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界对“虽然p,但是q,所以r”句式的层次划分存在分歧。本文从语料统计和语义表达两个角度论证了这类句式应分析为转折一因果型。讨论了三方面的内容:语料统计结果表明“转折标+原因标”比“原因标+预转标”的语用频率高,因果复句的原因分句难以包含转折关系;从语义角度对因果复句的原因分句难以包含转折关系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以多重复句实例验证了转折关系包孕因果关系这一复句联结模式。  相似文献   

2.
表里关联模态的构建是指在有标复句的语表序列跟层次关系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这一环节在有标复句层次关系的自动识别中至关重要。两句式、三句式和四句式有标假设复句表里关联模态构建的示例性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有标复句表里关联模态库的构建中去,从而为最终实现有标复句层次关系的自动识别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汉语书面广告复句的基本类型包括“有标”和“无标”美句。它们可以是一般性双标连用,也可以是“同点双标”强调式,还可以是或前或后的单标连接式。多重广告美句关系标志的分布情形,也不尽相同。无标广告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而确定。通常,汉语书面广告以无标记广告语为主.有标记广告语为辅,因为前者的“联想空澡”更大,语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以小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具体事例重点探讨“两句式”“三句式”“四句式”有标选择复句层次关系的自动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假设关系是一个拥有众多下位语义关系的语义框架。日语假设复句有众多的语言形式,各形式之间既有相通的用法也有独立的用法。汉语假设复句虽然也存在众多的语言形式,但各形式之间只有文体上的分工,没有语义上的差异。日语是通过切换语言形式、而汉语则是通过音韵操作来表现假设关系复杂的语义关系。也就是说,假设复句下位语义关系间的微妙差异在两语言中是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表现的。再进“一步说,同一连词即使可以出现在不同下位语义关系的汉语假设复句中,该连词的使用动机也是不同的。该文以“如果”为例,通过语音实验证实了上述主张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小句关联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语义关联的小句联结而成的一种语法结构体,根据语义关系的层数,可将其分为简单型和复合型两类,两类都具有复句下位、复句、句群下位和句群4种基本语表形式;小句关联体有小句、逻辑语义关系和关系标记3个构件,3个构件可以通过4种构成规则组合成型;小句关联体中的"语义关联"特指逻辑语义关联,表明逻辑语义关联是小句关联体形成的基础,"小句"实指分句,表明分句是小句关联体的基本构件;在小句关联体的形成阶段,其语义关联是语表联结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到了成型以后,两者之间互为充要条件。由于小句关联体可以完成内外联结和关系标记的双重统一,因此小句关联体必将成为有标复句联结机制分析的载体和核心。  相似文献   

7.
p代指选择问前小句,q代指是非问后小句,“p q”代表“选择问 是非问”构成的选择问句。文章试图对“p q”选择问句存在的纠结加以论述。指出:连接词是“还是”时,两小句偏向合取态势,有时也用蕴含“还是”的“或者”,两小句倾向于是复句的分句。当两个句子呈析取态势时,偏向用“或者”,几乎不用“还是”,两小句倾向于是句群的组成部分。复句和句群之间大多可以转换,并有着不同的主观视点和不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句法结构的层级结构越高,其指向性特征就越强。因果关系复句中,动词、时态和连词具有不同的语义指向特征。关系复句两个小句之间如果没有指向特征冲突,那么复句的指向特征既可以显性标注,也可以隐性标注;对该类复句解码所需的认知能量最小。两个小句之间的指向特征标注如果有冲突,具有强指向特征的连词必须出现以获得必要的语用调节。指向推理同时涉及经济原则和优选原则。  相似文献   

