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配正义是当代政治哲学争论的焦点,也是中国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分配正义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配过程中实行的原则。当今时代要求把公正具体到初次分配领域,"更加注重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借鉴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约翰.罗默的机会平等、个人努力以及兼顾社会最不利群体的利益等分配正义理念,我们在初次分配领域体现公平价值取向,就必须践行机会平等原则、应得原则和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大调整的变革时代。对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含义予以再辨析,不仅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公平一般是指对于以利益分配对称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做出的价值评判,合理划分利益是公平的深层本质;公正是“权利(利益)的平等交换”,其核心要求是“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在同一标准规则下的相同对待;正义的基本内涵是人们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取所值,做当做之事,得当得之物,其核心意旨是权利和义务、利益和负担、权力和责任之间达到基本的均衡(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公平、公正、正义等概念之间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他们在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意义上所使用的这些概念,代表着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正义,是最高意义上的概念。公平与正义结合在一起,它的内涵要比公平或者正义要丰富。马克思恩格斯把公平正义和平等看作是不同的概念,公平正义的概念是对经济生活的反映;平等概念是对人的共同性的或多或少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厘清公平、正义、公正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相关的学术研究是重要的.以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我们会发现存在"平等—差别—公平"公平—正义—公正"等诸多逻辑圆圈.公平正义的逻辑起点与终点都是自由,它的内涵与进步永远是历史性的,我们对人类特别是中国的公平正义的未来应当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险制度应遵从代际正义为基本价值要义,代际正义包括代际公平和代际正义,其中代际公平是代际正义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要求,而代际效率价值则无法担此重任。伴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普惠性正得到日益明显的体现,然而代际之间的负担不公问题尚未找到有效解决方案,代际冲突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公正与正义问题就成为人们诉诸于社会制度的主题,成为评价社会结构、制度运行的伦理价值尺度。公正与正义尽管有着内涵和价值取向的相似性,但却并不完全等同。公正是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正义则是制度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义作为一种理想和价值观念,始终是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的。这也就是要求它必须借助于一种外在的载体方式才能实现,而法律的正当程序则是最好的选择。程序公正本身就是正义的一部分,程序公正着眼于机会的公平、平等,侧重于通过规范的程序性操作把正义从理论形态转化为现实形态的过程。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正义本身就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公平的尽头     
罗尔斯的正义论体现的是公平和正义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们之间的自由和平等,但事实上,绝对的平等、公正是不可能存在的,因而,若要维护一个社会的正义,就要尽可能的保证过程的公平。  相似文献   

9.
公平的尽头     
罗尔斯的正义论体现的是公平和正义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们之间的自由和平等,但事实上,绝对的平等、公正是不可能存在的,因而,若要维护一个社会的正义,就要尽可能的保证过程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
一、波斯纳公平就业思想之解读 公平就业要求任何劳动者都能够在就业的时候获得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实践当中的公平就业问题则包括了所有不符合公平就业要求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各种就业歧视行为和制度.近现代以来,各国基本上都在其立法当中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确立了公民公平就业、不受非法歧视的法律原则.这一原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公平正义的必然结果.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对公平和效率这两者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价值除了公平和正义之外,效率也绝对是人们必须重视的价值;甚至不排除在有的时候,效率价值的重要性更甚于公平和正义价值.这促使人们不断从效率的角度去思考社会问题,其中当然也包括对于公平就业问题的思考,而美国法官波斯纳的代表作《法律的经济分析》无疑向世人展示了进行这种思考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1.
关于和谐社会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伦理学的价值目标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大特征完全一致,因而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学对策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公正”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因为“没有公正便没有道德”、“公正即和谐”,这是中外伦理学的古老命题;当代伦理学认为,社会和谐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前提,因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落实社会公正原则,追求效率与平等的最佳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旗帜,加强“三公教育”即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抓紧制度公正和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的转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走向公平正义--浅谈法律监督的意义与局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是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受到尊重、认同和恰当对待的表现,也是衡量社会制度优劣的试金石。人类社会的秩序与和谐要靠法治,而法治的最高境界就是公平正义。在实现法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法律监督具有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公平与正义”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不和谐的现实,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推进公平正义建设,逐步把社会公平贯穿到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国的和谐社会观与无讼观是建立在片面追求和谐而把公正置于其次的基础之上,它只能形成短暂的表面的社会和谐。只有建立在公正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公正的司法是解决社会冲突的一个制度化出口,也是维持社会和谐的安全器。中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谋求司法独立,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山东平邑9.14拆迁案件是一个关系到正义问题的事件,是正义天平失衡,利益没有得到平衡所致。正义和利益密切相关,利益是正义的内容,正义就是实现一种利益的平衡。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着产生正义问题的前提条件,在社会建设中,我们必须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以维护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6.
将柏拉图正义观与马克思正义观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了解正义的理论起点、正义的实质以及实现途径,从而较为准确地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中的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它不仅是伦理原则,也是利益分配原则。针对资源适度稀缺、人性中幽暗意识的存在和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等影响社会公正实现的因素,笔者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政府行政伦理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管理伦理的公正理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管理伦理思想史上,公正一直就被思想家们指称为管理活动的伦理价值目标,一定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形成,都是靠公正这种道德信念进行整合才得以可能的。公正的实现依托于管理,公正可分为个体公正和社会公正,个体公正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道德管理,社会公正的实现依赖于人们对社会的管理。作为管理伦理的理念,公正的原则包括自由和平等原则,其有效实现有待于人们作出各种管理措施,包括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实行民主的管理决策,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建立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政策经历过一个建构与重构的过程,但排斥性是一以贯之的主基调.随着人类从工业社会逐步迈入后工业社会,基于差异承认与平等实现而形成的二维正义观登场.而现行社会政策既无法体现对差异的尊重,也无法保证平等实现,从而呈现出对正义的偏离.只有建立起包容性社会政策,尊重个体差异,同时保证多元主体享有共同福利的机会和水平,才能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20.
正义是分配权利(规定权利与义务的界限)和评价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价值标准,核心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配置平衡问题。正义可以分为个人正义和社会正义,正义实即社会正义,个人正义本质上是社会正义的个体化形式。正义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正义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社会正义可以在领域上分为经济正义、政治正义、法律正义、伦理正义,在形式上主要表现分配正义和交换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