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归属于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个分支,它是无处不在的。隐喻性的语言是语言自身隐秘性的一种表达,它是语言自身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认知语言学的源头,会使人联想到传统的修辞术。社会文化的背景对隐喻具有深层次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每个隐喻表征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共性塑造了汉、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共同的相似的性质。学习理解隐喻自身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解读与诠释英关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背景,才能正确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意蕴,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直接参与了人类的认知过程。文章首先阐述了文化模式与隐喻各自的特点,然后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隐喻是文化模式的重要来源,它既根植于语言、思维,又根植于文化,体现了人们所居住世界的文化模式,而不同的文化模式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对隐喻的选择及其表达,因此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星期六》从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疾病书写,进而对21世纪的英国城市现状做出诊断。从桑塔格的疾病隐喻理论入手,将小说的疾病书写置于当代西方的城市语境中,探讨疾病所影射的社会文化问题。小说中的欣快症和阿兹海默症的隐喻反映了当代城市文化的缺陷,而被污名化的亨廷顿舞蹈症成了城市对部分人群“他者化”的同谋,反映了城市主流人群对他者的恐惧和偏见。文章洞察出麦克尤恩对城市救赎之路的思考:他认为共情是治愈城市痼疾的可能途径,城市人应从疾病隐喻中抽离,不仅是为了减轻自身的焦虑,更是为了能和不同群体产生对话的可能,从而构建和谐健康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论整合型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中国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这一时期的中国又正处于经济活跃、社会动荡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期。这种条件下,城市老年人传统上所依赖的以家庭和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受到很大挑战,迫切要求我们寻求现代社会环境下对老年人的新的社会支持。文章提出了以社区为背景的整合型的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把中国社会保障的基础落脚在社区。在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社区,探讨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型的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并描述了这一支持网络的特征。文章探讨了整合型社会支持网络完善和发展的条件,以及如何促进这一网络的良性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隐喻具有直观、形象的美学特征,因而它广泛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翻译是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目的语的文化中去,而隐喻的翻译已经开始成为研究翻译方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由于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人们在中英文翻译过程中,常常感觉难以把握。本文首先对隐喻的含义进行解释,继而探讨其本质特征,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实例来探讨英语隐喻翻译的障碍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政治演说不同于其他演讲语篇,其主要特征在于它包含了演说者的意识形态倾向。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指出,隐喻建构着人类的思维活动和语言,具有普遍性和无意识性。文章运用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选取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作为语料,主要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三则概念隐喻,即"旅程隐喻""汽车隐喻"和"潜水艇隐喻",试图分析演说者如何通过概念隐喻来建构话语,通俗地传达其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既有国际化大城市风范,又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空间,以西安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对城市空间文化的展示与传播途径分析,结合空间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地理位置功能,研究城市空间文化在视觉传播过程中的产生、发展和变异机制。研究认为,城市空间文化作为物质与文化结合而成的综合呈现,是人们对于一个城市最直观的认识,也是人们接受一个城市文化的基本要素; 西安作为西部中心城市,城市空间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空间的原初设计理念和价值观的成分,还有人们在观看和传播过程中不断赋予它的再生意义,二者之间呈现不确定的联系; 不同类型空间文化有着不同的视觉传播途径和特征,其所蕴含的建筑文化和场所精神决定着视觉文化的传播,并对城市文化身份制造和推广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比起直接用比喻的语言和形式的明喻比起来,隐喻更加的形象精炼。因为隐喻是含有明确意向的表达方式,所以对于说话者的说话意图和语用策略存在依赖性。隐喻不只表示形式上的特征,也含有语用论的特征。从语用论的立场考察的话,隐喻对于会话里的上下文有很强的依存性。另外语言文化与社会文化也会对隐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隐喻具有直观、形象的美学特征, 因而它广泛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翻译是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目的语的文化中去,而隐喻的翻译已经开始成为研究翻译方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由于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 人们在中英文翻译过程中, 常常感觉难以把握.本文首先对隐喻的含义进行解释,继而探讨其本质特征,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通过实例来探讨英语隐喻翻译的障碍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性”与现代城市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城市的“城市性”并不像西方社会学家所阐述的是由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人口特征所决定的,其归根到底是由城市社会的经济属性所决定。而现代城市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的经济属性是现代市场经济。所以,权利性、公民性、法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是现代城市社会的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化模式中愤怒隐喻的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的研究对象是表愤怒的情感隐喻.这两种语言都遵循同样的原则:都是以描述由这种情感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来表达这种情感.但是在选择具体由哪种隐喻来表达情感又有不同,这是由这个国家的文化模式所决定的.因此,隐喻既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美学:理论架构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景观美学已经成为我们亟待填补的学术空白。城市个性是城市景观美学的主要因素。先在的原生态自然景观构成了城市个性的自然属性,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城市个性的社会属性。让自然回归城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植树率和大草坪,而是包括再造自然和保留荒野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隐喻与语言、文化、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中隐喻表达和理解的共性,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在隐喻中的体现,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出相似的文化背景会形成相似的隐喻,而不同的文化因素也会映射在隐喻中,进而影响到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中的修辞现象 ,也是人类对周围事物进行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 ,它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隐喻在语言中的大量存在 ,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流时必然会存在理解障碍。由于文化和地域不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所采用的喻体也不同。要真正理解隐喻的内在含义 ,光靠词语的语义特征分析不够 ,还必须从语用的角度理解。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确定隐喻的含义及其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20多年高速发展,农村和外来人员快速向城市聚集,推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需要人们探索和谐社会与和谐城市文化的关系,明确城市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和谐社会是和谐城市文化的内在动力。精神文化的进步,使社会行为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它把人类引向越来越崇高的思想境界。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城市化的扩大,需要城市文化的协调发展。城市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式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是其理想、价值观、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包括…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构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商业中心区的空间模式具有明显的山地特征 ,它是受山地特有的地形特征、自然特征以及山地城市空间格局、历史文化发展背景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本文将运用调适理论探讨重庆市商业中心区如何结合山地生态特征和人文生态特征 ,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受认知语言学从语言实践中研究人类认知行为的影响 ,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隐喻这一传统辞格进行认知意义上的讨论 ,这无疑为全面深入研究隐喻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通过对汉英实例的收集与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在描述某一概念时常常会借用一些其它的概念 ,而且这种借用是有一定系统性的。这种系统性可以说明隐喻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上的修辞现象 ,从根本上讲 ,它还是人类一种主要的思维方法 ,它构成了人们对某些经验 ,特别是一些抽象经验的概念化 ,并以系统的方式反映在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中  相似文献   

18.
被媒体大肆吵作的"成都三部曲",为我们勾勒了怎样的一个成都?基于怎样的条件和基础,想象中的成都诞生在了网络这一特殊的媒体上?作者笔下的这种对于成都的想象又是符合成都的吗?作者又缘何能为读者建构这样一个想象呢?该文从三部闻名的网络小说探讨关于成都城市文化的特质与定义,通过对成都的想象描述成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的现实场景.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英语阅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理解所读文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基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是正确理解阅读中的隐喻的关键。以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为平台,从隐喻的特征及人类的认知规律出发,可以探讨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造、完善和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他们对隐喻的理解能力和在写作中准确而巧妙地运用隐喻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诗的语言来说,隐喻极为重要,而隐喻往往是诗歌理解的障碍.文章从隐喻与诗歌的关系、隐喻的语义特征和功能等方面,探讨了对诗歌隐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