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豫皖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形成较早、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开展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的同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受“左”倾错误影响的教  相似文献   

2.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辟之初,乡村民众对戏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戏剧活动多是围观而不参与。中共政权借助思想教育、组织动员、演出革命戏剧、规范村剧团行为等路径,使乡村民众逐渐改变了对戏剧的态度,实现了由围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在"运动群众"参与乡村戏剧活动的基础上,中共政权通过政策引导、机构协调、专业剧社帮扶、媒体推动等举措,为民众参与戏剧活动创造条件,使乡村戏剧活动逐渐演变为群众性戏剧运动。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乡村戏剧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边区戏剧的繁荣与发展,丰富了民众精神文化生活;而群众性戏剧运动的开展,也极大地配合与推动了各项群众工作,对动员民众拥护、支持和参与中共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戏剧建设与群众运动交融共生,成为中共抗日根据地乡村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对解放战争及以后一定时期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版画艺术在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版画艺术从欧化倾向到大众化、民族化的过程集中反映了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化的演变。考察版画艺术在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实践与变迁,探寻在民族危亡的战火中根据地文化演变的历史,使我们进一步看到启蒙与对立、激进与保守、个体与群体、世界化与本土化的多元对立,进而凸现出根据地文化景观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作为东北战略后方的合江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北满五个根据地中建设较早、战略地位最重要的一个。合江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党、我军在东北的成功关系很大。在物质保证上,大力支援前线完善军需供应;在人员补充上,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与战士,有力的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在经验积累上,率先实践、率先总结经验,为北满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借鉴,支援建国后东北及全国的发展。全文尽可能全面展现合江根据地建设工作的斗争全貌,并给予其客观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学创作中 ,比之于小说、诗歌和秧歌剧、新歌剧的大繁荣大发展 ,话剧的规模要小得多 ,时间上也迟一些 ,没有出现轰动一时、内涵较丰富的有影响的佳作。从总体上来说 ,话剧这一外来的艺术形式在根据地、解放区还处于一个尝试、探索并不断积累经验的阶段 ,它的植根、生长并走向大繁荣还要假以时日。但是 ,就根据地、解放区剧作直接地表现广大群众的斗争生活 ,直接地为现实斗争服务 ,直接地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 ,戏剧观众以工农兵为主 ,戏剧舞台直接搬到乡间、部队等等方面而言 ,尤其是根据地、解放区群众 (主要是农民 )由最…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是被誉为"近代戏剧之父"的19世纪中后期挪威剧作家和诗人,也是作为中国现代戏剧臻于成熟的关键人物。曹禺在戏剧创作方面较早接触并深受影响的外国剧作家正是易卜生,其剧作受易卜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卓越的戏剧艺术水平,也是将易卜生戏剧理论进行选择接受之后形成的。而在这种选择和接受过程中,实则贯穿着曹禺自己对于时代特征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思考。  相似文献   

7.
山西在五代史上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这不仅因为五代中有后唐、后晋、后汉三个朝代以山西为根据地,进而化家为国,成就一代帝业,十国中的北汉更是盘据山西长达二十八年之久;也不仅因为石敬瑭、刘知远,刘崇等人都和契丹结下过不解之缘,从而引起了人们探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山西地理位置重要,不占领山西,就无法奄有全国。为此,柴荣、赵匡胤、赵光义等人多次进军山西。因此,探讨一下山西几个封建割据政权同契丹的关系,对五代史的研究,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民歌总是在真实地记录历史。山西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婚姻变革被根据地民众以民歌形式竞相传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了根据地婚姻政策的精髓,体现了婚姻政策影响下根据地民众婚姻观的巨大变化。旧婚姻制度下男尊女卑、包办买卖、婚姻论财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文明结婚等新婚姻观念代替。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戏剧以程式化为重要特色,它的每一个方面、环节、要素都有相对固定的规矩和套路,对于这种长期延续下来的规矩、套路,作者、演员驾轻就熟、习以为常,观众也司空见惯、不以为奇。中国古典戏剧在结构布局上杂剧、传奇各有章法,在角色配置上生旦净末丑各有其态,在唱腔念白上喜怒哀乐体式不一,在身段仪态上雅俗贵贱不容混淆,就是舞台动作的概括功能和背景道具的象征意味也是约定俗成的,然而就其深层意蕴而言,这种程式化的戏剧形式则是以戏剧美学的规范思维为潜在背景。中国戏剧美学较早就出现了为戏剧创作提炼法式、订立规则的…  相似文献   

