造了一个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使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年内四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流动性约4万亿元,对冲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后,净释放流动性2.3万亿元。在金融政策方面,人民银行还联合多个部门发文,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从2010年初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算起,本轮货币紧缩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了。在此期间调升存款准备金率12次,每次0.5%,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15.5%调到了21.5%;加息5次,每次0.25%,一年期存款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