9.
汉语单复句学说“源”出自晚清学者严复(1904)著《英文汉诂》.严氏将英文的Simple、Compound、Complex分别译为单简句、合沓句、包孕句,并将后二者合并名繁句.严氏简句、繁句之分是据英文动词变化有定式、不定式之别而产生句法功能迥异的Clause(分句/子句)、Phrase(动词短语).汉语动词“无变”,不存在分句/子句跟动词短语之别.所定分句/子句实是一种短语——主谓短语,跟动词短语句法功能相同,且可互为结构成分.仿严氏书简句、繁句二分引以为“源”导出汉语单句、复句二分之“流”,是机械引进、生硬照搬的方枘圆凿.这种“源”“流”实践分析的方枘圆凿现象存在从1920年至今有90年,是汉语现代语法学史上“一个历史性的大误会”.“大误会”产生的深层原因是认为单复句是世界上一切语言公有之“大同文法”,“天之当然”存在于汉语.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种种单复句划界理论是这种“大同文法”观的再反映.种种方法无一种能分清单复句,是理论分析表现出汉语有单复句这一“历史性的大误会”在当今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言实践出发,探讨了语法关系中的目的复句,认为一般语法著作中不提目的复句或作为因果句的一种下属类型是不妥的,目的句有跟因果句不同的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并从目的句的界说及类型,如何区分目的句和因果句,以及目的句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复句格式与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存在着对应与不对应现象 ,其根源是复句的分句间纠缠着语义关系、逻辑关系及一些语用关系。本文试对某些对应和不对应的现象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从共时的角度考察日语中由「あいだに」和「うちに」构成的时间复句的用法.考察结果显示,「あいだに」和「うちに」均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但二者存在情感色彩上的差异.「あいだに」仅用于客观陈述主句谓语的时间范围;而「うちに」在表达时间关系的同时还可以表示前后项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伴有说话者主观的紧迫感或意外感的语气.「うちに」这些用法来自「うち」所具有的[对立性]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物质小句表达经验世界里的“做”和“发生”,它的语义结构受及物/作格系统的支配。物质小句的中动态或有效态特征又使及物/作格结构得以再次划分。最终英语物质小句的各种语义结构可以概括为两种图示:中介-过程和施动者-过程-受动者。但是假有效态小句不能归于这二者的任何一种,它是一种中心结构向另一种中心结构的隐喻扩展。  相似文献   

14.
"NP+不+X+谁+X"是指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紧缩式反问句式,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句式实际是一个由"NP+不X"(陈述性否定句形式)和"谁+X"(反问句形式)整合而成的双重假设性否定句式,常用来强调表示"NP肯定具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这样的意思,含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非NP莫属"的强调意味。对"NP+不+X+谁+X"句式的考察分析,并不是对这一句式研究的终极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句式的上位句式——"NP+否定成分+X+疑问成分+X"句式。  相似文献   

15.
在语法学教科书和语法学著作中 ,关于转折句的定义 ,几乎都强调了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必须相反、相对 ,或者部分相反相对 ,但在语言现象中 ,有些转折句前后两部分的意思并不相反相对。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呢 ?如果能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去观察、去分析 ,则能对转折句里出现的A、B之间所具有的相反相对的意思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索《广辞苑》第五版中的复合动词「-出す」,对其构词形式、整体语义与前后项动词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复合动词「-出す」的前后项动词构词为并列关系时语义无偏重项,当其前后项动词构词为熟合式时产生与前后项语义无关的新语义。当前后项构词为主谓、补充关系时语义有时偏重前项动词主要表示动作的开始发生,有时偏向后项动词主要强调结果或状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复合动词“見+V”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很高。其多艾性主要来自于前项动词“见否”的语义扩展,其中修辞机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该复舍动词中,前项“见否”表示视觉的自然特性、物质力量和监测作用的三项语义来自视觉活动的原型域,在隐喻和转喻的修辞机能下,语义扩展为表示观察判断、对待处置、认知经验的目标域。  相似文献   

18.
以《红楼梦》中助词“的”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红楼梦》中助词“的”展开细致深入的探讨:一是从时态、语气和结构三个层面考察了感叹句末助词“的”的功能,并且总结出辨析同形结构“x+的”的格式中“的”性质的判定方法,考察了句末助词“的”的功能与其所处句类是否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对助词“的’’分别在“人称代词+的+称呼语”、“动词+人称代词+的十中心语”、“动词+人称代词+(的)+中心语”这三类近似语法格式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具体详尽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方式介宾状语是动作行为实施的样式或状态,是其动作行为自身的一种构成因子,它应具有[+外现性]和[+融谓性]两个语义特征;它所出现的"PX+VP"结构当能转换为"显现VP之行为的是X"和"X是VP所采用的态式/样式"两种形式。根据语义功能,方式介宾状语可进一步划分为"行为手段"、"行为载体"、"主体情态"三种类别;不同次类的方式介宾状语,其语义特征、抉择的对象及其语义指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保险法》第171、8条关于保险人说明义务的规定,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实际情况是保险人不说明或说明流于形式化。对于非消费性保险合同、续保的保险合同、个别协商条款、非责任免除条款、法定免责条款,保险人勿须履行主动说明义务。当前最重要的是促进保险条款说明方式的实质化:一是推进保险条款的通俗化,提高保险条款的可读性;二是促进责任免除条款说明方式的实质化。保险人未明确说明责任免除条款的,其法律后果仍应维持不产生效力的现行规定,而不宜引入国外的冷静观察期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