10.
华北抗日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郝良真,孙继民华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它南起陇海路,北到长城一线,东起黄海、渤海,西到黄河,包括当时的山东、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热河的全部和河南、江苏、安徽的一部。在这...  相似文献   

11.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东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它不仅较早地经历了武装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而且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建设政权的伟大斗争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使新生的红色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了八年之久。探讨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对研究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评价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戏剧运动史渊源流长,随着社会不断的推进与发展,戏剧从内容到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反帝反封建,争民主争自由的人民大众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戏剧方面,更是发生质的变化。当时有两支戏剧大军:战斗在国统区的抗日救亡演剧队,和活跃在革命苏区的剧团,而红军队伍中的戏剧活动,又是整个苏区文艺运动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曾建立不能抹灭的历史功绩。 中国革命根据地最初时期的戏剧活动,首先是从红军中开始的。当时红军开展戏剧活动并不是单纯为了娱乐,或者以明确的戏剧运动为目标进行的,它是为了配合宣传鼓动,组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话剧、歌剧等新剧种逐步兴起,形成与传统戏曲相对应的革命新剧。在晋察冀边区的不同历史时期,革命新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边区创建之初,戏剧工作者多上演外来剧以唤醒民众,宣传抗日救亡。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戏剧工作者开始以边区现实生活和斗争为素材创作新剧。至文艺整风运动前,晋察冀边区革命新剧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与不足。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和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学习,困扰戏剧创作的瓶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革命新剧的创作迎来了新的高潮。边区革命新剧在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配合并推动了各项工作,成为民众动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4.
古代剧论中的人物形象论·赵山林戏剧人物,是戏剧艺术的生命。戏剧艺术应当把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戏剧文学的各种要素,无论情节、结构、语言等等,它们的设计、组织和安排,都应当以人物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古代有一些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较早认识到...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时间较早,发展的规模较大,坚持的时间也较久,革命斗争的经验相当丰富,它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一块较大的革命根据地。认真研究这个地区武装割据的经验,对于编写鄂豫皖苏区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两个问题,谈些初步认识。 鄂豫皖苏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武装割据,是由鄂东北、豫东南和皖西北三块革命根据地联结而成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工作在革命年代里,是唯一具有建设性特征的领域。它所面临的环境、任务,所要求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与和平时代里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较多类似之处的。因此,根据地工作的经验也有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邓小平,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集大成者,就很善于将自己在根据地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之中。考察他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太行根据地建设的实践,我们发现,邓小平在这一时期里提出的许多有独创性特色的理论观点,正是他在新时期里设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政方针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一…  相似文献   

17.
论苏区赤色邮政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色邮政处于险恶的战争环境下,敌人对我进行信息战,这就导致红色根据地的通信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赤色邮政的存亡取决于土地革命的形势,由于敌人的封锁围剿,随着根据地的丧失,赤色邮政也随之撤销;由于是在革命战争环境下,敌我力量犬牙交错,敌人不停地对根据地进行围剿,所以每个邮政人员既是通信员,又是战斗员,武装交通是各个根据地之间保持信息联络的重要方式,因此,邮政工作带有浓郁的军事色彩;政治工作是我党的生命线,邮政工作隶属于我党各种革命工作中的一类,所以,邮政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结合也很严密。  相似文献   

18.
1926年,中共党组织在右江地区建立。她不但是广西较早的党组织之一,而且也是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中最早的党组织之一。右江地区是个穷乡僻壤,又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共党组织居然能在这里牢固扎根,建立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直至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经验是很值得研究的。大革命时期中共右江地区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是与武装斗争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右江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期间;第二阶段,百色起义前的准备期间;第三阶段,右江根据地土地革命的高潮期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于1936年首先在山西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它是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相互交织、激烈斗争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而积极主动争取,以及执政山西的阎锡山面对危局,反复权衡,最终出于民族大义转向联共抗日立场的结果;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促进山西抗战局面的形成,对于“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两军携手抗击日军进攻,以及山西和华北敌后三大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中,日军在武装侵略的同时,妄想推行毒化政策灭亡中国。他们强迫山西民众种植鸦片,面积高达500万亩。致使山西的农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数十万农民倾家荡产,有的因吸毒沦为乞丐、娼妓、汉奸。为了捍卫民族利益,山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以打、禁、防、控为主的禁毒人民战争,为中华民族的禁毒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